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解读:听取关于全市水资源管理情况的汇报
3715000063/2025-45680655
2025-03-14 21:07:28
聊城市人民政府

议题解读:听取关于全市水资源管理情况的汇报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全市水资源概况

我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全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占有量 199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的十分之一、不足全省人均的三分之二,为典型北方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 560毫米,是全省降水量较少的地市,且降水时间不均衡,“春季易旱、夏季易涝、连丰连枯、旱涝急转”是我市水资源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同时,我市水资源在地域空间上分布也不平衡,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东南部东阿、茌平等相对丰富,西北部冠县、临清等相对匮乏。2024年全市万元 GDP 用水量为54.29立方米,为全省最高。我市还需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降低万元GDP用水量,同时还要增加工业产业体量,保障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水资源管理体系持续优化。科学制定并下达年度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8.84亿立方米,万元GDP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均达省控要求。地下水保护成效突出,压采深层地下水930万立方米,完成国家超采治理项目,获中央资金7700万元支持。创新开展“以电折水”试点,建成75眼样本井并通过省级验收,实现农业取水精准计量。水资源税征管提质增效,全年入库2.45亿元,同比增长14%。同时科学划定地热开发禁限区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突破。成功举办节水型社会先行区动员大会,出台实施方案并获院士专家高度评价。冠县入选再生水配置省级试点,信发集团纳入省级节水技术创新中心,4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名录。宣传推广成效显著,开展“节水宣传月”活动,受邀参加第四届全国节水论坛并作典型发言,茌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示范点获全国节水办调研肯定。再生水利用机制创新,《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再生水利用发展规划》批复实施,为黄河流域节水控水提供了“聊城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用水结构不合理。聊城是农业大市,且当地水资源偏少,导致外调水和农业用水占比偏高。二是主城区工业供水体系尚未建成。当前我市主城区还没有建成独立运行的工业供水管网。三是水资源承载压力突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口持续增加,用水需求也将逐年增加,全市水资源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四是再生水利用不足。2024年再生水使用量1.016亿立方米,再生水使用还有很大挖潜空间和提升空间。

四、相关工作建议及打算

(一)探索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水资源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各相关部门职能交叉,全市缺少统一机构协调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为有效解决当前我市水资源管理分散局面,建议探索建立市级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系统治理,落实节水型社会先行区建设各项任务。

(二)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提升“第二水源”利用率。因地制宜开展再生水厂建设布局,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升级改造或新建再生水厂,全面推进再生水输配管网配套建设,打通再生水输配管网断头路,让再生水直接通达工业企业、园林绿化等用水户。加快推进国家能源聊城电厂利用中水项目、开发区至茌平区中水项目等再生水项目建设。

(三)有效推进“聊茌东”水资源优化配置。按照“优水优用”原则,鼓励区域工业企业优先使用地表水、再生水,实施望岳湖水库与谭庄水库连通,配套建设工业用水与再生水输配水设施,实现望岳湖水库向主城四区工业供水。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