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区聚焦企业办事 打造营商“新高地”

字号:
时间:2023-08-04 16:03:43


  今年宽城区坚持以市场主体期待和诉求为导向,紧盯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在企业办事、政策兑现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破解企业难题,疏通政策堵点,坚定不移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精细统筹谋划,把好工作“方向盘”

  今年,宽城区紧盯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不断优化部署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开展企业调研,向营商环境监督员、企业代表发放涵盖行政审批堵点、企业发展障碍等问题的调查问卷500余份,摸清优化营商环境的梗阻。围绕发展梗阻制定了《2023年宽城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31条”》,实施政务服务“最简”行动、“项目要素”保障行动、“加速数据融合共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行动、“利企惠企”市场环境建设行动、“法治护企”行动、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等六大方面工作31项任务65条举措,在优化提升宽城营商环境上再次谋划了新举措和新办法,破除企业难题,疏通政策堵点,让政府成为企业、老百姓的“靠山”。

  精确聚焦发力,打造“最简”政务服务

  宽城区聚焦打造“最简”政务服务目标,着力在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完善硬件设施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潜力、增活力、强动力,真正给企业松绑、让群众受益。一是优化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流程。积极压缩了市监、卫健、发改等24个行政审批部门累计1601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承诺办结时限较法定办结时限压减80.6%,行政许可事项压减80.97%,政务服务事项即办件占比达到53.85%,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达到46.84%,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其中,对新申请食品经营许可(限仅从事预包装食品销售)等三项许可全面推行申请人告知承诺制。餐饮类许可审批时限从原来的10个工作日压缩至8个工作日。二是推进政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做到“四个完善”,完善制定《政务服务中心巡查制度》《首问负责制》《首办负责制》等管理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完善政务大厅审批服务事项,对应该纳入政务大厅审批服务事项的全部纳入做到应进必进。完善各类指示索引,增设导服台,设置地标和楼层指引牌,对往来的群众进行导服咨询和指引。完善窗口服务,在区本级大厅设置“跨省通办”、“办不成事”、“爱心窗口”、“政策直达”等特色窗口,开展“兜底服务”,让群众轻松办事。三是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已实现62个社区、4个行政村便民服务站政务服务全覆盖,可办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证明事项共38项,打通了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四是全市首家开展行政审批专用章实体印章集中托管,现已托管11个驻厅部门共计15枚行政审批专用章,并均已通过“政长通”系统进行用章申请和审批。五是依托“证照一码通”系统,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可同步申请办理许可证,实现“一网通办”。目前,宽城区已指导申请人办理食品、药品和旅馆业特种行业等高频事项许可230个。

  精要把握重点,助企服务更高效

  宽城区把握助企服务关键点,以“万人驻(助)万企”行动为主要抓手,紧紧围绕“连线”、“织网”、“成群”、“蓄能”四项工作要点,建立服务体系和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快速、更高效、更精准的服务。搭建驻企服务专员与企业之间连接的“服务线”,将企业问题、政策申请、资金扶持、惠企措施等信息,通过“服务线”输送、交流、共享、化解,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活力线”。目前已经有147名驻企服务专员深入500余户企业开展服务,收集化解问题180余个;织密助企“服务网”“保障网”,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开发区发挥各自职责,紧密配合,一是在解决企业政策兑现慢方面,指导帮助企业申报和享受各项惠企政策,通过长春市政策服务网上大厅,“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奖励、“对个转企后企业商标注册给予500元补贴”等16个政策事项实现了网上直达兑现。万喆商贸公司在政策兑付成功后,竖起大拇指感慨道:“我刚在政策直达平台上提交还不到五分钟,5000元已经到账了,真是太快了,我为宽城速度点赞”。二是在解决企业人才用工缺方面,组织举办现场招聘会和网上直播带岗活动88场,为1642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岗位5188个,直播带岗累计在线观看达37万人次。三是在解决企业融资难方面,强化银企对接,全力支持企业获取信贷支持、帮助对接金融机构,累计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0余次,深入推广“信易贷”平台,4004户企业、6家银行机构进驻,为企业和银行搭建了金融桥梁。建立“宽城亲清政企关系微信群”,实现沟通“零距离”、诉求“秒回应”,累计入群的各类企业达到800余户。开展线上特色活动“每日一讲”,即每天宣讲一条惠企政策,更方便企业了解、掌握政策,及时申报、获得实惠。强化企业“蓄能”,组织企业参加“大讲堂、大学习、大提升”行动,开展政策解读与申报培训、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培训、黑水路商圈改造升级座谈会等活动10余场,累计覆盖企业300余户。帮助企业修复失信信用,截至目前,已帮助长客轨道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修复信用,助力企业续航信用。

  其中,凯旋街道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线,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吹哨报道”的工作方式,联合工商、税务、司法、银行等行业部门,建立问题转办督办通报机制,实行问题收集、研判、交办、跟踪、反馈、回头看“一杆到底”的6步闭环管理方法。通过街道“服务管家”+部门“助企专员”,以“上门问需”“线上交流”“行业反馈”等方式,累计收集解决人才招聘难、宣传渠道窄、租赁房屋难等问题31个,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并发放奖补资金200万元左右,有力支持了企业稳产增效。

  精准营商监管,企业生存更安心

  宽城区围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举措落实落地,聚焦服务效能、公正执法、工作作风等重点内容开展监督,通过采取“嵌入式”监督、“点穴式”明察暗访、“体验式”回访督查等方式,开展专项监督,着力破除影响营商环境的“中梗阻”、庸懒散等问题。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制定《长春市宽城区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实施方案》,设置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97个,涵盖了驻区部门和开发区、各街道。围绕日常考核、问题线索查办、营商环境社会监督等内容,采取日常考评与节点考评、自查与督查、内部考核与外界评价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考评。二是强化群众监督。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作用,在区级和街道两级政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监测点将监督职能下沉至群众中。开展“营商环境零距离”座谈会,与营商监督员、监测点联络员共同交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征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妥善解决监督员反馈政务大厅24小时自助设备作用发挥不充分、大厅指引标志不清等问题。三是加强监督问效。围绕服务效能、公正执法、工作作风等五大重点内容开展监督,制定《宽城区营商环境监督员工作制度》《宽城区营商环境线索及问题处理制度(实行)》等多项制度,妥善处理好各类营商环境投诉问题10件。及时解决了长春市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科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市安伊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反映劳动用工、审批办事等问题,持续保持了营商环境“零案件”的良好业绩。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