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央对宏观调控政策做出新的调整,对我市而言这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加深对“重要机遇”的理解,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好这个机遇,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设强市名城实现新的跨越,有着重要的意义。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著名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MBA导师王林教授日前作客聊城,就上半年经济形势、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等重大话题展开分析和评论,并寄语聊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上半年:“防过热”是主要任务
温家宝总理在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指出,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当时许多人对这番话不理解,中国经济发展得非常好,为什么说是最困难的一年? 现在回过头来看,是非常有根据的。
困难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中国经济遇到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遇到很多不确定因素。
以前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不深,要调控,银行一刀切,经济马上冷下来;要启动,投入1000亿,经济马上又起来。那时候国家宏观调控相对容易。
中央去年确定实施宏观调控,当时主要任务是“双防”:一是防止经济由偏快到全面过热;二是防止由结构性通货膨胀到全面性通货膨胀。
中央当时提出“双防”非常正确。一方面因为去年经济发展偏快,11.9%的速度相当高,就要警惕过热。另一方面中国六年来经济都是两位数增长,但是通货膨胀指数相当低,但去年(2007年)开始,发现通货膨胀率节节攀高。于是中央提出了“双防”,防过热,防通胀。
“双防”如何实施?中央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收紧银根,控制银行放贷;二是收紧地根,控制土地闸门。这就是中央采取的两个“收紧”。
两个“收紧”实施以后,上半年中国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稳步发展。但受国际因素的影响,沿海一些出口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一些企业利润出现大幅减少,就业压力加大,经济增长放缓迹象开始显现:
——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实际上经济通胀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经济增长停滞、而通货膨胀继续。一方面停滞,一方面上涨,这就叫做滞胀。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连续四个季度回落,从去年的11.9%滑落到今年的10.4%,但通胀却一直在高位运行,最高时达到了8.7%,2月份以来分别是8.7%、8.5%、8.3%、7.7%、7.1%,上半年平均7.9%。
——中小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据国家发改委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企业上半年倒闭了6.7万家。我国 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就业也是靠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遇到极大困难的同时也带来了下面关于就业的问题。
——就业压力加大。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国每年消化就业人口 1至2千万,为什么能够消化?是因为经济增长很快。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今年要消化就业2500万,其中559万大学应届毕业生,比去年增长了64万。
——房地产价格连续下滑。当前国房景气指数已经连续8个月下滑,刚刚公布的全国7大城市7月份的房地产价格比6月份又下降1.2%,6月份是8.2%,现在是7%。房地产价格连续下滑是银行潜在的危机,因为我国银行抵押物的 65%以上是房地产抵押,换言之,我国银行放款 65%是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价格回落,就带来了银行抵押资产不良。6月份,我国银行贷款余额是28.6万亿人民币,按照65%计算,房地产贷款有 18万亿之多,房地产价格的下滑,使得这18万亿贷款处于风险之中。
下半年:“保发展”取代“防过热”
对上半年的严峻形势,中央高度关注,马上展开了密集调研。中央领导分别到长三角、珠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调研。
调研之后,中央马上召开有关经济工作的会议。 中央认真研究以后改变了政策,把过去的“双防”改为“一保一控”。“一保一控”,7月份公布,8月份全面实施。“一保”即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去年的调子是压经济,不要太快,现在是保,要平稳较快。“一控”即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上调部分行业出口退税率”“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进入8月份以来,我国财政、货币两大宏观经济政策在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均出现一些新调整。所以我们看到,8月以来中央采取了一连串措施:8月1日开始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退税,由过去的11%提高到 13%,鼓励出口,因为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中国受到一些影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买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主,买家没有钱了,卖方就很困难,所以8月份开始出口退税增加;紧接着宣布银行业的信贷额度提高5%至 10%,信贷开始逐渐放松;国土资源部现在开始放松地根,日前批准84个城市共计 28万多公顷土地。
“保发展”取代“防过热”,细微变化背后有深意。银根、地根放松,“一保一控将成为我国下半年经济的主旋律,这对于各个地区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面对新的重要机遇,聊城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 (记者 孟宪成)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