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大年初三,从北京回老家探亲的郑立新把车拐进村头,就留意到村子的新变化:村里的各种标识字样都改为“北厂”;大运河的堤顶路修好了;透过党群服务中心的铁栅栏,一座新盖的白色建筑格外显眼。
“电话里听兄弟提过,这座白色建筑应该就是村里新建的‘运河博物馆’,还挺气派。”在德州市德城区运河岸边长大的他,已在外生活了近40年,虽然每次春节回来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但这次又不同,儿时的“运河记忆”回来了。
先有北厂街,再有德州城。德州因运河而兴,北厂曾是京杭大运河四大漕运粮仓之一,“北厂街”一度是德州的商贸繁盛之地,声名远扬京津地区。2023年5月,德城区二屯镇这个历史悠久的社区把名称从“舜昕苑”改回“北厂”,成为德州市首个通过官方备案改回“老地名”的社区,这让很多村民因寻回“乡愁”而高兴。
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这件事后,省民政部门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印发了《山东省老地名保护办法(试行)》,明确纳入保护名录的老地名不得随意更改。这让北厂社区东北街村党支部书记郑月文为之振奋,村里决定把搁置多年的“运河博物馆”修建计划提上日程。“具体名称还没定,暂且这么称呼。”他说,留住“老地名”,建起“博物馆”,都是为了让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留存下来。
2023年12月,“运河博物馆”开工,不到两个月,主体部分已完成。“博物馆的内容才是重点,得找专业人士拿主意。”郑月文开始不停地“打扰”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德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王德胜,几乎每天都会通电话。直到大年三十,终于初步敲定了各展厅主题、整体文案、内部设置等细节。“织布机等老物件展厅、北厂记忆展厅、红绿彩展厅等,都跟运河有关系。”他告诉记者,博物馆计划4月开馆,现在德城区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帮忙“张罗”老物件,市政协文史委则在梳理相关文史资料。
除了“运河博物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东侧还有一栋二层建筑——北厂漕仓运河文化馆,分为运河文化展馆、农耕文化展馆两部分,展示了老北厂风貌复原沙盘,部分农耕器具、文物碎片等。
王德胜介绍,“老馆新馆都将更加深入细致地挖掘、记录运河文化,并运用数字化技术吸引更多人来参观。”现在,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他们做起这件事信心更足了。“这既是为了生活在运河岸边的父老乡亲,也是为了在外忙碌的子孙后代。”郑月文说。(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杨玉娟)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