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解读聊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11371500MB28359259/2020-4403483
2020-09-12 14:53:58
聊城市人民政府

解读聊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为加快推进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优化我市居民居住环境,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0〕28号)要求,在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征求了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县(市、区)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聊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现就市政府印发的《聊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解读。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与过程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省委书记刘家义批示:“此系民生、民心事业,要抓紧安排部署”。我市李长萍市长专门就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出批示:“老旧小区改造要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真正做到百姓满意,实现‘老旧’变‘美好’”;田中俊副市长多次带队调研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推进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明确了思路和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市住建局经过深入调研,牵头组织起草了《实施方案》。

2020年4月起,市住建局多次组织召开由各县(市、区)物业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专营单位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实施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5月中旬,市住建局组织有关负责人走进棉麻公司家属院、工商银行家属院等地现场征询居民意见,实地查看小区房屋质量、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情况,与民共商改造方案;6月下旬,市住建局旧改工作专班成员赴保险公司家属院和站北小区现场调度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情况,详细了解项目设计、施工情况,现场督导推进专营设施协同改造进度。7月20日,市住建局将《实施方案》送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和管委会进行会签,同时送国家电网聊城分公司,市铁塔、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公司等专营单位进行会签,针对各部门各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目前已完成会签。

二、《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一)明确了我市老旧小区的改造范围

根据《山东省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导则》和《山东省深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明确了我市老旧小区是指2005年12月31日前在城市或县城国有土地上建成,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并规定拟对小区进行拆迁改造、棚户区改造的不得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

(二)明确了我市老旧小区的改造内容和标准

根据往年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在充分调研民意的基础

上,明确了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分为基础类改造、完善类改造、提升类改造三大类。主要侧重解决基础设施缺失和老化问题,以水、电、暖、气、道路、安防、屋面防水、雨污分流八项内容的改造为主,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辅以其他项目的改造。同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一小区一方案”的原则进行改造。

(三)明确了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机制

根据《山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方案》内容,在借鉴省内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已实施项目的经验,明确了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九个机制”,就统筹协调、项目生成、资金筹集、群众共建、电梯加装、长效管理等工作做了详细说明。

三、《实施方案》主要特点

一是强化部门协同,创新改造机制。由市政府成立聊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专班,分管市长任组长。各县(市、区)、各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参与,按照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完成各自分工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同步协调改造进度,形成多头合力,确保改造工作落实。

二是结合新发展要求,创新改造思路。根据国家和省新要求,提出以居民自愿、自下而上的思路,生成改造项目和计划;以因地制宜、完善提升的思路,确定改造内容和标准;以党建统领、共同缔造的思路,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以合理分工、协同改造的思路,支持专营单位出资改造;以联合审批的思路,提高审批效率。

三是聚焦资金难题,创新融资模式。跳出单个小区改造思路,把一个或几个老旧小区与相邻的有收益的改造项目捆绑统筹,实现资金平衡;在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内新建、改扩建具有收益的经营性设施,以未来产生的收益平衡老旧小区改造支出。从住宅、商服用地地块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改造工作。

四是保持政策弹性,为各县(市、区)留足创新空间。《实施方案》提出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措施,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加大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研究制定实施细则。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