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其中,2013年达到43%,2014年达到46%,2015年达到50%左右。
全市城镇人口增加到310万,其中,2013年增加到261万,2014年增加到281万,2015年增加到310万。
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20平方公里,其中,2013年达到254平方公里,2014年达到284平方公里,2015年达到320平方公里。
全市累计完成城乡建设投资确保1160亿元,力争1325亿元。其中,2013年完成334亿元,2014年完成449亿元,2015年完成542亿元。
深入贯彻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实施“双百大城市”战略,实现城镇化发展跨越赶超,这是聊城《“双百大城市”战略实施方案》制定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聊城将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双百大城市”。
聊城坚持“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定位,拉大框架,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到2015年,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双百大城市”。为此,相关部门在抓好中心城市“拓展”工程的同时,注重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
2014年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3年编制完成城镇化发展规划,完成南部新城城市设计、南部新城和徒骇河两岸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完成市城区今后三年城市建设规划。
今后三年,市城区计划完成开发建设总投资854亿元。2013年完成200亿元,2014年完成291亿元,2015年完成363亿元。
通过实施“拓展”工程,增加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南部新城20平方公里,开发区15平方公里。
今后三年,南部新城将共实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棚户区改造等7大类108个项目建设,基本建成一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集办公、商业、居住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2013年新建松桂路、昌润南路等5条主干道路,构筑路网框架。
南部安置区项目建设昌润路、松桂路和聊阳路三大安置区,拆迁安置面积56.6万平方米,占地389.4亩。现正在进行昌润路南延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
为高效能搞好城市经营,将组建南部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每年融资10亿元以上。积极探索城投债券等多种直接融资方式,走开经营城市、市场融资、加快建设的路子。
扩大集中供热、供水、供气、供电等城市公用设施覆盖面。市城区三年新增供热面积1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80%以上。其中,2013年新增200万平方米,2014年新增1000万平方米,2015年新增300万平方米。
南部新城供热管网铺设项目,本年度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铺设2013年计划建设道路涉及的供热管网,长17645米。目前,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正在准备管网规划工作。
另外,三年聊城城区将新增供水能力20万吨,供水管网95公里。其中,2013年新增供水管网23公里,2014年新增27公里,2015年新增45公里;2014年—2015年建成凤凰水厂。
加快推进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2013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七贤堂、卫仓、任克溥故居、县衙、清军厅等景点建设;四大片区商住开发力争完成主体。2014年完成全部景点及片区建设任务,实现古城运营。
目前,四条大街临街建筑和综合管沟完工,景点正在施工,西南片区正在进行施工前准备。开工面积9.43万平方米,完工面积8.4万平方米。完成四条大街临街建筑;完成四条大街、四口路综合管沟;完成四关大街、古楼四周主路面铺装;完成东西大街人行道铺装、景观施工和牌坊安装;基本完成四大街临街建筑商户牌匾更换。
正在进行南北大街人行道铺装、景观施工,完成行道树栽植、水电暖管线和强电预埋管施工,其他管线正在施工。
七贤堂、卫仓、县衙景点正在施工。其中,七贤堂、卫仓主体基本完成;县衙正在建设主体;任克溥故居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
保留建筑改造正在进行细部处理,山东技师学院立面和原公安局大门改造正在进行。
西南片区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前准备工作,召开了部分片区修建性详规专讲评审会。
今后三年,全市新建保障性住房69305套。其中,2013年20835套;2014年24627套;2015年23843套。同时,积极推动保障房建设覆盖到小城镇。
实施片区开发。完成恒大名都、东方丽都等60个片区开发建设任务。
同时,三年完成城区所有棚户区改造任务,2013年完成500万平方米拆迁任务。
2012年列入城建重点项目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对45个棚户区进行改造,拆迁总面积539.4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36.8亿元,村庄占地10445亩。
其中,老城区24个,拆迁面积342.27万平方米,投资154亿元,村庄占地6940亩;南部新区21个,拆迁面积197.15万平方米,投资82.8亿元,村庄占地3505亩。
北关(606户):完成丈量,已签订协议517户,已拆除面积15.1万平方米。姚庄(442户):完成全部拆迁,拆迁面积8.96万平方米。唐庄(372户):完成丈量和协议签订,结算协议441份。何官屯:完成丈量。郑官屯(61户):完成拆除。后街(194户):完成丈量。端庄:已丈量90%。
柳园办事处作为我市城市发展方向的主要辐射区之一,担负着棚户区改造的重要任务。王宅片区蓝威化工家属院的征收工作共涉及3栋楼58户,总拆迁面积3339.33平方米。在较短时间内完成58户居民房屋腾空、协议签订、完成结算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全部拆除工作。
二干路暨唐庄片区的改造项目共涉及原唐、新唐、东唐三个村,居民390户,钢材市场一处,商户82户,拆迁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房屋丈量、验空全部完毕,房屋拆除和钢材市场搬迁已接近尾声。
二干路暨后街棚户区的改造涉及后街居民及区粮食局、工商局、农机局和商业局家属院共195户,商户120余户,拆迁面积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搬迁并实施了现场抓阄选房;居民挑选楼房、签订协议工作有序进行;房屋拆除工作全面启动。
体育公园(游泳馆)建设项目涉及后土城、东土城、马官屯三个村,目前正在进行地上附属物的清理。
《方案》要求,各县(市、区)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扩大规模,彰显特色、完善功能,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村人口和县域优势资源向城区集中,实现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建成区面积和基础设施功能明显提升。
县市城区人口显著增加,到2015年,临清达到35万,茌平达到30万,高唐达到25万,冠县、莘县、阳谷分别达到20万,东阿达到15万。
坚持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一体推进,与企业带动、园区发展紧密结合,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到2015年,5个省级示范镇中,烟店、古云镇镇区人口分别达到5万,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7平方公里;博平、沙镇、柳林镇区人口分别达到3万,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4平方公里。
郑家镇、康庄镇、石佛镇、朝城镇、冯官屯镇、店子镇、清平镇、牛角店镇和顾官屯镇9个市级示范镇,镇区人口分别达到2万,建成区分别达到3平方公里。
14个省、市级示范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加快省、市示范镇的道路、供水、供暖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功能完善的示范镇框架。2013年全部实现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2014年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
抓好农村社区建设“千区”工程,采取企业推动、产业驱动、强村带动、政策促动的发展模式,规划建设1000个农村社区。积极推广祥光铜业和鲁西化工村企合作的经验,加快规划整合县(市、区)工业园区内的村庄和小城镇驻地周边村庄。每年安排15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停止零星农村新居建设审批。同时,利用好国家、省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政策,将危房改造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统筹推进社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
打造“四湖八河”水系景观带。实施徒骇河两岸开发和景观建设,带动市城区实现“纲举目张”、东扩南展。
2013年完成滨河大道道路及绿化工程、二干渠治理工程,2014年完成徒骇河城区段防洪治理工程和南水北调干渠景观建设,2015年完成南湖水库、运河五期、周公河、赵王河等水系工程及景观建设。
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依法查处乱搭乱建、乱摆乱占、乱贴乱画、乱拉乱扯等“十乱”行为,建立城市管理的良好秩序。
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013年,实现建成区全覆盖;2014年,建立全市域的新型数字城管模式;2015年达到全省数字化城市管理中等以上管理水平。
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街道卫生整洁有序。高标准做好道路、绿化和市政设施养护管理。抓好夜景工程建设。规范广告牌匾设置,严把审批关。
根据城市规划,今年市城区将新建、改建和整治73条道路。
截至6月3日,建设西路、站前街、向阳南路、聊临路竣工通车;建设西路、聊临路、站北街、站前街人行道施工;光岳北路南段面层铺设,北段施工水稳碎石、养护;昌润南路慢车道北段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南段施工水稳碎石;聊堂路摊铺二灰碎石、水稳碎石,路沿石铺装;新水河东侧南段清理现场,喷洒乳化沥青。
背街小巷已完工道路43条,2条正在施工。
东昌路、振兴路、兴华路、花园路、湖南路、向阳路、卫育路、建设路8条道路及隆兴寺绿化完工,进入养护阶段,新增绿地面积1公顷。东昌湖和运河景区绿化提升基本完工,进入养护阶段,新增绿化面积7.3公顷,湖滨路灯光亮化工程完工。
目前,柳园路(东昌路—建设路)竣工通车。
建设湖南路西延、昌润路南延和柳园路(建设路—北外环)道路工程,本年度内计划完成三条道路的快车道工程,总长13360米。
现在,柳园北路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省厅公路局审查,正在进行修改完善;湖南路西延、昌润路南延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
为打造畅通的道路交通体系,今后三年聊城将完成柳园路、花园北路等100条道路建设改造,市城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全部完成提升改造任务。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今后三年,完成既有道路绿化提升,营造新建道路绿化景观,建设10个城市公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抓好建设工地和小区物业管理。
按照《“双百大城市”战略实施方案》的发展目标,2015年聊城要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
拓宽筹融资渠道,保障市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财政资金需求。对示范镇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5个省级示范镇,除省财政每年每镇补贴1000万元外,市财政每年每镇再补贴500万元,县(市、区)财政每镇配套500万元;9个市级示范镇,市级财政每年每镇补贴1000万元,县(市、区)每镇配套1000万元。
今后三年,市城区完成土地储备21330亩。其中2013年9340亩,2014年6700亩,2015年5290亩。
完成17个乡改镇工作。其中,2013年完成5个,2014年完成6个,2015年完成6个。
今后三年,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其中,2013年6万人,2014年7万人,2015年7万人,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规定,每年新增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万人以上。同时,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并轨。
打破户籍管理二元结构,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搞好市城区及县(市、区)城镇人口、流动人口统计。
(记者 刘敏 通讯员 吴华军 张迪)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