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政务信息第47期

字号:
时间:2019-12-24 16:00:08

聊城政务信息
第47期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2月24日
本期要目:
1.我市以创新带动创业就业
2.开发区多措并举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3.金乡县着力打造民生诉求办理“升级版”

〔部门信息〕
我市以创新带动创业就业  一是为创新驱动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孵化器,择优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补助,新备案国家级、省级的众创空间,择优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补助;对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每培育1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入围省、国家创新创业大赛的企业(团队)给予2万元、5万元资助,对获得国家和省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的,市财政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支持;对通过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给予10万元奖励。二是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截止目前全市共培育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4家,在孵企业达到219家,从业人员2749人。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众创空间13家,17家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244家,从业人员816人。组织“水城合伙人”论坛活动共8期,中小型企业对接活动19次,在聊城电台主办了“创新创业在水城”节目4期。三是激励企业开展创新创业。2017年以来,共落实市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积极支持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2016-2018年省立项各类研发计划53项,争取财政资助4300万元。两年来,共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近10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7.39亿元。(市科技局)
我市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粮食产量稳定发展。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00余万亩,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239万亩,目前,我市种植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40余万亩;鲜食玉米面积约2.33万亩。高唐县瑞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依托和兴面粉,通过“订单种植”,采取“土地集中托管服务、分户实施”的方式,吸纳社员400多户种植强筋小麦2万余亩,亩均增收100多元。二是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稳步发展。聊城市被授予“全国蔬菜第一市”称号。据统计,2019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85万亩,总产1728万吨,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04万亩,总产959万吨,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花生种植面积27.37万亩;大豆(含杂豆)种植面积21.55万亩;青贮饲料种植面积8.37万亩;中草药种植面积约3.19万亩,其中丹参约1.15万亩,灵芝2300余亩。三是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49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747个,家庭农场发展到1288个,种粮大户达1426个,较2016年分别增加了15.8%、13.98%、52.1%和17.6%。我市土地流转面积达289.2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39.7%。(市农业农村局)
我市多措并举整顿医疗器械市场  我市组织开展全市医疗器械“清网”行动,检查医疗器械互联网经营企业26家,培训相关人员144人。共出动监督检查人员267人次对眼视光相关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检查眼镜店85家,视力矫正店8家,使用单位17家。对3家眼睛店经营的隐形眼镜产品存在索证索票不全,未建立验收记录等问题,责令企业进行整改。开展全市无菌植入类医疗器械专项检查。共督促3家生产企业,428家经营企业,604家使用单位开展自查,培训各类人员428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7家,责令整改1家;共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817家,责令整改117家,立案查处6起,罚没款5.4万元;共检查医疗器械使用单位2038家,责令整改136家,立案查处15起,罚没款9.9万元。(市市场监管局)

〔县(市、区)信息〕
开发区多措并举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一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积极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深入到每个家庭,切实做到“无盲区、无缝隙、全覆盖”,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各类隐患。二是科学开展宣传工作。在全区157个村发放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明白纸,确保人手一份,并张贴到每家每户的明显位置;出动4辆宣传车进行绕村不间断播报,切实增强辖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建立台账监护重点人群。对辖区30000余户人口地毯式、拉网式排查,重点关注煤炉取暖等重点住户和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及儿童、贫困户等重点人群。四是积极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业务知识宣讲活动。通过安全专家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著名医师的讲解,目前已经累计培训600余人。(开发区)
东阿县创新工作模式推进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  一是优化整合资源。2019年东阿县司法局创新开展“3+N”式法律服务工作模式。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17件,走访贫困户6387户,精准扶贫法律援助案件25件(含公证援助 7件),审查各类文件、合同418件,举办各类法治培训讲座210余期,开展法律宣传活动65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6万余人次。二是搭建平台载体。通过制度约束、平台建设、分类化解等方式,着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时效性、科学性。对“3+N”服务团队实行“信息化管理”,到村服务进行GPS定位,网上签到。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将“3+N”组团式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平安建设”年度考核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年终奖惩的重要依据。加强县、镇、村“3+N”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东阿县)
临清市开启智慧办税新模式  一是全天候,7×24小时服务“不打烊”,临清市自助办税服务大厅实现了7×24小时服务,每个工作日从8小时延伸到24小时,实现了办税全程零见面、零纸张,实体办税人数分流50%以上。目前自助办税服务厅月发票发售量已达到20万份,月认证户次在100户以上。二是效率高,31台自助终端办税“零等待”,31台全国最先进的自助办税终端设备、12台“云办税”自助办税填单机、4台银行自助设备,构成了临清市自助办税服务厅的智能化网络。通过云办税设备和自助终端,90%的涉税业务可实现网上办税,单笔业务办理时间比传统的前台人工办理时间缩短30%以上。三是功能全,14大项涉税业务受理“一站式”自助办税服务厅可实现7大类、14大项、95小项涉税业务“一站式”办理,涵盖了企业和个人日常各项涉税业务。(临清市)
茌平区扎实推进温室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扩大高效集约温室种植规模。以建设高效集约蔬菜温室为重点,累计新建、改建高效集约蔬菜温室4000余栋,新建蔬菜园区(基地)12处,形成了以冯屯西葫、贾寨青椒、杨屯茄子等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快高科技园区建设。投资1.2亿元,打造耿店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集品种展示、技术推广、农业生产、蔬菜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一期项目,34栋新型日光温室、9栋双层拱棚、3栋玻璃温室均已投产,种植作物为甜瓜、草莓等反季水果。二期项目,65栋日光温室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将于年底前准备投产。三是积极引进新技术。大力推广改进型日光温室、钢架无立柱结构大拱棚等建造技术,使日光温室跨度由8米增加到13米,采光角由25度提高到30度,扩大了温室有效种植面积和光能利用率。引进高产、抗病、适宜设施栽培和露地生产的新优品种10余个。(茌平区)
    
〔市外信息〕
金乡县着力打造民生诉求办理“升级版”  今年9月份成立民生直通服务中心,搭建“蒜都民生”大数据平台,将所有民生诉求归集到一个平台处理,构建“一网受理、一网通办、一网推进、一网督考”新机制,受理民生诉求日均量上升到150条,上浮率87.5%,群众满意率达到86%。

简讯:
▲我市深入调研,丰富土地供应的蓄水池。今年以来,我市收储16个项目,面积3939.63亩。其中,已完成收储的土地6宗,面积1285.98亩;正在实施收储的项目10宗,面积2653.65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我市开展千人法制教育。聊城市在全省率先举办首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旁听庭审观摩活动。活动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同时在市、县、乡镇三级展开,共设1个主会场,8个分会场,40多类执法部门行业、500多名行政机关负责人,近千人参加。(市司法局)    
▲茌平区金融助力畜牧业稳定发展。茌平区为147户生猪养猪户授信3952万元,109户发放“生猪扶持贷”2127万元。累计走访对接畜牧专业合作社、养殖企业570余家,为畜牧养殖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16亿元。(茌平区)
▲开发区加大抽检快检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开发区开展食品抽检619批次,合格601批次,合格率为97.1%;食品快检农药残留175批次,合格163批次,合格率为93.14%;检查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57户次、抽检食品91批次,对经营者进行集中约谈1次。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