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民族文化的历史遗存

字号:
时间:2014-01-21 08:37:39
来自:市经信委

    核心提示:
    穿越数千年的时空,徒骇河流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存。
    大禹治水发生在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精神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多处大禹治水遗存则是传承这种精神的直接载体。“千里走徒骇”大型采访调研团在禹城市禹王亭博物馆,亲身感受到这座集考古、研讨、观光、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古文化公园独特魅力。
    被奉为兵家经典、镇国之宝的“孙子兵法”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而在徒骇河沿岸的孙子兵法城则展示了兵法谋略的人类大智慧。
    商业文明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若与军事特点结合起来,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徒骇河岸边的魏氏庄园以其显著的军事建筑特点闻名远近内外,成为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
    阳谷县定水镇的坡里教堂,这座徒骇河畔的哥特式建筑别具一格,不仅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晶,更是历史大事的见证,这里曾发生过著名的坡里暴动……
    沿徒骇河还曾出土远古时期的麋鹿化石,相继发现和发掘出商周时期的兰家遗迹、高家遗迹、东周古窑址以及明、清两代诸多墓葬等,还有滨城的秦皇台、无棣的海丰塔寺和碣石山等名胜。
    它们并不简单的是一栋建筑或一个古墓,而是有生命力的文脉传承,并以其独特的历史沉淀和建筑艺术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徒骇河从源头莘县,蜿蜒436公里流入渤海,沿岸的历史遗存星罗棋布,这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的使者,更是滋养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深厚土壤。
   
    见证禹迹:
    大禹治水到过许多地方,可谓“禹迹茫茫”,可以确定的是禹城是大禹治水大功告成的地方。禹城境内的大禹治水古遗址,处处彰显着大禹在此战天斗地、导河入海的历史足迹。
   
    2013年12月23日下午,“千里走徒骇”大型采访调研团来到禹王亭博物馆。这出占地136亩的博物馆由具丘山遗址、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禹王亭和禹王湖等组成,是一座集考古、研讨、观光、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古文化公园。
    博物馆内的具丘山遗址(即禹王亭遗址)于199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当年大禹治水十三年,导三川、疏九河,在禹城境内具氏部落筑土成山,察水情、望水势。据史书记载,该土丘“高十仞,广倍之”,折合现在高度为十八米左右,后人把土丘定名为“具丘山”。
    唐以前,当地百姓为感念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功德,几经向具丘山填土,栽树种草,并在山丘上扎草亭供奉禹王灵位。禹城建县后,在具丘山上修筑砖木结构禹迹亭,供禹王神位,逢立春、重阳,县令与民众祭祀禹王。
    自唐至清,因战乱灾荒,禹迹亭几次被毁重建。雍正二年,禹王亭再次整理扩建,更加宏伟壮观。明清时期,禹王亭香火大盛,不少文人墨客来此朝拜观光,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文和历史文化遗存。如清代乾隆皇帝就曾诗云:神禹治水乃最神,当时犹至入徒骇,三千年后智非禹,问胜此人谁能解。
    考古证实,此处为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1974年,陆续出土了石铲、石斧、骨针、卜甲、陶纺轮、蛋壳陶片等古人遗留的生产与生活用具。自1996年起,禹城先后修复、重建了禹王殿和禹王亭。从而形成了现在颇具规模的“禹王亭博物馆”。如今的禹王亭博物馆由一个坐北朝南的大院落,内有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等,由具丘遗迹、禹王亭和人工湖组成。大殿正门上方、两檐之间设“禹王殿”鎏金匾额,琉璃瓦顶和玺彩画,金碧辉煌,殿内正中塑禹王坐像一尊。“禹王亭”由朱红立柱擎顶,木制顶壁四周,绘画着大禹治水的故事,整个“禹王亭”恢弘壮观。
    禹城市大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尹继明说,大禹治水到过许多地方,可谓“禹迹茫茫”。禹城则是大禹治水“导河入海”、大功告成的地方。禹城境内的大禹治水古遗址,处处彰显着大禹在此战天斗地、导河入海的历史足迹。
   
    孙子故里:
    徒骇河沿岸还孕育传播着人类大智慧,春秋时期军事家孙子的故里就在运河沿岸的滨州市惠民县,这里的中国孙子兵法城承载着孙子兵法的博大内涵。
   
    中国孙子兵法城是以具有千年历史的宋代古城遗址为依托而修建的华夏兵学第一圣殿。位于惠民县城北侧,是在棣州古城墙、护城河遗址建造的一处建筑群,面积达7200亩。
    中国孙子兵法城广场前方东北角和西北角各设一组“兵器架”式照明灯,十八个灯柱仿十八般兵器形状而制。正门外的南广场尤其突显兵家对阵格调,广场中心是象征两军对垒的中国象棋棋盘,以楚河、汉界为广场到游览区主通道,两边纵向布置棋子状喷泉,棋子东西各九只,依阵式排列。
    孙子兵法城气势恢宏,整个建筑群平面布局沿中轴线自南向北布置阙门和十五个大殿,纵向一字排开。第一大殿取名序殿,用于展示孙子家世和故里惠民历史文化。中间十三个大殿展示孙子兵法十三篇,各殿分别用十三篇篇名定名。第十五大殿取名泽世殿,展示孙子文化的影响、流传,并兼做后门(德胜门)。
    院落中的东西厢房展示三十六计的精彩内容。游客可以通过游戏直接参与到三十六计中。从“瞒天过海”到“走为上”,战例惊心动魄,计计扣人心弦。每一座大殿和厢房的设计都别具匠心,各有千秋,它们借助声、光、殿等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了每一篇兵学圣章的精髓所在。融知识性、娱乐性、观赏性于一体。 
    孙子兵法城总计陈列实物1000余件,展示战例200余例。整个建筑由高合立柱、歇山重檐的秦汉式殿宇和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共同创造了内涵丰富的空间环境,较全面展现了深奥莫测的兵法思想,使游客在游览中深刻体味到传统兵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