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印发聊城市公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11371500MB28359259/2024-45589874
聊政办字〔2024〕24号
2024-12-31
2024-12-31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有效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聊城市公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聊政办字〔2024〕24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聊城市公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聊城市公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稳步扩大城市蓝绿空间,促进城园融合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宜居品质,打造河湖人城和谐相融的“两河明珠”城市,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美丽山东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厚植公园城市生态基底

(一)优化全域绿色生态网络。加强生态保护系统治理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重点加强黄河、金堤河、徒骇河、马颊河、漳卫河、南水北调东线干渠、引黄济津干渠等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及京九铁路、雄商高铁、济聊高速、青兰高速、德商高速交通廊道防护林建设,推进森林抚育,加强河湖湿地的保护和环境建设,保护平原良田沃土。加强主城四区蓝绿生态网络建设,科学推进城市绿化建设,营建公园城市优美生态环境。(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二)推进全域美丽河湖建设。依托《聊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五横六纵”骨干水网体系,连通河网、湖泊湿地与库塘,通过流域综合治理、河网生态景观建设、小微水体节点综合治理等工程,以全域碧道建设串联河湖生态修复工程,统筹推进水环境生态治理和修复及水资源保障,优化滨水空间生态景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内涵,塑造聊城“两河明珠”城市特色风貌。(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三)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市域生物多样性普查,摸清生物资源家底。结合市域自然保护地和河湖湿地等,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加强沿黄片区、徒骇河、马颊河等区域的生物栖息地保护和修复,推动东昌湖、东西沉沙池、凤凰苑植物园等科普基地建设。发挥聊城“南竹北移”永久会址城市作用,开展竹种苗木繁育与选种应用,营建竹林景观。(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水利局、市科技局、市文旅集团,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二、营建公园水城大美格局

(四)推进主城四区公园化建设。有序推进东昌湖公园化城区、望岳湖公园化城区和高铁新区公园化城区等3处公园化城区建设及大小礼拜寺公园街区、米市街公园街区、黑龙江路南公园园区、一校三馆公园校区、聊城大学公园校区等公园化片区建设,促进城园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旅集团、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五)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以河流生态廊道、道路生态廊道连通公园绿地和大型绿色开敞空间,构建城区蓝绿生态网络。围绕京杭大运河、徒骇河、东昌湖和望岳湖打造城市景观廊道和文化休闲核心,形成河湖为脉、蓝绿织网、城湖相映、公园融城、文化彰显的公园水城大美格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旅集团、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三、构建水城特色开敞空间系统

(六)建设百里水上画廊。以京杭大运河、徒骇河、周公河、小湄河、湖南河和位山二干渠城区段为重点,结合河道沿线用地功能,提升滨水空间特色和环境品质,打造主题鲜明的城市百里水上画廊。以京杭大运河(滨河路—振兴路段)7。4公里滨水空间为重点,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景点塑造,完善游客码头、服务中心、文化展示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大运河历史文化画廊先行段。以徒骇河(湖南路—建设路段)4。5公里滨水空间为重点,完善沿线运动休闲设施,建设莲湖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徒骇河水上运动画廊先行段。2027年年底前,启动实施周公河(南水北调干渠—徒骇河段)、小湄河(黑龙江路以北段)、四新河、班滑河、青年渠、新水河、西新河、聊阳河等景观生态提升工程,打造滨水休闲生态廊道。(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旅集团、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七)打造公园城市水上客厅。围绕东昌湖、望岳湖、莲湖和九州洼片区,推进“+公园”建设,营建活力场景,打造公园城市客厅。重点提升建设东昌湖水城历史文化客厅和望岳湖都市休闲活力客厅。东昌湖水城历史文化客厅依托东昌古城文化底蕴,提升环东昌湖开敞空间品质,贯通滨湖绿道,引导文化创意、商业消费和休闲游憩等活力业态聚集。望岳湖都市休闲活力客厅依托望岳湖优良生态本底,加强环望岳湖公园和绿色空间节点建设,引导科技创新、康养度假、活力运动等业态发展。(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旅集团,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四、建设水城特色公园服务体系

(八)优化城区公园体系布局。建设布局均衡、类型多元、全龄友好、服务均好的水城特色公园体系,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2030年年底前,新改建综合公园3处、专类公园6处,新建郊野公园1处、社区公园5处,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用地改造,新增不少于30处的游园和口袋公园;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每人18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86%以上。(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城管局、市文旅集团、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九)推进公园焕活和“公园+”功能融合。开展城市公园全龄友好服务提升、开放共享和场景营建,引导体育、文旅、科技等元素布局,推进“公园+”功能融合,通过功能互补与联动整体优化城市品质。重点完善9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的儿童友好、体育健身、老龄友好、文化活动等服务功能,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市文旅集团、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十)贯通城市绿道网络。串联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历史人文节点和公共服务节点,健全绿道网络系统。重点实施沿运河、徒骇河、湖南路、聊阳路,环东昌湖、望岳湖等主干绿道贯通和提质工程。结合城市更新和片区绿廊建设,启动沿青年渠、新水河等社区绿道建设。重点完善绿道游径系统、服务设施和标识体系,提高绿道服务能力。2030年年底前,新增和改造绿道不少于100公里。(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水利局、市文旅集团、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五、彰显两河明珠城市文化魅力

(十一)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焕新。严格保护京杭大运河和聊城历史文化名城遗产资源,按照历史城区“城、市、河、湖”有机融合的总体格局,打造京杭大运河和古城“一河一城”公园城市文化集中展示空间。通过“绣花”“织补”的微改造方式,提升小西湖、绮园、凤嗉园等园林文化景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旅游标识系统,植入新场景、新业态,焕发古城新活力。重点推动大小礼拜寺历史文化街区和米市街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保护修缮文物,推动运河周边城市更新单元的改造,提升运河景观水平,展现古城文脉和运河商业文明。(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文旅集团,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十二)塑造江北水城新文旅品牌。以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京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华水上古城和徒骇河水上运动画廊为载体,精心策划文化活动和文旅项目,擦亮聊城“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品牌,打造“水上运动名城”.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结合滨湖绿道、历史街巷等建设文化体验游径,展示江北水城历史文化特色和非遗技艺;打造以京杭大运河、徒骇河、周公河和东昌湖、望岳湖为骨架的水上游线,积极谋划水上游园会、漕运文化展演、国潮文化节、文化庙会等文化体验活动,争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全力推进徒骇河水上运动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环东昌湖马拉松、龙舟公开赛、铁人三项、皮划艇等赛事品牌活动。结合历史城区、公园绿地、河湖湿地等资源,打造文化体验、旅游度假、活力运动、时尚消费、生态科普、公园节庆、绿色生活等公园水城新消费场景体系。依托九州洼月季公园、凤凰苑植物园等大型公园,结合水城文化宣传、聊城园林文化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现代潮流生活等多样主题,探索举办公园特色节庆文化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旅集团,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十三)深化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保护。加强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的普查和建档工作,适时公布古树名木保护名录,合理划定保护级别和保护范围。严厉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宣传古树名木历史和文化内涵。(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十四)构建连续完整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城区外围自然调蓄空间大海绵建设,推进主城区河湖连通,畅通徒骇河、西新河、四新河等城市防洪排涝通道,发挥东昌湖、九州洼、周公河等大型蓝绿空间的雨洪调蓄、气候调节、防灾避险等多元功能,构建以河湖水网为骨架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打造韧性城市。(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文旅集团,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十五)积极推进海绵型绿地建设。加强公园绿地和绿色空间的海绵化建设,积极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加强雨水花园、储水坑塘、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绿地对雨水的吸收、渗透、存储和缓释能力。(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十六)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地震、气象、防洪抗旱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在公园等绿色开放空间推进防灾避险设施配置,持续完善各类避险绿地建设。健全公园应急管理机制,推进公园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平灾转换及时高效。(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七、描绘绿色低碳生活图景

(十七)促进多维增绿增景。采取见缝插绿、拆违复绿、留白增绿、立体绿化等方式,推进城市增绿增园增景。推进东昌路、陈口路、花园路、建设路、松桂路等道路的绿化提升,启动育新街、城源路、复兴大街、湖南路(高铁新区)等林荫路建设,2030年年底前,建设提质林荫路70公里以上,提升绿色通勤环境。持续推进立体绿化,鼓励建设生态屋顶和绿化墙体。开展园艺进社区活动,鼓励市民参与社区闲置空间绿化美化,培育绿色、健康、充满人文乐趣的都市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十八)推进透绿改造和开放共享。鼓励有条件的临街单位和居住区破墙透绿、拆墙增绿,将围墙内绿地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打造透绿景观,促进附属绿地和便民设施开放共享,建设景观融合、绿化相联、互为借景的开放式街区。(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十九)凝聚公园城市建设共识。拓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传播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搭建市民和社会团体可参与的公园城市评选平台,积极开展“市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选树宣传活动,择优推荐居住区(单位)参与“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评选,推动居住小区和单位庭院建设向园林化、公园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机关事务局,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八、提升公园城市治理能力

(二十)构建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构建科学管理、协同治理、共建共享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做好公园绿化景观、城市道路绿化管养、绿化设施更新、园区管理等工作。结合城市体检,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调查测评和体检评估,建立园林绿化数据平台和公园管理台账,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数字化、智慧化监管水平。建立健全公园城市建设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城市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协同配合。落实有关县(市、区)的属地责任,细化工作任务,推进有序实施。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鼓励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园城市建设发展。(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交通运输局,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

九、保障措施

研究制定《》聊城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及公园城市相关技术标准,加大社会共治、社会资本准入、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入挖掘典型经验做法,全力打造特色亮点,助力公园城市建设典型经验推广、典型项目“出圈”.



附件:1.主城四区公园建设项目谋划一览表


         2.主城四区“公园+”谋划一览表


附件1

主城四区公园建设项目谋划一览表


公园类型

序号

公园名称

建设类型

面积(公顷)

空间位置

空间分区

建设年限


专类公园(6处)


1

滨河儿童

友好体育

公园


新建


1.0

利民东路以北,二干渠以东100米,星光珺园小区南侧


东昌府区


2024—2025年


2


建设东路运动公园


新建


0.4

建设东路与花园路交叉口东300米路南侧,云麓九里小区西侧


东昌府区


2024—2025年


3


新时代活力公园


新建


0.65

建设东路与二干路交叉口西100米路南侧,星光时代美境小区东侧


东昌府区


2024—2025年


4

凤凰苑植物园(二期)


扩建


49.1

聊阳路以东,湖南路以南,现状凤凰苑植物园南侧

聊城江北

水城旅游

度假区


2026—2030年


5

未来体育公园


新建


13.0

崇文街以南,湖南路以北,城源路以东,泰和路以西

东昌府区(高铁新区)


2026—2030年


6


工业遗址公园


新建


6.4

花园北路以西,益民胡同以东,水城中街以北,聊城锅炉厂旧址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综合公园(3处)


1


翠竹公园


新建


9.9

财干路与向阳路交叉口东南侧,电大路北侧,向阳中学西侧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2

徒骇河公园


改建


10.7

滨河东路东侧,滨河花园西侧,利民路至东昌东路段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3


丽水公园


改建


7.4

徒骇河西岸,滨河路以西,中华路东侧,中康颐养敬老院南侧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6—2030年

 

公园类型

序号

公园名称

建设类型

面积(公顷)

空间位置

空间分区

建设年限


社区公园(5处)


1

柳园社区公园


新建


0.79

花园路西侧,东关瑞府北侧,东关玺园南侧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2

昌建社区公园


改建


1.77

昌润路与建设路交叉口东南侧,鸿顺花园西北角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3


启文社区公园


新建


1.04

聊城实验小学北侧,站前街东侧,岳庄新村小区西南侧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4

西荣社区公园


新建


3.3

光岳路与辽河路交叉口东北角,绿城百合新城西侧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6—2030年


5

中海社区公园

新建


0.7

中华路与海河路交叉口东南侧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6—2030年

郊野公园(1处)


1


康乐公园


新建


徒骇河西岸,滨河西路以东,松桂路大桥西北侧

聊城江北

水城旅游

度假区


2026—2030年


游园和口袋公园(不少于30处)


1

东昌府区

游园和口袋公园(不少于12处)


新建、改建


结合辖区内公园绿化活动场地覆盖盲区和实际情况选择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2

术开发区游园和口袋公园(不少于6处)


新建、改建


结合辖区内公园绿化活动场地覆盖盲区和实际情况选择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6—2030年


3

聊城高新

技术产业

开发区游

园和口袋

公园(不少

于6处)


新建、改建



结合辖区内公园绿化活动场地覆盖盲区和实际情况选择


聊城高新

技术产业

开发区


2026—2030年


4

聊城江北

水城旅游

度假区游

园和口袋

公园(不少

于6处)


新建、改建



结合辖区内公园绿化活动场地覆盖盲区和实际情况选择


聊城江北

水城旅游

度假区


2026—2030年


附件2


主城四区“公园+”谋划一览表



编号


项目名称


实施内容


空间分区


推进年限



九州洼月季公园


因地制宜开展“公园+”功能融合和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合理布局特色设施,推进“公园+体育”“公园+智慧”;开展公园文化和节庆活动,推进“公园+文旅”.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5年



望岳湖公园

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


2025年



湖滨公园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卫育紫荆公园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水城公园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人民广场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龙湾公园


东昌府区


2026—2030年



凤凰苑植物园

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


2026—2030年



小湄河湿地公园

聊城经济技术

开发区、聊城高

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


2026—2030年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