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畅想
聊城,这座千年古城,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在经历过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经历过几度的兴衰沉浮后,正在从千年古城到现代都市嬗变的聊城,迫切期待着翻开崭新的一页。
建设强市名城,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一直是聊城人的梦想。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项目、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项目……今年,20个城建重点项目掀起了我市城市建设新一轮的高潮,拉长建设战线、拉大城市框架,强力推动新型城镇化,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创造出良好的条件。
沿着这一脉络,让我们在城镇化的脚步中谛听发展的号角,期待着聊城这座千年古城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大都市的华丽变身。
绘就大城市蓝图
聊城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宜居城市”的美誉,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土地、资金、水资源、劳动力四大生产要素的综合实力在附近城市中名列前茅,聊城的城市潜在承载力、凝聚力和辐射力较强,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延续历史、传承文脉和改革开放、发展创新中大胆提出了构筑大城市框架的战略构想:在现有市城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时调整东昌府区和聊城经济开发区区划,打造“一城五区”的中心城区布局。即中部现市城区作为办公区、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旅游区,东部聊城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新区,西部以马颊河文化旅游度假区为重点作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加上北部物流园区、南部城市新区。五大区域的协调发展,将促进中心城区规模膨胀,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快向现代化大城市迈进。
大城市框架的构筑、大城市蓝图的绘就,必将让积聚了多年的能量在聊城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尽情释放。
铸造独特的个性
文化和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如何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使聊城这座古城焕发青春、充满活力,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大城市,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个准确的科学定位。聊城今后的城市发展定位在进一步增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品牌效应,实施重大精品工程,打造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我市还要加快融入济南都市圈,充分发挥聊城东引西拓“桥头堡”的区域优势,在职能、设施上主动接受济南市辐射,打造成济南的西花园和卫星城。
据市住建委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我市将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主线,坚持“城建靓市”方针,坚持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扩大城市规模并举,实施“两城一河”和东扩南展战略,以古城保护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基础设施完善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以徒骇河沿岸开发建设、工业新城、南部新区为着力点,拉大城市框架,为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创造条件。
未来的城市畅想
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并不在于人口的单纯增加,而是城区布局结构的重新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公共服务产品质量、丰富和提升城市功能的一个过程。
近年来,我市着力于打造成为中西部能源资源“东引”进入山东、山东产品和服务业“西拓”占领中西部市场的“桥头堡”。在这一战略部署下,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也为我市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市将统筹城乡规划、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市城区为龙头、县(市)城区和中心镇为主体、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随着中心城区辐射能力的不断增强,五大区域集聚效能的不断发挥,向着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对聊城来说并不是一个久远的梦想。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