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储企业助秸秆离田、跨区麦客住进“幸福院”、政府大院可晒粮……
精细化服务保颗粒归仓
当前,我省小麦收获已过半,各地通过推进小麦秸秆打捆离田和综合利用、为跨区“麦客”提供暖心服务、发布“晒粮地图”降低小麦折损率等举措,高质量组织小麦抢收,以精细化服务确保颗粒归仓。
6月7日,鱼台县王鲁镇王鲁新村小麦收割现场,各式农机在田间驰骋,收割、搂草、打捆一气呵成,小麦秸秆实现快速离田。王鲁新村村民李清高兴地说:“以前小麦秸秆都是我们自己清理,费劲也费时,现在政府组织收储企业帮助大家实现秸秆离田,每亩地也就用时十几分钟,不仅方便了耕种,平均每亩地还节约成本40多元。”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护南四湖生态环境,今年,鱼台县列支680万元,大力推进小麦秸秆打捆离田和综合利用,全县30多万亩水田区域小麦可全部实施秸秆打捆离田,不仅减轻了农田退水对水体的污染,还增加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鱼台县给予收储企业每吨小麦秸秆20元的财政补贴,对于购置农作物秸秆打捆机的收储企业、合作社及农户,除享受中央财政资金奖补外,再予以县级财政奖补。对购买圆捆打捆机的农户,每台补贴7万元,搂草机每台补贴7000元,调动了农户的购机热情。
为确保小麦秸秆顺利离田,鱼台县各镇街与12家收储企业分别签了离田作业合同,设置了31个秸秆收储点,组织协调2000多台收割机、打捆机、搂草机、抓草机等农机设备。预计6月10日,鱼台县小麦秸秆离田工作将全部完成。目前,各收储企业正忙着把小麦秸秆统一运送到生物质发电厂、造纸厂或者饲料厂。
跨区作业的“麦客”是“三夏”的主力军,我省不少地方都为跨区机手提供了暖心服务,确保其无忧战“三夏”。
6月4日晚,德州市陵城区于集乡田庄村“幸福院”的志愿者们正在食堂忙碌着,不一会儿,十多名来自河南、安徽、甘肃等地的“麦客”走了进来,在热情的招呼声中洗干净手脸开始吃饭。
“解暑的药品和西瓜送到了地头,政府给提供了免费住处,晚上回来还能吃上热乎饭,想得太周到了。”来自甘肃的“麦客”姚积龙说,以前住在车里、睡在地里是常有的事,但刚到陵城区,经纪人就告诉他住宿不用发愁,麦收期间于集乡依托村级“幸福院”为外地机手提供食宿服务,还设置30余处“机手服务站”,提供维修、停车等服务。陵城区鼓励各乡镇街道设置暖心食堂、机手服务区(站),提供就餐、消暑、衣物换洗、住宿等服务,主动做好对接、调度、维修、应急事件处理等工作。
为确保小麦“轻装”入囤,帮助农户解决“晒粮难”问题,我省多地政府开放大门让农民晒粮。今年麦收时节,德州多地早早发布“晒粮地图”,机关大院、企业等都打开院门,腾出场地,以备周边村民晒粮。德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刘立文说,麦收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农村派出所、交警大队中队、车管所等单位院落公共区域24小时开放,优先用于群众晾晒小麦,同时为群众提供饮用水等。
“站在节粮减损角度,小麦可适时早收几天,避免回浆。”德州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员赵同凯介绍,收割后的小麦进行合理晾晒或烘干后再存储,能最大程度降低小麦折损率。(记者 吕光社 贺莹莹 张双双)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