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聊城1月23日讯 (记者 张军 通讯员 吴振 王晓婧) 近日,记者走进聊城茌平县振兴街道前曹朝阳家苑小区,高大气派的门匾,宽宽的楼距,高标准的住宅楼房,齐整的绿化,广场播放着电视节目的偌大电子屏。广场上秧歌队、广场舞,篮球场上篮球竞技的青少年,一派祥和,欢乐的场面。如果不是当地人,很多人都会认为这里是城市的某个高档小区。很难想象在两年之前,这个小区的群众还住在没有主街,只有小巷,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前曹马庄自然村。
村庄升级变小区让生活更加充实
朝阳小区对过,现在是刚拆迁完重新规划的小区新址,两年前还在观望的曹庄村,看到马庄搬拆迁后的小洋楼生活,艳羡不已。在前曹村两委工作下,现在已完成拆迁,很快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前曹是唐朝宰相马周的故里,前曹在建设美丽乡村时,重“颜值”更重“内涵”,全力打造马周文化品牌。“马周文化乡村旅游项目正在筹划实施。马周文化乡村旅游产业园总占地298亩,内设马周纪念馆、展览馆、复建马周衣冠冢及马庄春雨景点,该产业园以仿古、游览、马周文化休闲区、美食城、采摘区为一体,致力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项目预计总投资3.6亿元,计划3至4年时间建成,到时茌平城区将又添一处特色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前曹支部书记马立岭充满憧憬的说。
与前曹村同样由村庄实现华丽转身住上高档小区的还有如南关村,全部村民住上了带电梯的高层洋楼;朱王村建起了绿化、健身配套齐全的永盛小区、永泰小区,盘活土地建起了朱王贸易市场;后张村搬进了楼房,一部分还住上了二层别墅,小区东头,建起了远近闻名的文昌集贸市场,拆迁的土地置换给交警大队停车场,村民还能有可观的收益。以前出了名敲不响的“赵梆子”村,如今也都住上了拔地而起的楼房,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周楼、林庄、郝张、丁庄、南关的门头房由平房变楼房,收入也翻了几番。
村庄变小区,不仅是简单的村民变市民,更是带来了生活的富足舒适。振兴街道办事处南头,茌平县最大村吴官屯,全村也住上了楼房,宅基地安置节省大量的土地。在原拆迁腾出的土地上,村民常路春承包种上了高品质的黄金富硒梨、富硒牛奶草莓,口感极好,价格不菲,城里人们慕名前来采摘,常路春富了,也带动了吴官屯乡村经济。
原生态改造升级改善村民生活品质
“高起点,高规划,让老百姓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建就建最好。但我们不搞一刀切,我们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离城区较远的村居,我们把公共设施配好配强,挖掘文化底蕴。建设美丽乡村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振兴街道党工委书记赵鹏说。
笔直的硬化街道,街旁冬青,大叶贞,龙爪槐,错落有致,一进村头,琉璃瓦、琉璃柱,古色古香充满文化底蕴的古井亭,更是引人瞩目。在健身广场,不时看到三五成群健身的群众。农家院、小桥、池塘、鸡鸣、淳朴的民风.....充满着恬淡古朴的气息。你很难想到,这里曾经是振兴街道离城最远最偏僻的小井李村。小井李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上下级充分肯定,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绿化模范村,2016年,小井李村家家户户都进行了旱改厕改善村民生活品质。通过这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让这里的村民有了“人在村中走,恍若画中游”的惬意感受。
小井李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的是原生态改造。红庙村则是因地制宜,改造了村庄街道,重新硬化了损坏的街面,安装了路灯。为了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家家户户安上了“煤改气”,从此,告别了黑烟,在平房也能有暖气。既有舒适的庭院,又能享受到城市人的暖气。他们抓硬件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在主街建设了文化墙,放眼望去,一幅幅生动、鲜明、形象、逼真的文化墙映入眼帘。在村民中宣传孝老爱亲,弘扬农村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风气。展现的是一副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
振兴街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抓“颜值”,重“内涵”,全面提升“气质”,展现村庄美,精神文明美的美丽乡村新貌让群众拥有了更多的美丽心情。该街道为了打造生态文明乡镇,持续优化社会环境,更注重村庄日常干净整洁的长效机制。配齐了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员,垃圾箱,垃圾运输车,实行网格化管理。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新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了村民公德良俗。淳民风、美家风,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营造一种良好的导向社会环境。美了镇,绿了村,优化了生态环境,“颜值+内涵”的美丽乡村“标配”。景美人更美,呈现出一幅幅人在绿中走、车在画中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摄影 史奎华)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