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解读《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聊政办字〔2016〕32 号)》
11371500MB28359259/2019-4402627
2019-08-14 16:45:00
聊城市人民政府

解读《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聊政办字〔2016〕32 号)》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我市出台了《聊城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一)起草背景

我市于2016年出台了《智慧聊城建设方案》(聊政办字〔2016〕32 号),成立了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智慧聊城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迫切需要明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任务目标。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是我市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四新”促“四化”的有效举措,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二)起草依据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3.《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

二、起草过程

(一)2018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智慧聊城顶层设计方案》,去年9月28日通过了以潘云鹤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论证。我市对标先进、认真谋划,借鉴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先进市经验,对聊城过去几年的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总结分析,在《智慧聊城顶层设计方案》基础上起草了《三年行动计划》初稿。

(二)今年四月,在中国聊城网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市大数据局先后邀请政协委员、专家代表、企业技术人员及市直有关部门代表,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对内容进一步细化完善。

三、主要内容

(一)总体要求

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优政、惠民、兴业”为宗旨,推动大数据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基本原则是统筹建设,系统布局;转变重心,突出服务;着力共享,深度融合;转换动能,积极创新。发展目标是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以大数据发展为支撑,实现“一张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一个云计算中心,共享共用;一套可视化平台,展示全景;一个民生平台,服务全城;一个数据共享体系,梯次支撑;一个城市大脑,精准调控”,实施“135+N”工程,到2021年聊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二)主要行动

主要是三年内开展大数据共享应用、政府治理智慧化、社会服务智慧化、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基础设施智能化、数据安全规范化7大提升行动,实施38个重点专项。

1.大数据共享应用提升行动。实施聊城市云计算中心、聊城市大数据平台、态势感知可视化平台、信息基础设施4个重点专项,提升城市大数据利用能力,形成共享开放的数据利用体系,使大数据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发展的新资源、新动能。

2.政府治理智慧化提升行动。实施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社会综合治理平台、智慧警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生态环境、智慧市场监管、智慧自然资源和规划、绿色智慧住区、智慧应急管理11个重点专项,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形成精细的智慧治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互联感知、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水平。

3.社会服务智慧化提升行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用系统信用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民生服务平台智慧气象智慧教育智慧卫生智慧社保智慧法务、智慧文化、智慧社区、智慧养老11个重点专项,提升服务领域智慧化水平,形成便捷普惠的社会服务智慧化体系。

4.产业智慧化提升行动。实施发展产业智能服务平台、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5个重点专项,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5.智慧产业化提升行动。实施智慧园区、大数据生态产业园、互联网经济培育工程3个重点专项,不断做大智慧产业规模,形成创新集聚的智慧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和产业竞争力。

6.基础设施智能化提升行动。实施城市感知网络提升工程和城市主干网络提升工程2个重点专项,促进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形成智能泛在的感知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城市信息网络服务能级。

7.数据安全规范化提升行动。实施基础安全防护提升工程和容灾备份中心2个重点专项,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有效防范、控制和抵御信息安全风险,形成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夯实智慧城市的安全发展基础。

(三)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建设统筹、加强人才支撑、加强规范保障、加强宣传推广等五个方面。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