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坚持招商引资“经济工作生命线”地位不动摇,把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提升招商队伍的专业化、市场化作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建强“三支队伍”,实施多项举措,全市各级构建起“3+N”招商新格局,形成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招商“一盘棋”,开创了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招商新局面。2021年1-7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4.17亿元,同比增长18.67%,完成年度目标的65.05%。其中,实际使用外资27074万美元,同比增长775.96%。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合同项目230个,计划投资额988.92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重点企业投资项目39个 。
领导挂帅、重点突破——“三支队伍”强发力
市级领导带头招商,发挥“领航力”。市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点对点”、“一对一”拜访企业、对接项目、洽谈合作。1-7月份,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分别赴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福州、厦门、无锡、青岛等地开展外出招商活动12次,签约项目82个,签约金额460.84亿元,活动频次、外出次数为历年来最多,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招商氛围。
县级领导轮流招商,发挥“主动力”。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积极落实“轮流外出招商”工作机制,拿出抓经济工作80%的精力抓“双招双引”,1-7月份累计外出招商344人次,拜访企业机构1043家。东昌府区、临清市、冠县、东阿县、高新区等县市区结合高质量发展目标,自主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招商空间进一步拓展。
驻外机构蹲点招商,发挥“精准力”。市驻外“双招双引”办事处积极发挥与重点区域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搜集投资信息,邀请客商来聊考察,共拜访企业、商协会、科研机构等305家,洽谈对接项目60个,达成合作协议17个,招商渠道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成效进一步加强。临清市、莘县、阳谷县、高唐县等县市区也纷纷设立驻外“双招双引”工作站,共派驻工作人员38人,扩大了招商信息获取渠道,拓展了招商范围。
协同创新、多方并举——“N”项措施添动力
建设市场化专业队伍,增强“战斗力”。聊城市积极开展市场化、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科学谋划招商公司、招才公司共建,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实效性。莘县于2020年3月率先成立了莘县招商服务有限公司,下设人才招商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懂产业、善谈判、会外语的精干人员开展专业招商。临清市也在着力组建企业性质的招商公司,市场化招商的路子逐步走开。
建设园区招商队伍,增强“协同力”。经开区、高新区以及各县省级以上工业园积极落实各项改革政策,建立市场化管理体系,明确产业、招商统一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通过统筹整合联动、跨界打通融合,达到资源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等目标。茌平区统筹建设招商队伍,在茌平经济开发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两个园区分别成立招商服务部,由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业绩考核,实现园区招商信息共享、资源互通。
建设产业专班队伍,增强“向心力”。聊城市围绕九大产业集群,依托职能部门、龙头企业,设立了“九大产业专班”,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短链”延长、“细链”增粗、“弱链”变强。县市区进一步立足产业优势,瞄准招引方向,组建招商专班,开展专业招商、专题招商,精准性、针对性、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其中,茌平区面向全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公开抽调10名工作人员组建招商工作专班,招商力量进一步充实;阳谷县“坚持管行业必须管产业、管产业必须管招商”原则,成立4个专班,并专门邀请专家开展业务培训。
建设数字化招商队伍,增强“竞争力”。聊城市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打破传统模式禁锢,把“屏对屏”招商作为适应疫情新形势的重点突破,与第三方平台“创城汇”合作举办了2021中国·聊城高端装备与生物医药产业优质项目“水城论剑”活动,采用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一批技术水平高、落地能力强的项目。目前,从288 个参赛项目中选出 30 个晋级项目,明确专员开展“一对一”项目尽调,一批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预计落地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经开区、高新区也借助数字平台,分别组织了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聊城杯”全球创业大赛,23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7个项目确定落户聊城。
建设委托招商队伍,增强“凝聚力”。聊城市不断加强与商协会组织的沟通协调,建立外来投资客商信息库、聊城籍在外成功人士信息库,聘请一批境内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商会协会负责人和行业号召力的专业人士为该市招商顾问,充分发挥人脉资源、信息资源优势,为该市提供投资线索、招商信息。茌平区聘请8—10名境内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商会协会负责人等专业人士为招商顾问,高唐县、度假区等县市区也积极聘请成功人士为招商引资“智囊团”,为项目落地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开发区、高新区分别与北京连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优势资本(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飞地园区”招商合作协议,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置了项目承接平台,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合作、凝聚发展动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