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聊城市建设公园城市的实施方案》文稿解读
3715000063/2025-45589881
2025-01-01 14:56:14
聊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聊城市建设公园城市的实施方案》文稿解读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政策背景

公园城市发展理念由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成都时首次提出。2022年12月,聊城市成为山东省首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要求细化完善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实施。《聊城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优化生态廊道,丰富景观色彩,促进蓝绿空间有机融合”。

为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稳步扩大城市蓝绿空间,促进城园融合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打造“两河明珠”城市,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市民满意度,起草编制了《关于聊城市建设公园城市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二、制定依据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山东省黄河保护条例》、《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公园城市建设指引》等重要规章,以及《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重要规划。

三、出台目的

近年来,聊城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取得了重大成效,面对新发展阶段,如何建设更美丽、更宜居、更文明、更具竞争力、让老百姓更满意的新聊城,《方案》具有现实基础和战略意义。《方案》的出台,一是助力聊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系统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有效补齐现状问题和短板的有效途径,二是落实省、市工作要求,构建大美公园城市发展格局,打造河湖人城和谐相融的“两河明珠”城市的重要内容,三是有效统筹协调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园城市发展路径和建设方式。

四、主要内容

结合省试点要求,《方案》提出了厚植公园城市生态基底、营建公园水城大美格局、构建水城特色开敞空间系统、建设水城特色公园服务体系、彰显两河明珠城市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描绘绿色低碳生活图景、提升公园城市治理能力等8大任务和20项具体措施,以及相关保障措施。

一是《方案》以建设生态河湖、百里水廊、千园融城为特色的“江北水城”和“两河明珠”城市为目标,落实了省公园城市建设试点的要求,着力在生态保护、城市风貌等方面,构建大美公园城市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城园融合发展,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良发展环境;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提升城市发展韧性和治理效能,为全面建成“人、城、园”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发挥引领作用。

二是《方案》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针对国家园林城市指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谋划十五五期间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项目,新改建综合公园3处、专类公园6处,新建郊野公园1处,新建社区公园5处,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用地改造,新增游园和口袋公园不少于30处,推进9处公园开展“公园+”建设,新增和改造绿道不少于100公里,建设提质林荫路70公里以上。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8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覆盖率提升至86%以上。通过稳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有效补齐现状城市绿化指标的短板,实现市民“推窗见绿、转角入景、开门进园”的美好愿景。

三是《方案》重点支持东昌古城、大运河、徒骇河等最具特色的区域高标准建设,贯通滨水公共空间、盘活沿线公园绿地、营建多元活力业态,实现环境品质全面提升。近期提出了包括以京杭大运河(滨河路至振兴路段)7.4公里滨水空间为重点,建设大运河历史文化画廊先行段;以徒骇河(湖南路至建设路段)4.5公里滨水空间为重点,建设徒骇河水上运动画廊先行段,以历史城区11.2平方公里为重点,打造东昌湖水城历史文化客厅,塑造江北水城新文旅品牌等建设内容。

四是《方案》不断提升城市韧性、绿色和治理能力,提出构建连续完整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推广见缝插绿、拆违复绿、留白增绿、立体绿化等方式,推进拆墙透绿和开放共享,建立园林绿化数据平台等内容,逐步建设绿色生态、治理高效、共建共享的新型城市图景。

五是有效统筹协调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园城市建设路径和方式。《方案》建立完善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细化部门工作任务,落实属地责任,精心包装项目,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公园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落地有声、推进见效。

解读机构:聊城市城市管理局

联系人:郝婧文

联系电话:8688219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