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筑先

字号:
时间:2021-09-10 11:20:00

 范筑先(1882~1938)   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爱国将领。原名金标,又名夺魁,字竹仙。今河北馆陶人。幼时家贫,丧父。后辍学务农,当车夫,养家糊口。1904年,卫河决口成灾,无以为生,离乡投军,在北洋军阀任职,官至旅长。1924年,因厌恶军阀混战,将其部队遣散,隐居上海,起字“竹仙”,后改“筑先”。1929年,投冯玉祥出任高级参谋。次年,参加冯(玉祥)、阎(锡山)反蒋(介石)中原大战,失败后退居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山东,任韩复榘第三路军少将参议。次年,调任沂水县长,后因韩复榘部在沂水制造屠杀人民的“石山惨案”,愤然辞职。后又调任临沂县长。任职期间,为政清廉,断案公平,深受人民拥戴。离职时,送行群众沿街摆设酒席,夹道欢送。1936年,他被调至聊城(今东昌府区),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面对国土相继沦丧,而国民党当局实行不抵抗主义,感到希望破灭,苦闷彷徨。正在这时,彭雪枫受周恩来委派到聊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筑先得知这一消息,愁云顿失,高兴地说:“只有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才是出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山东,不久,又向鲁西北进犯,韩复榘两次命令范筑先南撤,范筑先于11月19日向蒋介石、韩复榘及全国发出通电。通电说:“职忝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惜。”全国闻讯,皆为振奋。通电发出后,范筑先风尘仆仆,奔走各县,先后建立20多个抗日县政府,委任13名共产党员为县长,加强了抗日政权建设。致书毛泽东、朱德,派人去武汉,先后接受中共中央派来的政治、军事干部40多名,充实了领导骨干力量。相继组建聊城妇女救国会、青年救国会、抗战移动剧团等抗战群众团体,出版《抗战日报》、《战地文化》等抗日报刊,建立聊城政治干部学校、军事教育团,并派自己的3名子女随大批青年赴延安学习。一时间,鲁西抗日斗争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范筑先接受共产党的建议,不辞辛苦,甘冒风险,亲自到各土匪、民团和国民党溃兵武装做说服工作,先后收编了国民党散兵齐子修部和冠县土匪韩春河部,将其力量聚集在抗日旗帜下。范筑先还支持中共鲁西北特委发展抗日武装,并将其武装统编为鲁西北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任命共产党员张维翰为司令员。抗日武装迅速发展到35个支队、3路民军,约6万人。范筑先率部屡战梁水镇、柳林、南镇、范县、濮阳、东阿、齐河等地,共历80多次战斗。每临战场,总是身先士卒,不顾生死,精心指挥,战而胜之,先后收复并保卫了23县国土,使日伪军在鲁西北无立足之地。1938年8月,范筑先率领10余个支队参加济南战役。战斗中,次子(时任青年挺进队大队长)范树民英勇牺牲。各方写信发电慰问,范筑先在报端致词道:“为国捐躯,系军人光荣,乃承各方函电慰问,弥深感激。马革裹尸,男儿应具素愿,既获疆场殉国,死后何憾!”同年9月,范筑先应邀出席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南宫召开的冀鲁两省军民联席会议,受到八路军和北方局领导人的真诚欢迎。会上,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的观点针锋相对,力赞中共抗日联防纲领,单独和徐向前签订了八路军与鲁西北部队抗日联防协定。10月,收到毛泽东的亲笔嘉勉信,激动得胡须抖动,连声说:“感谢共产党的关怀,感谢毛主席的关怀!”范筑先积极与中共合作抗日,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和不安。沈鸿烈公然指令范筑先整编游击司令部,改组政治部、政治干部学校和军事教育团,解散共产党所领导的游击支队,均遭到范筑先的严辞拒绝。1938年11月14日,日军侵犯聊城,范筑先接受中共山东省委代表和鲁西北特委的建议,先弃城撤退,再围歼敌人。但由于国民党顽固分子李树椿等人的干扰和破坏,拖延了时间,范筑先所率领的最后一批撤退人员被困在城内,不得不守城待援。15日,日军出动飞动、坦克攻破城池。范筑先将军率部浴血奋战,多处受伤,自戕殉国。噩耗传出,举国哀悼。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