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促发展—惠民惠企政策解读”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
【时间】
2022-06-10【嘉宾】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志国同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魏庆荣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瑞峰同志【主题】
本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志国同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魏庆荣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瑞峰同志详细解读粮食安全、保民生的相关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贾淑萍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稳经济促发展—惠民惠企政策解读”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也是本系列的最后一场。我们邀请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志国同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魏庆荣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瑞峰同志详细解读粮食安全、保民生的相关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包括13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
首先,有请景志国局长介绍情况!
景志国
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稳经济运行6方面23项政策措施,市民政局聚焦民生兜底保障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确保各项保障政策落实落地。
一、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
按照省、市关于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不低于10%的工作要求,2022年聊城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829元/月、648元/月;城乡特困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242元/月、846元/月,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三档,自理标准提高到189元/月,半自理标准提高到313元/月,完全不能自理人员标准提高到626元/月;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130元/月,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694元/月;一、二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170元/月,三、四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138元/月,同时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一级残疾人152 元/月,二级残疾人132元/月。
二、加强社会救助资金发放监管
一是以强化社会救助资金发放监督为抓手,建立了救助资金发放“每月一调度”制度。每月25日开始,对各县(市、区)当月资金发放情况进行调度,确保社会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实现了为全市困难群众开通救助资金发放免费短信提示,进一步遏制救助工作中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保障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救助资金的发放情况,让救助政策更加透明、阳光。
三、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加强与乡村振兴、医保、卫健、残联等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比对,筛选出重点摸排对象,并将省厅定期比对下发的有关部门数据一并反馈各县(市、区),逐户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帮扶范围。做好信息数据归集和系统动态调整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及时将低收入人口信息录入省社会救助平台,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建立每日登陆省平台制度,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系统提示问题信息,提高信息精准度。截至5月份,我市城乡低保新增2650人,特困人员新增743人,开展临时救助1033人次。
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统要加大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基层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让基层一线人员早发现、早告知、早办理。探索开展“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全力打造我市“水城救助通”救助服务特色品牌,让符合政策的人群及早享受到政策红利。
贾淑萍
感谢景局长的介绍。
接下来,有请魏庆荣主任介绍情况!
魏庆荣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稳住经济运行6个方面、23条政策措施,其中有两大项直接涉及人社部门,涉及社保缴费、稳岗就业、创业扶持多个方面。政策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范围更广。将阶段性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实施范围,由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特困行业扩大到产业链供应链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经营困难的制造业等行业,以上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均可申请缓缴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实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二是力度更大。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1年,执行期限延长至2023年4月30日。优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5.5%,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20%,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返还政策,其中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高到50%,中小微企业由60%提高到90%。
三是政策更实。对政策出台后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正常发放工资、缴纳社保费的企业,可按照500元/人/月给予岗位补贴,补贴时间截至2022年12月31日。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落实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按规定免除反担保相关要求。
四是服务更优。开展普惠性服务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落实专项行动,推广“免申即享、静默发放”经办模式,通过社保、税务等信息数据比对筛选,确定享受政策企业名单和返还金额后,直接返还到企业对公帐户。整个过程企业无需提供证明材料、无需现场信息确认,全程实现“零申报”“零跑腿”。
五是兜底更牢。完善企业用工保障制度,加大就业岗位信息归集力度,提前储备一批稳就业岗位,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全力防范区域性、行业性失业风险。加强就业精准帮扶,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下一步,人社部门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牢稳就业政治责任,突出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重点群体保就业,迅速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全力稳定就业局势。
贾淑萍
感谢魏主任的介绍。
下面,有请刘瑞峰主任介绍情况!
刘瑞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摆在首位,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牢抓实,多措并举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坚决维护粮食安全。受去年严重秋汛影响,我市小麦播种普遍推迟10-15天,小麦冬前苗情长势总体偏弱。为全力推动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入春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夺夏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开展科技壮苗和“两减两增”虫口夺粮活动,强化督促指导和技术指导,环环紧扣抓好小麦生育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科学防灾减灾,小麦苗情转化升级明显,总体长势好于预期。根据前期理论测产,小麦亩穗数增加、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当前,全市“三夏”生产已经全面展开,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提前谋划,全力抓好“三夏”生产各项工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播足管好,保障全年粮食生产稳定。
一是统筹“三夏”生产与疫情防控。我市小麦已于6月6日开镰,全市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16154台,引进外地跨区作业机械2500余台,完全能够满足小麦机收需求。在高速路口设立跨区作业“接机服务站”19个,帮助机手解决跨区作业中遇到的油料、气象和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困难。设立24小时小麦机收保障热线电话,畅通跨区作业问题反映渠道,第一时间予以协调解决。以市政府名义制定了《聊城市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三夏”小麦机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2022年“三夏”小麦机收工作专班,设立125个小麦机收应急服务队,全面做好机收保障。市农业农村局成立11个督查组,深入麦收一线,督查麦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小麦机收顺利进行。
二是统筹粮食安全与结构调整。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压实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责任。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耕地“非粮化”、撂荒地整治力度,加大巡查力度,坚决遏制和杜绝耕地弃种撂荒,积极引导农民稳定扩大夏大豆、夏玉米等夏播粮食作物生产,坚持夏播进度日调度制度,强化督导指导,努力实现应播尽播、应种尽种。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将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2万亩大豆种植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各县(市、区)分解落实到乡、到村、到实施主体、到具体地块。各县(市、区)抓住夏播换茬有利时机,挂图作战、挂牌督战,将任务实打实地落实到种植主体、到地块,全力提高大豆种植面积,推进大豆产能提升。
三是统筹绿色发展与农资保障。加强与供销、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监管调度,及时掌握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情况,确保农资储备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确保农资安全供应。据初步统计,我市化肥总资源21.8万吨,总需求18.8万吨,入户量9.9万吨;农药总资源661吨,总需求579吨,入户量367吨;种子总资源1.6万吨,种子总需求1.44万吨,入户量1.2万吨;农膜总资源2389吨,总需求2068吨,入户量308.4吨,农资储备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同时,积极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永续发展。
四是统筹稳粮增收与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我市连续组织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项目县聚焦攻关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建设,集成推广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加快实现粮食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服务全程社会化“五化”目标,示范带动大面积区域性均衡发展,促进粮食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出台《聊城市吨粮镇吨粮县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创建标准及保障措施。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积极推动东昌府区、阳谷县开展吨粮县创建,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打造吨粮镇、吨半粮示范区。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压实责任,持续强化督导指导,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做好夏季田间管理、秋收秋种等工作,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贾淑萍
感谢刘主任的介绍。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聊城日报社记者
今年3月上旬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对我市的9类困难群众的救助资金保障标准提高10%,这9类困难群众包括哪些群体?提标后的具体保障标准是多少呢?
景志国
今年3月份,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行文,印发了《关于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的通知》,该《通知》中的“9类困难群众”,即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城市特困人员、农村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重点困境儿童。
具体的保障标准为: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753元/月提高到829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565元/月提高到648元/月。
(二)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1129元/月提高到1242 元/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 735元/月提高到846元/月。按照差异化服务原则,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三档,自理人员由每人171元/月提高到 189元/月;半自理人员由每人284元/月提高到313元/月;完全不能自理人员由每人568元/月提高到626元/月。
(三)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1936元/月提高到2130元/月;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1540元/月提高到1694元/月。
(四)一、二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154元/月提高到170元/月;三、四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125元/月提高到138元/月。同时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一级残疾人由每人138元/ 月提高到152 元/月;二级残疾人由每人120元/月提高到每人132元/月。
今年1-5月份,根据提高后新的救助标准,为全市9类困难群众23.8万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4亿1989万元。
大众网记者
市政府近日出台的稳经济运行若干意见,把加大稳就业保就业力度,作为保基本民生、稳经济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措施,请介绍一下我市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相关做法。
魏庆荣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稳经济的重要支柱。稳就业就是稳经济、稳民心。今年以来,全市人社部门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的理念,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突出抓好稳就业、促创业、惠民生文章,取得显著成效。1-5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49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68人,困难人员就业215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5亿元;组织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2.87万人,确保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一是坚决扛牢稳就业政治责任。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坚决守牢、守稳就业基本盘,出台稳岗留工、城乡公益性岗位政策文件,加大稳岗扩岗、援企稳岗等政策落实力度,优化“政策找人”“不见面服务”“免申即享”等主动服务模式,实现政策制定“最初一公里”到服务落实“最后一公里”全程畅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是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就业。统筹实施“三支一扶”、创业引领、就业见习等计划,征集就业见习岗位3500个、“三支一扶”岗位130个,开展“就业进校园”“直通车推介会”等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创设岗位2.91万个,组织人员上岗2.87万人,比省要求时间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全力促进城乡困难群体充分就业、有效增收。开展“就业援助月”“春暖行动”等专项活动,组织农民工“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落实城乡统一就业失业登记制度,保障农民工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三是全面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生态。常态化开展用工服务保障行动,健全就业服务专员制度,定期发布企业急需紧缺工种目录。开展春节期间稳岗留工专项行动,为2142人落实稳岗用工补贴206万元。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春风行动”,累计组织1459家企业提供岗位需求3.8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7528人。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5亿元,扶持创业2300余人,带动就业5100余人。举办第六届聊城市创业大赛,报名项目(选手)125个,决出7个一等奖和13个优胜奖;5个项目(选手)晋级全省创业大赛决赛,创历史最好成绩。
四是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加大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开展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专项行动,支持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困,为627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97万元。积极防范规模性、行业性失业风险,优化失业动态监测结构,调整12家失业动态监测企业,对全市108家企业、7万余个岗位进行定期监测。落实失业保险金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联动制度,发放失业保险金4100余万元,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聊城广播电台记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受去年严重秋汛的影响,导致我市小麦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请问我市为夺取夏粮丰产丰收采取了哪些举措?
刘瑞峰
首先感谢记者的提问。为切实做好夏粮生产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完善措施,有力推动了夏粮丰产丰收。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及时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压实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责任,将粮食生产责任传到到位。并在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在全省率先启动“夺夏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组织督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分片包干,督促指导麦田管理,并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领域专家,成立4个技术指导组分片包干,深入生产一线,科学研判苗情,分阶段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并督促关键环节技术措施落实落地。全方位多渠道推广镇压、促弱转壮技术,推动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举办现场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技术推广的基础上,创新利用“村村响”大喇叭,举办空中课堂等形式推广技术。
三是科学防灾减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做好小麦不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全力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认真落实中央、省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基础上,安排市级专项资金用于小麦“一喷三防”,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多轮次全覆盖,累计防治面积达1613.13万亩次。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积极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微信等多种形式就夏粮生产工作情况、典型做法等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为夏粮生产营造良好氛围。
贾淑萍
好,记者提问到此为止。感谢领导们的介绍以及记者朋友的提问。“稳经济促发展—惠民惠企政策解读”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就到此结束了,各部门、单位出台的一揽子惠民惠企政策涉及方方面面,像在炎炎夏日吹进人们心中的一缕缕清风。各媒体也通过短视频、图解、海报等各种方式对《意见》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和宣传。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继续做好宣传报道。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