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整合了各类市场主体登记规范、管理规则的行政法规,亮点之一就是首设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允许公司适度“休眠”,有效助力部分市场主体度过经济不活跃期,降低企业维持成本,帮助企业积蓄力量再次创业。
什么是歇业制度?
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
市场主体为什么要办理歇业备案?
在此前的实践中,一些企业停止经营后并不办理注销,导致面临被吊销营业执照的风险。一旦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其法定代表人再次创业将遇到障碍。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六个月以上的,登记机关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歇业制度”为因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出现短期经营困难的企业设置了“缓冲带”,申请歇业类似于手机“停机保号”,可以降低企业维持成本,并且在企业想恢复经营时能够快速“唤醒”。
市场主体歇业前需要做什么?
首先市场主体应当在歇业前与职工依法协商劳动关系处理等有关事项。
其次市场主体应当在歇业前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
歇业备案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需要办理歇业的市场主体,仅需填写《市场主体歇业备案申请书》和《歇业备案承诺书》,即可向登记机关办理歇业备案。
歇业后,如何恢复经营?
市场主体随时可以自主决定恢复经营,应当于30日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终止歇业。
以下情况视为自动恢复经营:市场主体备案的歇业期限届满;或者累计歇业满3年;歇业期间开展经营活动。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