议题解读:《聊城市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近期工作举措》
3715000063/2023-22216135
2023-09-05 15:39:29
聊城市人民政府

议题解读:《聊城市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近期工作举措》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不断完善。一是政策供给力度持续加大。去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稳住经济运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若干意见》《聊城市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培育壮大繁荣我市各类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市场准入制度不断放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持续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问题自查自纠,着力解决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设置准入门槛等问题。严格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强化经营范围与经营许可衔接,实现企业登记注册、经营许可、企业承诺内容、备案等信息的归集共享,提升审批质效。三是经营主体诉求解决机制不断健全。下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健全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全面提升助企服务质效的通知》,健全全链条闭环解决机制,企业反映问题快速响应处理,“接诉即办”成为常态化,全面提升助企服务质效。四是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健全。以平台建设、数据归集、信用监管、应用场景拓展为发力点,推进巩固信用体系建设。成功创建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二)市场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是开放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中国(聊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被省政府批复,举办“2023中国(聊城)首届跨境电商生态创新峰会”,上海品客物流、重庆橙心物流等项目落地。积极推动鲁西国际陆港综合产业项目建设,1-7月份,鲁西国际陆港集装箱发送量8.6万标箱,货运量居全省33个陆港首位;海关监管场站转关业务575单,货值2970万美元,居济南关区首位。二是海外营销体系加快布局。成信经贸(迪拜)公共海外仓暨山东品牌商品展示中心、“聊城制造”(吉布提)跨境电商展销中心正式启动,依托迪拜、吉布提区位和港口优势,以“跨境电商+前展后仓”模式,推动聊城产品跨洋出海。三是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健全。2022年,聊城7个县域商业建设试点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2280万元,数量及争取资金额均列全省第1位。冠县、茌平区成功入选山东省2022年度“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引领县”名单,是全省唯一有两个县(市、区)入选的市。2023年,我市9个项目入选省2023年度县域商业建设项目清单,东昌府区柳园路智慧商圈被评为第二批省级智慧商圈试点。

(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逐步深化。一是土地要素管理更加灵活。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鼓励采用弹性年期、先租后让等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在全省率先推行土地服务专员制度,370余家企业享受到“贴身式”服务,经验被省委《今日信息》推广;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等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高唐县获1000亩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全国仅有17个)。二是劳动力要素流动愈加畅通。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便民措施,实现网上报到、网上签约、网上办理“调整和改派”业务。三是资本要素市场作用发挥更加显著。加快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实现融资。全力推动重点企业上市进程,嘉华股份、乖宝股份、金帝股份成功上市。巩固普惠金融发展优势,开展金融服务“联百乡兴万企”春风送雨行动,截至7月末,全市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899.87亿元,较年初增加125.12亿元,占比26.68%,较年初提升1.99%。四是技术要素创新“浓度”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攻关,着力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样板,全市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82家,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50.5%;产学研深度合作,认定“人才飞地”25家;今年上半年完成76笔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备案金额2.88亿元。五是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日趋成熟。打造“政策快享”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审批慢、费用高,惠企政策查找难、获取难等问题。开发网办事项“云导办”功能,支撑涉企一件事“不见面、跨域办”。同时,建立资源要素市级统筹机制,更好保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创设环境要素指标“市级统筹”+“先立后破”预支制度,变“项目等要素”为“要素等项目”。

(四)商品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一是全面推进放心消费创建。今年以来,我市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商家新增5792家,增量居全省第二,率先打造的刘庄村、路庄村示范样板已初具雏形。二是巩固拓展品牌交流平台。成功举办了2022“中国品牌日”(山东)活动,各级领导及企业嘉宾等140余人共聚聊城话品牌,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联盟在聊签约,进一步提高了聊城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三是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鼓励指导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以标准占领行业话语权。开展了全国首个企业联合标准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及行业应用试点建设,发布企业联合标准3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给予充分肯定。截至目前,我市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省级以上标准836项。四是持续提升认证认可能力。深入实施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大力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宣传推广和培训帮扶,截至目前,全市现有绿色、低碳产品认证企业14家,绿色产品认证证书23张,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2207家,其中获得省泰山品质高端认证企业4家。

(五)审批服务效能持续提升。一是极简审批、优化准入,持续擦亮“4012”品牌名片。推行市场主体名称自主申报,实现企业名称申报与设立登记合并办、极简办;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推出“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新举措,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限制;创新企业迁移“一件事”服务,办理流程压减90%、材料精简60%、时限压缩70%、减少跑动66.7%;推进纸质营业执照二维码与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二码合一”,提升电子营业执照及“企业码”应用效能。二是集成办理、便捷准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首创一业一证“十个一”模式,形成“行业梳理、规范制定、证书发放、四级通办、搭建平台、行业监管、跨省互办互认和证书电子化”等多个全省率先,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指标喜获全省第三。证照“三联办”改革典型做法被《省优化营商环境简报》推广,入选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案例。三是统筹推进“全生命周期”改革。实行企业全生命周期“链长制”,明确主题场景链属部门、指定专人跟进,“一链一策、一企一策”,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异地通办、就近可办、全市通办”。开展高频涉企事项“智能审批”,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办、智能办。

(六)市场监管执法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坚持“内审是基础、会审作补充”的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机制,防止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的政策文件出台。健全完善市县统一高效的监管执法机制,以统一公正的监管执法增强市场主体发展预期。探索建立晋冀鲁豫四省十五市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创新市场监管模式。二是加强综合监管和分级分类监管。推动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的联合检查,对107个领域、142个事项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更大范围的“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将全市20万户企业按照信用风险分为四类,将90%的监管资源用于高风险企业,对低信用风险企业“零打扰”,实现了监管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和监管精准度的显著提升,问题发现率达到59.2%。三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守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分层分级督导完成率达100%,推动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机制。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创建以龙头企业为标杆的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工作,2023年以来,全市已新建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联系点)、示范企业、示范基地20个,有望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合作,形成合力;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全省首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分平台落户我市。

(七)不当市场竞争行为持续规范。一是强化反垄断执法力度。2022年以来积极配合省完成聊城市区域内涉嫌垄断案件调查4件,自行受理排查反垄断举报案件2起;连续两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线索摸排。二是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执法行动,2023年以来全市共立案22件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罚没款51.5万余元,涉及市场混淆、虚假宣传、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成立市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办案专家库,构建“专家智库支撑、上下一体联动、全域协同执法”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新格局。三是提升全市公平竞争审查能力水平。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清理行动,2022年全面梳理审查全市相关存量、增量文件1012件,修订1件,废止2件,2023年对649份政策文件梳理清查,对涉及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进行修改完善。2022年完成省交办的全省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任务,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具备了初步会审条件。四是加强政府采购领域监督检查。围绕“通过不合理条件限定政府采购供应商、对内外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开展自查自纠;遵循“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要求,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全过程信息公开机制;畅通政府采购供应商维权渠道,启用线上投诉通道,降低维权成本,提升案件办理效率。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市场主体规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缺少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偏弱。质量品牌发展不均衡,我市规模较大的企业如东阿阿胶、鲁西集团、中通客车等都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像这样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少。外贸供应链公司实力不强,跨境电商起步晚、规模小,发展瓶颈制约明显。

(二)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建立了“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但在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增进政府与市场有效沟通,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等方面,统筹推进力度不够,作用发挥还不够好。法律服务产品还不够丰富,服务的精准性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对我市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好政策、好措施了解不够充分。

三、解读机构、解读人

解读机构:聊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人:张凯

联系电话: 0635-8210419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