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政务信息
第46期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2月12日
本期要目:
1.我市扎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2.冠县出新招重实效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3.东营市多举措激励发明专利成效明显
〔部门信息〕
我市扎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一是狠抓食品安全问题整治。我市紧紧围绕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了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全面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全市共破获食品类刑事案件27起,查办食品违法案件 1000余件。二是加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覆盖检查,检查各类食品流通经营单位2996家次,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率达到100%,下架网络订餐不合格餐饮单位1843家,对全市998家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进行了全面排查,摸排并公示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信息1214户。投资2千万元专项资金,加强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建设,食品抽检7123批次。三是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全市创建“食安山东”品牌达到1979个。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市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驰名、著名商标的农产品108个,创建全国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2处,“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234个。(市市场监管局)
我市举行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项目推介会 2019山东(聊城)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项目推介会在市会议接待中心举行。目前我市已经有金帝、天物等5支项目基金获得投委会审议通过,基金总规模11亿元,引导基金出资2.2亿元,项目总投资38亿元,将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积极助推作用。推介会通过网络进行全球同步直播,共有7506家海内外投资机构在线参与。推介会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布局,精准对接高端装备、新材料、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现代金融服务等7大重点产业领域,面向省市25家基金管理机构和15家金融机构,集中推介42个优质产业项目。推介会现场达成意向投资项目18个,基金投资额21.3亿元。(市商务投资促进局)
我市多措并举稳就业精准发力保民生 一是开展专项服务稳就业。举办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就业扶贫日等专项活动80余场,提供岗位4.7万多个,达成就业意向1.5万人次。依托聊城公共招聘网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发布求职招聘信息23.1万条,提供岗位18.96万个,有效提升了人力资源市场活跃度。二是强化创业扶持稳就业。强化创业担保贷款资金扶持,扩大政策享受面,创新反担保方式,今年以来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84亿元,同比增长91.47%,扶持带动4120人实现就业。三是兜牢民生底线稳就业。综合运用社保补贴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促进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和托底安置,确保了我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截至12月初,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41.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0%,优于省市下达指标1个百分点,持续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市人社局)
〔县(市、区)信息〕
冠县出新招重实效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一是电子交易提效能。冠县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上线运行,具备网上报名、下载标书、缴纳保证金等线上功能。投标企业仅需开标时到现场解锁电子投标文件,其他各个环节无需跑腿,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全县共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交易项目71个,其中县外中标企业56家,较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二是松绑减负降成本。依规对诚信记录良好的供应商免收投标保证金及标书费,鼓励采购人根据项目特点、供应商诚信记录等免收履约保证金或降低缴纳比例,鼓励投标企业以信用担保形式代替投标(履约)保证金。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报名费,依托电子化交易缩减纸质文件费、人工费等,每年可为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300余万元。三是维护权益保公平。规范市场主体执业行为,出台《招标采购项目不当行为通报制度》等文件,约谈5家存在不规范行为的代理机构、3家存在违规行为的投标企业,并在中心网站曝光。在招标文件中设置答疑时限,对招标文件、踏勘现场有疑问的,在获取文件7个工作日内均可质疑,有效保障了交易群体的利益诉求。(冠县)
茌平区三举措整治金融市场“歪风邪气” 一是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制定《2019年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从组织上、力量上、机制上打击防范非法集资。截至目前,共立案侦查非法集资案件3起,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移诉4起5人,判刑3起3人。针对全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集中爆发问题,加强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截至目前,已接收外地非法集资协查135余起,涉及该区投资人员1000余名。二是严打涉信用卡犯罪。重点查处窃取、买卖、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信用卡诈骗等金融犯罪案件,依托现有警务情报资源和技术手段,建立一体化作战机制。截至目前,信用卡诈骗共立案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人,采取强制措施1人,涉案金额24.9万元。三是严打假币犯罪。建立和完善防范假币犯罪的长效机制,广开案源,增加假币收缴,截至目前,共收缴假币39895元,警银比达91%,超额完成省厅警银比达到60%的任务目标。(茌平区)
高唐县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创新。一是推行“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办事体验,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全县55个体验主体共体验事项364项,发现问题134项,其中整改完成84项,50项正在积极整改。二是聘请第三方对高频业务“实战演练”,对业务办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倒逼问题整改。自5月份以来,共计审查办件6批次,提出整改意见22项,现办件规范化程度由80%提升至95%,质量逐步提升。三是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省级试点工作。在政务服务大厅、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部门分中心建立“好差评”制度,运用评价器、评议卡、二维码、电话回访等方式实行“一事一议”,倒逼服务承诺落实。8月份以来收到各类评议9638条。(高唐县)
高新区三举措抓好教育扶贫 一是抓好基础建设,大力提升办学条件。2017年以来,围绕国家、省、市解决城镇大班额、全面改薄、学前行动计划、均衡县创建四项工作任务,累计投入资金2.06亿元,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以及室内外配套设施建设,共完成项目87个。四项重点工作在各阶段全市排名中均位列第一。二是落实政策,高标准完成资助补助工作。高新区每年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资助,学前、寄宿生依据年度认定、学期发放的原则,于每年5月、11月按时发放。自2016年以来在全区范围内共帮扶和资助1374人次,累计资助金额1708325元。三是深度调研,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每年召开关于扶贫工作检查的专项会议,对全区2589名(1578户)贫困人员按照区域进行划分,安排各学校人员利用双休时间对全区所有贫困户进行了全面走访,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全区贫困户家庭中共有327名在校生,其中,学前40名、小学115名、中学72名、高中37名、中职(大专院校)63名。(高新区)
〔市外信息〕
东营市多举措激励发明专利成效明显 实施专利资助及奖补激励政策,出台《专利申请资助实施办法》,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各类有效发明专利给予3000-20000元的奖励资助。目前,全市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64件,同比增长18.3%,全市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58件,比去年同期提高1.4件。
简讯:
▲我市法治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实现了116个贫困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成立法治扶贫专项法律服务团9个,提供法律建议1200余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60余件;办理精准扶贫对象援助案件545件,发放法治宣传材料20余万份,举办法治宣传、培训1.1万场次。(市司法局)
▲高新区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区累计投入2100多万元。投工投劳2.8万人次。目前,全区累计平整土地、坑塘、废旧宅基等419处950余亩,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3万余吨、农业生产废弃物0.67万吨,铺设胡同70多万平方米。(高新区)
▲东阿县积极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今年以来,东阿县共组织300余人参加就业创业教育培训;为军人军属办理“拥军贷”业务6笔,发放贷款141万元;目前,全县退役军人创业实现个体经商户260家、专业合作社15家、私营公司146家。(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