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满雪域高原

字号:
时间:2018-08-31 14:15:00

  格桑花,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野花的代名词,“格桑”在藏语中是“幸福和美好时光”的意思,寄托着藏族同胞对幸福吉祥的期盼。8月12日至18日,记者随新华社记者和我省市地报同仁赴西藏采访。一踏上青藏高原,随处可见盛开的格桑花。 

 

  ▲中铁十一局曲水制梁场,工人正在绑扎T梁钢筋。

  援藏建设20多年来,一位位以聊城走出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为榜样的援藏工作者奉献雪域高原,一项项宏伟浩大的援藏工程,给西藏人民带来绵绵的幸福和崭新的生活。就连我们采访团中一位在这里生活工作15年的“老西藏”,也一个劲地感叹:“变化太大了”。 

 

  ▲中铁十一局工人在钢轨库检查钢轨。

  建设中的拉林铁路是我们这次采访的重点。拉林铁路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和甘藏铁路的共同路段,是青藏高原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起自拉萨,终到“雪域江南”林芝,正线全长433公里,计划2021年通车。建成后,将成为继青藏铁路之后,世界屋脊通往内地的又一条大动脉。一个月前,李克强总理视察拉林铁路时,在施工现场说,它不仅会拉近西藏与内地的空间和发展距离,也会拉近彼此的心里距离。拉林铁路对西藏的发展建设和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 

 

  ▲中铁十一局五公司嘎拉山隧道无砟轨道试验段施工现场。嘎拉山隧道2018年4月7日贯通,正在为全线铺轨做前期工作。 

  拉林铁路建设,除高原高寒地区施工带来的特殊困难外,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山高水深,江流湍急,全线47座隧道有14座为高风险隧道,其中7座为极高风险隧道,施工难度极大。我们采访的嘎拉山隧道就是难点中的难点,全长4373米,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特别是高原风口罕见的“风积沙”地质,极易坍塌,国内没有相关施工经验,承担任务的中铁十一局按照精品工程的要求,用了近两年时间攻克267米的“风积沙”层,首创的“嘎拉山隧道进口风积沙施工技术”,被授予“技术攻关突出贡献奖”。 

  采访中王荃荃指挥长说:“拉林铁路建设的困难前所未有,工程的每一点进展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第二天,这位参加青藏铁路建设,在雪域高原奋斗十几年的黝黑敦实的汉子,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幅蓝天白云下金黄的青稞地照片,说:工地周边的青稞熟了,藏民在忙碌欢快地收割,而加快工程进度依然要克服重重困难。 

 

  ▲曲水县才纳乡协荣站附近的藏民收割青稞,青稞田边的拉林铁路工地正在施工。

  湛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圣洁的湖水,人们都说西藏是信仰的圣地;摩肩接踵的转经,长拜的朝圣,是高原独特的人文风景,在这圣洁画幅的背后,是肩负西藏发展使命的奉献者,他们为藏族同胞带来了吉祥。 

  他们,在信仰中笃定前行。 

 

  ▲在中铁十一局桥梁公司曲水县制枕场采访王荃荃指挥长(右一),拉林铁路需要枕木45万根。

 

 

  ▲中铁十一局技术人员正在检测轨枕质量。该局开发设计混凝土轨枕流水生产线,月产量2.5万根,强化质量检测,实现了轨枕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轨枕生产一次成优。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