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聊城幼儿师范学校2023年工作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2024-06-03 10:46:08
聊城幼儿师范学校

聊城幼儿师范学校2023年工作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关键之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提质提效年”工作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综合性办学为定位,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凝心聚力,勇担使命,取得丰硕成果,为全面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政治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

1.思想理论武装持续强化。学校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校首要政治任务,高标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做到入脑入心“学思想”、笃信笃行“强党性”、唯实唯干“重实践”、善作善成“建新功”。依托聊城市理论宣讲基地,成立党员干部、师生宣讲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作宣讲,党员干部上党课63次,党员进班级宣讲103场,受众师生2万余人次,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我校工作92次。在聊城市教体系统第一个建成“灯塔书屋”,典型经验被聊城市委组织部宣传推广。

2.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学校党委持续深入实施“1136”工程,将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教改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工作,学校获评山东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严抓组织建设,调整4个基层党支部,选优配强支部班子。1个党支部获评聊城市教育系统“五星级党支部”;1个党支部获评聊城市第一批“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管理使用“百佳支部”。规范党员发展,发展正式党员23名,接收预备党员1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名。

3.意识形态工作抓紧抓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党委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8次,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2项,制定《学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和年度责任清单,开展6次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对校内讲座等28项活动进行审核把关。加强舆情监测研判、课堂教学管理、教材和出版物审核把关,严格规范学生社团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控。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宣传教育,组织师生信教情况排查,把握师生思想动态,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守好政治安全底线。

4.宣传工作提质增效。紧扣办学特色、党建创新、职业教育活动周等主题,组织特色成果宣传,学校网站发布信息972篇,微信公众号推送原创文章284篇,视频号发布原创视频56个。1篇文章被聊城日报高铁通车典藏特刊宣传报道,1篇文章被中华楹联报刊发报道,庆祝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被山东卫视新闻联播采编报道,普法教育宣传活动被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宣传报道。

5.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夯实。学校党委严格落实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等8项制度,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全局、贯彻到底。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工作要点,完善责任清单,持续完善“四责协同”机制。严格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年度任务清单,细化工作分工,完善责任链条,党委会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10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向上向好。

6.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学校严格落实市委“三提三敢”和市教体局“干部执行力提升年活动”部署,创新开展“抓学习、抓纪律、抓思想作风、抓质量提升”行动,加强作风建设,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7.群团纽带作用持续增强。扎实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持续深化“双积双评”规范发展团员工作,发展团员203名;妇委会改建妇联,更好地凝聚巾帼之力、汇集巾帼之智;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举行联谊会,帮助解决青年教师生活问题,党建带群建工作质效持续提升。

二、加强内涵建设,重大项目推进取得新突破

1.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学校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实验校、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山东省依法治理改革试点学校、山东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被认定为山东省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省级示范基地、山东省“三教改革”教科研基地、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书香校园”、山东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机构、聊城市数字校园应用优秀学校等。顺利通过第一批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中期评估、山东省第二批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验收。

2.校园文化更具特色。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目标,持续巩固省级文明校园建设成果。依托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基地、孔子学堂等项目,创新开展非遗项目。我校非遗传承项目先后亮相全国职业教育博览会、全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优秀作品展、山东省全环境立德树人展演、山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聊城市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等活动。学校话剧团入选山东省中小学高水平艺术团,学生文创作品《最美聊城》登上济郑高铁首趟班列。学校与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提升

1.专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学校主动对接聊城市“产业地图”,优化专业设置,增设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13个专业。着力打造以学前教育类、艺术设计类、电子信息类、公共管理类为重点的四个专业群,服务聊城学前教育、文旅产业、数字经济、公共事业。积极对接国家专业标准,牵头编制完成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指导方案;1人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书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成为数字设计类专业委员会专项负责人。

2.师德师风常抓不懈。学校制定《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11次;开展“树师德 正师风”专项整顿活动,修订《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评树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王迎春、刘雁老师被认定为齐鲁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林丹丹老师获评聊城市教书育人楷模。

3.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持续增强。制定实施《青年教师“一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持续开展“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制定实施《2023年教师培训计划》,组织450人次参加企业实践学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培训项目。发挥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培植校级教学创新团队,张克顺老师带领的幼儿保育教学团队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4.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学校依托高水平学校建设项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王临娜老师的教学设计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典型案例;杨书慧老师的教学设计被评为优秀案例。武忠明老师在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铜牌,并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孙毅芳、刘传兴老师在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张克顺老师主持的《幼儿简笔画》被遴选为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喻正莹老师主持的《自然科学基础》被遴选为省级在线精品课程;3部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项案例获评全国师生信息素养实践教学典型案例,1部教材获评全国数字教材;1部教材成为省级职业教育优质培育教材;1门课程成为省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线下);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社区教育优秀课程。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教师荣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项,市级一等奖8项。4项省级课题立项,10项省市级课题结题。

5.产教融合加速发展。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有效对接。积极参与全国数字创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数字创意AIGC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人居环境设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数字艺术与动漫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项目,成为全国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数字创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山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员单位。与山东春雨润林教育科技集团等4家企业签订协议,并开展合作,校企合作、对外交流实现新突破。

6.常规管理力度加大。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常规巡课和线上巡课制度,开展听评课活动292节次。加强教材选用,确保选用的教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严格考试、考核,组织145名“3+4”本科转段考试和2020级126名“3+2”分段培养转段综合测试工作。

四、坚持全环境立德树人,学生管理呈现新面貌

1.三全育人取得新成效。学校持续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健全“十大育人”德育机制。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提高课程思政质效。挖掘用好红色资源,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学第一课、国旗下宣讲、主题班团会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人文、劳动、法治和心理健康等教育,营造思政育人浓厚氛围。

2.德育队伍成果突出。构建校系两级管理模式,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1人入选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成立1个班主任工作室。加强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3.畅通多元成长成才渠道。学校修订完善《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组织19级学生实习、20级学生见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认同感。组织学生参加1+X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与临清市3所高中共同推进职普融通,为学生搭建多元成才平台。“3+4”本科转段率达99.3%,在全省名列前茅;五年一贯制专科学生就业对口率达98%,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不断提升。2023年自学助考新招收132人,课程通过率平均达到95%。

4.学生竞赛比赛成果丰硕。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31项,其中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28人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8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5个班级获省级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1名学生获评聊城市优秀共青团员,2名学生当选聊城市第一届学生联合会代表。

五、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办学治校水平实现新跃升 

1.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学校深化校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完善机构设置,明确部门工作职责,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制定、修订《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等32项制度,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完备。

2.财务资产管理科学规范。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修订《学校财务支出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财务制度,促进财务管理有序发展。完成2023年决算、2024年预算、教育事业统计编报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做到固定资产配置合理科学,资产使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3.人才人事工作有序推进。学校公开招聘教师18人,外聘教师40余人,27人晋升高一级职称。完成年度考核及教职工晋升薪级工资、29名同志接续工龄、4名退休教师退休工作,切实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完成2018级大专716名学生和2020级中专464名学生毕业工作。

六、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办学基本条件持续改善

1.平安校园稳步推进。学校印发《关于明确学校各岗位安全职责及分包工作要求的通知》,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开展各类安全教育12场次、安全隐患排查10次、消防设施专项检查2次,组织防暴演练1次,举行防火、防震逃生演练8次。积极推进“三防”建设,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开展网络安全风险排查,做好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周边治理,确保校园周边安全。 

2.基础保障建设有序推进。积极推动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新增9个专业实训室、1个录播教室,改建1个舞蹈实训室;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硬化铺装工程,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档次和水平持续提升。加强餐厅、生活服务中心管理力度、对水电暖等硬件设施及网络设施维护维修力度,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完成南校区土地征收工作,为创建高职院校打下坚实基础。

3.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学校创建“青春聊幼”党团员志愿服务品牌,累计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55次,在临清市88个网格帮包部门中被评为甲等。成立聊城幼儿师范学校福德社区学校,助力社区发展。圆满完成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帮教工作,承办中职技能大赛四市联赛、聊城市中职技能大赛、教师资格证面试等任务,展现我校良好工作状态和风貌。胡家湾社区学校被评为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筑梦幼里红》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五为”志愿服务重点项目,《聊幼师生说》等3项志愿服务项目入选聊城市重点项目,学校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同志们,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对标“三提三敢”,锚定重点任务,发挥特色优势,聚焦区域和产业发展急需,难中求成、难中竞进,进中提质、进中育新,以奋斗创造实绩,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征程中团结奋斗、再立新功。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