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成功举行

两河明珠情 奋进新征程
字号:
时间:2024-09-30 16:37:44
来自:聊城日报

75载壮丽征程,75载砥砺前行。9月29日晚,聊城市水城明珠大剧场(保利大剧院)星光璀璨、灯火辉煌,“两河明珠情 奋进新征程”聊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演出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聊城历史之美、风光之美、文化之美,抒写聊城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新聊城的精神气象。演员们以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深情的朗诵,向伟大祖国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市委书记李长萍,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彤宇,市政协主席曾晓黎,聊城大学党委书记关延平,市委副书记谢兆村等观看演出。

本场演出由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承办。

演出在弦乐歌舞《今天是你的生日》的动人旋律中拉开帷幕,节目气势恢宏,令人心潮澎湃。诗朗诵《星火“聊”原》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生动再现了聊城红色革命历史,深情讴歌了聊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艰难探索、艰苦斗争,为建立新中国作出的突出贡献。杂技《忆往昔·强渡黄河》以惊险、刺激的动作设计,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历史时刻,启示后来人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整场演出共分三个篇章,主题分别为“火红年代”“春潮涌动”“强国复兴”。演出采用歌曲、舞蹈、朗诵、曲艺、杂技、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强化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用强势开场节目突出爆点、用走心情景剧突出泪点、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类节目突出笑点、用武术突出阳刚之气,将特色美食、文旅品牌搬上舞台突出烟火气,并融入东阿阿胶、冠县灵芝、临清桑黄、高唐锦鲤等聊城文化名片以及东昌葫芦雕刻、茌平剪纸、冠县查拳等,以巧妙构思,在多个节目中突出聊城非遗、聊城元素、聊城味道,突出“高铁时代”的聊城速度。

在第一篇章“火红年代”中,歌曲联唱《我们的田野》《骏马奔驰保边疆》《我们走在大路上》展现了为祖国奉献青春的爱国情怀,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个建设新中国的激情年代。情景剧《水文站长》讲述了北京知青扎根聊城、奉献终身的感人故事,令人动容。

“放眼鲁西我的大平原,绿野悠悠黄河滔天,谁说平原没有山,巍巍光岳说人民就是山……”第二篇章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展现了国家和水城大地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作为整台晚会的主题曲,歌曲《人民是山》由孙振春作词、赵安营作曲,以党领导人民建立冀鲁豫平原抗日根据地为创作灵感源泉,歌颂了聊城人民与党同心奋斗、创造未来的革命精神。

歌曲联唱《春天的故事》《年轻朋友来相会》《为了谁》谱写了春潮涌动、波澜壮阔的发展赞歌。情景剧《从繁森到繁星》,展现了聊城广大干部群众30年来从崇敬繁森、学习繁森到传承繁森、争当繁森,从星星点点到繁星满天的血脉传承,也表达了全市上下赓续孔繁森精神,初心如磐、奋勇前进的壮志豪情。情景舞蹈《春到水城》传递出改革开放带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展示了别样的水城风情。

第三篇章将目光聚焦新时代,展示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铿锵有力的坚定步伐,充分展现聊城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的崭新面貌。歌曲联唱《不忘初心》《万疆》《走向复兴》抒发了踏上新征程、筑梦新时代的强国复兴荣光。武术舞蹈《查拳锦秀》展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冠县查拳的独特魅力。群口相声《话里话外聊聊城》,糅合蛤蟆板、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八角鼓等聊城传统曲艺形式,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现聊城新城、新景、新风尚。频频惊艳国际舞台的杂技《如梦荷塘》是女子柔术的精彩集合,高难度动作和精心编排展示了聊城杂技的高超技艺之美。歌曲联唱《“棚棚”勃勃咱耿店》《聊城你好》《怎能没有你》,融合尺八、古琴、二胡、琵琶、打击乐、舞蹈等形式的民乐合奏《光岳晓晴》,以及舞蹈《两河明珠情》、京剧《盛世梨园》等,展示了聊城薪火传承的文化自信、时尚宜居的城乡新貌。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回顾历史辉煌、展望未来宏图,表达了全市人民激情满怀、干劲十足建设“六个新聊城”,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的美好愿景。

晚会在大合唱《歌唱祖国》昂扬有力的歌声中落下帷幕,全场观众起立,共同高歌,将晚会的气氛推向新高潮。

本次演出节目大多为原创,演职人员多是来自全市各县(市、区)、各行各业的群众代表和学生等。他们身着盛装、精神抖擞,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大家表示,演出节目既大气豪迈、激情澎湃又深情动人,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声声催人奋进的嘹亮号角。

市直有关部门、院校负责同志,有关荣誉称号获得者及科技、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干部,党代表、党外人士,省“四进”工作队有关人员及全市各县(市、区)、各行各业代表共3000余人观看了演出。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