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贸,危机怎样变生机

字号:
时间:2009-06-05 07:58:00

面对国际需求持续低迷,出口形势异常严峻的现实,凤祥集团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狠抓产品质量,深度开拓国际市场,企业保持了勃勃生机。今年1-4月份,该企业食品出口1190万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调味品出口236万美元,同比增长15%。  这是我市外经贸发展降幅收窄、环比增长、指标回暖的一个缩影。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外经贸发展带来困难重重。如何才能让危机变为“生机”?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围绕着力保增长,尽快实现对外贸易转暖回升。   

重点出口企业和商品是对外贸易的支柱。凤祥、时风、中通等出口大户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对国际新兴市场的开拓,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时风集团通过充分的考察论证,把大中型拖拉机、环保发动机、F系列轻型卡车、农业装备作为重点出口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这些产品在中东、南美、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洽活动,通过展会这种直接的方式结识客户,洽谈成交。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推销。 

凤祥集团则细分市场,与日本两家大进口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抓住日本对牛肉等高价位肉食消费降低的实际,加大对鸡肉消费的宣传力度。积极扩大市场份额。调味品盯准非洲市场,新产品(鸡的深加工)在尼日尔的市场已经打开,并且增长潜力较大。这家企业还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随时调整产品品种和加工工艺,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让利不让市场,出口日本市场的熟食、马拉西亚市场的冻品,每吨调低了300-500美元。  围绕利用外资,我市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倒排进度,列出具体工作日程表,全程跟踪推进。特别是紧紧抓住山东奥博特高新技术、东阿胡萝卜汁、泉林纸业和有机肥、希杰四期、软件开发、古城开发、商贸物流等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在洽谈、签约、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力促外资尽快到位。 

在大力开展境外招商,奋力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上,我市继续突出汽车及机械加工、铜铝有色金属、纺织、纸及纸制品、生物化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完善产业招商优惠政策,深入研究境外产业群的分布情况,寻求与外商合资合作。加快产业利用外资。同时,企业境外上市工作也紧锣密鼓。临清迅力、山东奥博特、泉林集团、信乐味精等几家重点企业,正利用目前境外上市门槛降低的有利时机,积蓄力量,创造条件,择机上市。   

随着全市园区“区镇合一”、体制优化完善工作稳步推进,园区体制的优化完善使园区的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正在成为经济新的增长极。1-4月份,全市各园区在谈在建项目共计167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37个,新开工项目67个。项目总投资378.8亿元。   

危机面前,既面临挑战,也充满难得的发展机遇。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踏准市场的脉搏,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化危机为生机,实现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

记者  吕磊  通讯员  许光泉  鲁淼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