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相连·心手共牵丨聊城三中青海班与本地家庭手拉手结对融合系列活动小记
字号:
大 中 小春风拂面,杨柳青青。又是一年草木生发的时节,和着明媚的春光,踏着轻快的东风,假期就这样开始了。孩子们带着笑容撒欢儿似的离开校园,奔回家中,带着期待又雀跃的心情,与家人或朋友规划起踏春的旅程。
然而,在本地孩子可以回家的假期,来自青海省海北州的孩子们却因路途遥远,无法返回家乡。
2024年4月4日,聊城三中新校区组织、聊城三中团委牵头策划引领青海学子与本地家庭结对,深入融合家庭、感受生活,让求学的孩子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体会民族团结的温情;并于4月5日组织首届青海班烧烤节,以火热的温度温暖赤诚的心灵,度过一个充实而温馨假期。
春风和畅,自是出游时。4月4日,在聊城三中团委副书记朱晓庆的“牵线”下,与青海班学子结对的本地家庭将“自家娃娃”接回家中,美美做起一桌饭菜,盛情招待放假的孩子们。
这个假期,青海学子们再度跟随本地“爸爸妈妈”们,深度融入本地家庭,切身感受聊城生活,带着两地家人的祝福,迎来假期之旅。
聚餐和出行,成为孩子们与本地家庭的首选行程。不论是品尝本地好吃的餐厅,体验本地运动场馆,前往周边城市旅行,还是探店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小院,又或是回到鸡鸭成群、朴实安心的老家小宅……每一项活动都满载本地家庭的关切与热情,来自青海的学子就是他们心中的“又一个宝贝”。
听听本地家长说:
“天暖和了,我们想着把孩子接来家里吃顿饭,衣服洗洗,出门玩玩,想和闺女(青海学子)家里人说一声,我们随时照应着,你们放心就行!”
“上次孩子来我们出去吃的火锅,这几天天热,就说在家里随便炒个菜吃点也挺好,结果老人非要给孩子买西瓜,两个大小伙子光啃西瓜了,再吃饭都说撑着了。”
“假期带孩子跟结对的孩子去了趟济南,孩子(青海学子)上次出去还有点紧张,这次活泼了很多。希望这次出去能让孩子换换心情,劳逸结合,好好放松放松。来山东上学本身就很不容易,我们当家长的真是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学习很辛苦,很心疼,能多照顾一点,人家家里也能多放心一点。”
嘘寒问暖,倾情接待,家的温度让孩子们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与本地家人一起下馆子,与本地同学在景区“打卡”,听家中疼孩子的老人们讲讲老聊城故事,再与和蔼的“爸爸妈妈”们讲讲自己这段时间以来学习和生活里的故事……
言谈间,家的味道就在这寻常烟火中浮现,而属于不同民族的孩子们的未来,也在家的牵绊中逐渐紧紧交织在一起……
景区的烧烤节,咱们去过;校园的烧烤节,您见过没有?
既然无法回家,那就带着青海的孩子们在学校里过个假期吧!
一场萦绕着人间烟火气的烧烤节,就此拉开帷幕。
烧烤烧烤,有火有菜,有料有肉,有小板凳小马扎,有小桌板小铁炉,还要有好友一群围在身边,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如此才叫过瘾。
来自高原的孩子们投入进烧烤节前的准备活动里,挑一挑最肥美的牛羊肉,备好搭配主食的菜蔬,寻找喜爱的香料,再趁机解一解嘴馋,买上一兜童年爱吃的零食……一场春风吹盛了火苗,也将这他乡吹作故乡。
采购了食材,接下来就是动手烧烤的环节。做好安全工作,清出安全范围,食材分装好,烤架支起来,接下来就要看“主厨”与“副手”们配合程度喽!
分好任务,开始忙活,很快,一把把烤串就上了架。
“这个有没有烤好?”
“没有!你等一等。”
“我看着好了,让我吃一口。”
“不行,都说了这个还没有烤好!”
一根根串儿递到同学手中,因果腹而满足的感叹此起彼伏。即使火苗的温度令眼睛有些酸涩,可大家仍盯着烤架上的食材,生怕多眨一下眼睛就会烤焦;已经吃饱的同学抱出吉他,在场地一旁唱起了民谣;主厨们则在频繁的翻动中抽出空来,昂头“撸串”一把,喉头“咕嘟”一声,小小的场地里氤氲着大大的豪情。
就在这快活的光景里,烧烤架中的炭火完成了本职工作,火苗渐渐地熄了,余温焙烤着食物最后的温度,送它去往最后一只来抓它的手掌中。
当最后一副饥肠被填满,孩子们收拾好余下的食材,打扫干净垃圾,把设备归还原位,打个饱嗝,首届烧烤节也就落下了帷幕。
一阵东风,一个假期;一场体验,一场青春。
吃饱喝足,烟火散去,告别本地家庭,再在微风里留下一张青春的合影,这两日欢聚的回忆将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一个记忆锚点,成为在他们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乃至整个人生当中留在这片平原上的,最平凡也最美好的记忆。
自古以来,这片大地上布满了游子的脚印。在外求学,是这些青海孩子们稚嫩的人生里接受的第一道考验。
远离熟悉的高原,与本地的同学从陌生走向亲切,与本地的家人一起聚个餐、说说话,再给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打个视频、报个平安……鲁青两地,就是这样在孩子们的足迹中,将原本相隔崇山峻岭的他乡与故乡牵系在了一起,更将一颗颗原本无缘相识的心连成一片,成为游子们身边与身后最最坚实的护盾,和最最紧密的家人。
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烧烤节,更是这种紧密的延续。这种从人类起源时代便最先接触到的烹饪方法,至今仍是我们钟爱的饮食方式。您看,定居在农耕平原的人们长于种植,奔走在游牧之地的人们擅于放牧,出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手的食材,以一种炽热又惊艳的方式将其统一在一株炉火里,它们彼此融合、借味、浑然一体,变作一道融汇贯通东南西北的美炙。
于是一串之间,三山五岳可连作平湖大地;一口下肚,天涯海角亦和为亲密一家。一声吆喝,四面八方的人们从生冷变成火热;一场烟火,我们从海北天南走到一起,即使与家人暂时分离,也可在他乡春风中望着身边亲朋好友的面庞,想起千年前传唱华夏大地的一位同样爱着烟火气的大文豪的一句话: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是啊,我们口中咀嚼的,是同一片土地上历史与文化的富集;心中惦记的,是同一片天空下青春与未来的期许。此心安处是我乡,不论家庭,不论民族,不论地域,有这一场饱含家味道的人间烟火气,就能让五湖四海的人们手牵手、心连心——这是泱泱华夏留给我们“血脉相连、心手共牵”的印记。
如今,这手足的印记正寓于鲁青少年们的心中,并将随着他们的脚印传遍山海大地。春日已至,一场假期让两地的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更加亲密无间。而属于民族团结的美好回忆,亦将在不断强大的精神纽带里持续传承下去……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