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4项举措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字号:
时间:2024-07-17 11:42:55
来自:扬州发布


近日,省营商办印发《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2023年度)》,在全省复制推广36个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我市创新推行“智慧勘验 云端赋能”、探索建立产业政策公平竞争后评估制度、登记业务“你来办”向“帮你办”转变、构建“公益性调解+市场化解纷”商业纠纷化解模式4项举措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全省第四、II类地区第二。

案例一:仪征市实现登记业务“你来办”向“帮你办”转变

在登记大厅自助网办区,依托“线上苏小登”一体化平台,可实现群众自助网办“零等待”,即来即办;为最大程度保障企业登记需求,设置开放式的企业专区,配置4名企业专员,实现企业业务即来即办,1小时办结……

这是仪征市不动产登记大厅实施了原址升级改造所带来的变化。大厅改造咨询引导综合服务台、整合登记和网签自助区、打造企业服务集成专区等举措,打破了传统柜台式“坐等”的服务模式,实现了“走近”群众主动靠前服务模式。通过“一件事”改革、开辟企业专区等多项改革举措,实现登记服务内容升级。

当地以帮办代办、抵押权变更登记、预审批意见书等创新举措,实现了企业“一并申请、集成服务”,帮助企业享受“交地即发证、竣工即发证、拿地即开工”服务的再升级,为项目发展提供资金要素保障。在这背后,是业务流程更智慧而带来的转变。在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中,当地通过仪征市“一码+”三维地籍系统,实现对建设用地报件包的自动解析和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系统自动读取,减少人工录入,降低人为干扰,高质量完成建设用地批、 供、用、建、查、登的全流程数据融合,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交地即发证”“竣工即发证”的“零材料”申报工作。

经过改革后,仪征的“一件事”领域更多元。仪征在完成存量房转移水电气联办一件事、 涉企登记一件事、银行贷款抵押一件事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本地化“一件事”改革工作,推进不动产司法处置拍前联审、竞拍、税费缴纳、权证办理等事项全流程、 各环节“一门联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一链服务”;仪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市民政局共建“不动产+民政”登记窗口,实现因婚姻关系变化而产生的家庭不动产权利人变更的“一件事”; 仪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连续三年与仪征市教育局开展学生入学申报“一件事”,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实时核验、不动产单元号自动识别学区。

案例二:宝应县构建“公益性调解+市场化解纷” 商业纠纷化解模式

去年,扬州市宝应县人民法院聚焦商业纠纷诉源治理,高效整合司法、行政、仲裁等解纷资源,充分发挥商会在化解涉企纠纷、协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打造了具备人民调解委员会资格的商业纠纷专业调解组织——宝应县商业纠纷调解中心。在全省率先构建 “公益性调解+市场化解纷”机制,通过市场化解纷工作的衔接机制,成功化解招商引资协议纠纷,不断提升调解成功率,降低企业解纷成本。

当地视市场需求,在安宜镇商会、开发区商会以及汽车零配件、莲藕协会等行业协会设置5个调解工作分站。调解中心内建设了商业纠纷“共享法庭”,着眼打通基层商业纠纷矛盾化解的“最后一公里”。“共享法庭”常驻法官根据不同商会、行业协会不同的需求,开展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服务,把纠纷化解于萌芽阶段。

2023年商业调解中心处理商事纠纷案件935件,法院诉前移送案件 729 件,其中达成仲裁协议近300件,涉案标的额超3亿元,诉前调解成 功率83.26%。该模式运行以来,县法院2023年商事案件诉前调解率 256.56%,全市排名第一,新收商事案件4318件,同比下降19.3%,真正 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案例三:扬州市创新推行“智慧勘验 云端赋能” 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针对行政机关现场勘验环节勘验现场“散偏远”、往返勘验地点耗时长、多部门多人跨层级勘验时间难协调等问题,扬州市创新采用“云勘验” 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变传统现场勘验的线下“面对面”为线上“屏对屏”,最大限度简化勘验过程、提高勘验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为此,扬州印发《扬州市政务服 务“云勘验”实施方案》,明晰工作模式;按照“一个平台,全市共用”原则,建立“云勘验”平台实现分类勘验,通过实时定位和申请 位置比对、身份认证、电子签名、技术手段禁止上传手机存储照片和视频、 电子印章等方式,实现对勘验全过程记录和勘验结果在线出具,一方面减 少经营主体弄虚作假可能性,另一方面有效杜绝勘验标准不一、自由裁量过大等现象。

扬州市通过一套机制一张清单一个平台,打造“屏对屏、掌端勘、网端查、不见面”的“云勘验”模式,满足多场景勘验需求、全过程记录、 全方位存证、多系统互联,提供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扬州市政务服务“云勘验”平台自2023年5月23日运行以来,通过 平台完成勘验项目430个,完成“云协调”“云指导”108人次,广泛应用于“劳务派遣经营许可”“旅行社设立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勘验事项和帮代办领域,平均勘验时长 19 分钟,勘验一次通过率达99.2%,满意率100%。

案例四:扬州市探索建立产业政策公平竞争后评估制度

扬州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产业政策公平竞争后评估制度,大力规制 行政机关对产业发展不当干预,及时修订废止排除、限制竞争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据悉,扬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公平竞争政策 与产业政策协同操作指引》《扬州市产业政策公平竞争后评估制度》,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的必要程序,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

扬州将产业政策公平竞争后评估工作纳入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和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两个任务清单”。按照“谁制定、谁评估、谁清理” 的原则,逐一评估现行有效的产业政策文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专项评估,发布评估报告。

扬州推动由行政直接干预为主向运用经济和法律等间接手段为主的转型,不仅可以规范政府有关行为, 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产业政策,为推动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同发 展提供了借鉴,也为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协同保障机制,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调整积累了经验,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3年底,全市实有经营主体70.11万户,其中民营企业21.0万户,较2022年年底增长6.42%,用公平竞争政策红利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的作用不断显现。

下一步,扬州将持续聚焦市场主体需求,不断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信用扬州”“免证扬州”“效率扬州”特色品牌,切实提升营商环境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