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解读|关于印发聊城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11371500MB28359259/2022-4404789
2022-08-11 22:29:52
聊城市人民政府

解读|关于印发聊城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近日,聊城市人民政府印发《聊城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先行”作为我市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交通在建设“六个新聊城”中的开路先锋作用,努力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要求,指导全市“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制定本规划。

  二、编制过程

  《规划》是我市第一部综合交通运输五年规划,也是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市交通运输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多次召开座谈会,并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于今年3月初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在充分吸收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召开了《规划》专家咨询会和成果论证会,相继完成市有关部门会签、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市委报告后印发实施。

  三、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聊城建设成为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重要内容,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9亿元,先后建成了德上高速、莘南高速、青兰高速、高东高速,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32.1公里;开工建设了济郑高铁、东阿至东平黄河公路大桥、聊泰铁路黄河公铁桥;有力推进了雄商高铁、聊邯长高铁、东阿至阳谷高速、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聊城机场、市大外环、G105京澳线东阿黄河大桥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累计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大中修工程25项55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7948公里、改造危桥361座,全市交通运输通行保障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群众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获得感显著增强,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四、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省将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聊城市经济社会深化转型的关键五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同时提质增效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迫切,因此交通运输发展应适度超前,支撑引领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五、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总体要求、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一)整体思路和目标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与《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上位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聊城市经济社会、产业功能相匹配,与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相适应,对外综合交通骨架网更加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迈上新台阶、运输服务品质实现新提升、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安全、便捷、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打造1大枢纽——现代化、立体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实现2大突破——高速铁路零突破和民用航空零突破。

  建设3大网络——建设快速交通网、骨干运输网、基础服务网。

  布局5大通道——“两纵三横”通道(京九通道、德-聊-单通道、济郑通道、鲁中-聊邯长通道、聊-济-青通道),共同形成“东引、西拓、北融、南联”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

  (二)主要任务

  《规划》从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行业治理三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任务。

  基础设施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主骨架,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成和在建对外快速通道达到13条;实现5黄6卫跨河通道;基本形成“5轨(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郑高铁、京雄商高铁、聊泰铁路)10高(G20青银高速、G22青兰高速、G2516东吕高速、G0321德上高速、S1济聊高速、S28莘南高速、S37高东高速、济南至临清高速、济南至东阿高速、东阿至阳谷高速)17线(17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航(1聊城机场)”的综合交通网发展格局。

  到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迈上新台阶,高铁实现“零突破”,里程达到115公里,高铁枢纽站3个,县(市、区)覆盖率达到37.5%;普通铁路达到260公里,铁路专用线新增6条;高速公路达到646公里,六车道以上高速公路占比18.5%;普通国省道达到1200公里,一级以上占比达到53%;农村公路提质增效,100%中心村、60%以上行政村实现6米以上公路通达。

  运输服务方面,《规划》提出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优化客运体系,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拓展铁路出行服务,提升枢纽服务能力,推进客运一体化发展,创新城乡客运发展模式。二是优化货运结构,促进货物运输高效化运作,加快推进公铁联运发展,引导公路运输向铁路运输转移。三是创新运输服务,培育“交通+”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交通+旅游”“交通+制造业”“交通+农业”取得新进展。

  行业治理方面,《规划》提出完善平安交通、绿色交通、数字交通、行业管理“四个体系”,从推动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完善“大交通”规划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加快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水平,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运输治理格局,为加快我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关于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规划衔接、拓宽融资渠道、强化用地保障等四项保障措施。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