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民三项措施为城市“治堵”建言献策

字号:
时间:2011-05-12 17:17:18
来自:聊城日报

    “聊城市区尤其是城市中心,每当中午或者傍晚下班出行高峰,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堵车现象,严重时,等两三个红灯是家常便饭。”昨天上午,市民黄先生致电本报党报民生热线,“聊城形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就是城市功能的规划不甚合理,公共交通有待加强,同时对于违规行驶车辆的管理上办法不是很多。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治理城市堵车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效果会大不一样。”
      黄先生在聊城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每天都要经过百货大楼路口,堵车几乎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为此一直烦恼不已。经过长时间的观察,黄先生认为有关部门在治堵上确实该下一番力气了,按照他的思路就是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强化公共交通环节和对违规车辆实行严管重罚。
      优化城市布局。黄先生说,据他观察,东昌路和柳园路承担了过多的城市功能。尤其是在两条路交汇点附近,既是商业中心又是行政中心。几乎所有的大型商业、服务业都集中于此。在路口两边的公交站牌上就可以看出,通过这里的公交车就有一二十条之多。另外几条主要街道,除了居民区外,其他社会功能很少。人们不得不都涌向百货大楼附近,这里的拥堵是必然的。因此黄先生建议,加快开发区商业中心的建设,同时将行政中心外迁,另外在市中心严格控制商业楼的建设。这样一来,人流物流就会逐渐分散开来。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黄先生说,在国内外,凡是交通顺畅的大城市,公共交通都很发达。之前他去过香港,香港是世界上汽车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但是,在香港好几天,黄先生没遇到过一次堵车,没看见过一个交通警察,更没遭遇一起交通事故。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公共交通太棒了。虽然聊城这几年公共交通发展得比较快,但与香港相比还差得远。许多人之所以买车,是因为住所附近没有公交车可坐,公交站点不仅离家远而且往往等车时间过长,如果家里有孩子需要接送,十分不方便。这就要求聊城市要大力发展公交,优化公交的覆盖,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依法惩治违法违规行为。行人、自行车闯红灯、电动三轮车乱跑、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已成为社会公害。原因在哪里?黄先生说,人们常常归结为市民素质低,必须加强教育。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依法严惩。在香港,行人闯红灯,罚款一千港元,对机动车闯红灯的处罚更重,毫不含糊。而说到聊城,对违法交通行为的惩治,总是紧一阵,松一阵,违法营运三轮车治理了这么多次仍不见效果,所以说,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应该是问题的关键。记者 张兴国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