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开新局,攻坚行动看发展”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行动
【时间】
2022-10-24【嘉宾】
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相东同志【主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总结和宣传今年以来我市十二大攻坚行动工作成果,在全市上下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我们今天召开“走在前 开新局 攻坚行动看进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相东同志,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田存伟同志,波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孟成同志,并回答记者提问。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李晓娟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总结和宣传今年以来我市十二大攻坚行动工作成果,在全市上下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我们今天召开“走在前 开新局 攻坚行动看进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相东同志,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田存伟同志,波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孟成同志,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包括13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
首先,请王相东局长介绍我市在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行动方面的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王相东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记者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市政府将“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行动”作为十二大攻坚行动之一,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打造科技创新强大引擎的坚定决心。市科技局坚持尽锐出战、合力攻坚,第一时间制定行动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启动实施“沃土、攀登、攻坚、金桥、育林”五大行动,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6%,列全省第3位;较上年度提高0.14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列全省第2位。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1.94%,比2021年提高3.67个百分点,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科技动能。
一是大力实施“沃土”行动,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构建科技型企业“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今年以来,累计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70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08家,超过去年全年入库量,高企申报量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量增幅均列全省第1位。推动政策向企业集成。狠抓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落实,落实省、市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3880万元,291家企业获得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1000余万元。引导企业用好“创新券”,降低新产品研发成本。我市“创新券”使用数量列全省第4位,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入网率列全省第1位。
二是大力实施“攀登”行动,以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业升级。争取省级以上重点研发项目实现新突破。金帝精密机械“大兆瓦风电机组轴承保持器研究及应用”等6个项目获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6300余万元。泰一新能源的“低温高倍率圆柱型磷酸铁锂电池研制”等11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凯美瑞轴承公司的“重载装备用高性能滚子轴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市级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取得新成效。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制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助力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重点研发计划政策引导类项目实施细则》、《科技助力中小企业攀登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立项支持重点研发计划26项、政策引导类项目125项、中小企业攀登计划31项。同时,联合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了由174位专家组成的制造业强市科技专家顾问团,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摸科技需求、解技术难题,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充分释放科技动能。
三是大力实施“攻坚行动”,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全力争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全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各类省级创新平台21家。推荐波米公司创建“显示领域和集成电路封装用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聊城市“抗体药物与高端制剂重点实验室”与原“抗体药物与靶向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亚军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联合共建“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已获批推荐至科技部。积极培育市级创新平台。聚焦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31家、技术创新中心24家、农业科技园区4家、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25家。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有效覆盖”。加快各类科技园区建设。莘县获批建设省级农高区;启动建设大学科技园,目前已入驻项目39个,投资5000余万元。
四是大力实施“金桥行动”,产学研合作迈出新步伐。组织开展一批对接活动。以建链补链强链为主线,聚焦企业技术需求,开展“落实黄河战略赋能制造业强市”产学研合作系列活动。先后举办西安高端创新资源服务山东暨聊城籍西安专家合作洽谈会、聊城·西安高校院所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合作洽谈会、聊城企业与山东科技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产学研交流洽谈会;成功争取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聊城赛区)。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小规模、精准化的产学研对接活动,达成一批合作协议。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用好产学研合作引导资金,对我市企业同山东大学、中科院、聊城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的33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支持。联合院士开展的2项研发项目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新增省科技金桥奖4项。与本土高校的合作更加密切。聘任聊城大学70名高层次人才挂职我市70家企业“科技副总”,与聊城大学签署了《“科技副总”协同创新项目基金协议》,更好发挥“科技副总”作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五是大力实施“育林行动”,优化创新人才环境。加快实施人才工程。深入企业摸排,组织20余人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省级、国家级人才项目,目前已获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做好外国专家工作。举办了2022年“外国专家建言会暨外国人才联谊活动”、“齐鲁国际讲堂走进江北水城暨海外高端制造业专家聊城行”等活动。全市新增外国专家43人,入选科技部外国人才项目2人、省“海外工程师”3人、齐鲁友谊奖1人。坚持全方位引才育才。用好乡情乡谊,建立了730人的聊城籍在外地科技专家人才库。强化科研队伍建设,招聘科研助理岗位152人,完成省定任务量的304%,列全省第2位,使有志参与科研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咬定青山的执着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实施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攻坚行动”。我们将坚持“企业、平台、项目、合作、人才、改革、作风”七位一体统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联动协同发展,持续完善全链条、全主体、全要素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聊城发展最鲜明的气质、最亮丽的底色,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谢谢大家!
李晓娟
感谢王局长的介绍。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聊城日报记者
波米公司正积极创建“显示领域和集成电路封装用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请问波米科技公司,作为我市企业以创新制胜的典型,企业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了哪些工作。
杜孟成
波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聚酰亚胺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坚持技术、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一是聚力技术攻关,提升创新水平。公司目前主要开展光敏及非光敏性聚酰亚胺和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材料研发,前者是半导体和芯片封装的必备材料,后者是液晶面板制造的关键材料。目前这两种材料主要依赖日美进口,被东丽、HD和JSR等企业垄断,两者均为“卡脖子技术”产品。通过开展和下游客户互助研发模式,已初步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成果,公司开发的正型光敏性聚酰亚胺涂层胶,已在中国电科、深爱、新顺、福顺、安特等多家微电子企业实现了批量供货,完成了国产化替代。公司开发的负型光敏性聚酰亚胺涂层胶,已在国内龙头封装企业江阴长电、盛合晶微、通富半导体、中车半导体等公司进入了可靠性验证最后阶段,开始了小批量供货。
二是建设研发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公司研发平台体系完备,建设了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中心,2020年获批省级李永舫院士工作站、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公司正全力冲击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国家外国专家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市重点研发计划1项、阳谷县科技发展计划1项,近2年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1项。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助企攀登进阶。公司高度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任命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杜孟成为公司实验室主任,聘请了世界一流专家5名,包括1名中科院院士、1名日本专家(国家级人才)、3名国内专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拥有硕士14人、本科20余人,组建了具有丰富研发经验、能够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技术力量。2021年公司在北京建设了“人才飞地”,引进的海外专家获得2021年省政府“齐鲁友谊奖”。
四是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研硬件。公司建有6000余平米的科研大楼,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发检测设备200余台套,价值4500余万元,建成了国内首条液晶取向剂及光敏性聚酰亚胺中试生产线及应用评价平台。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1300余万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研发投入1.5亿元,为企业阔步开展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波米科技公司将以技术攻关为目标,以人才为根基,以产学研为路径,以科研平台为载体,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为聊城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大众网记者
今年我市启动了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请问目前进展程度如何?下一步如何规划建设?
田存伟
大学科技园是全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和开放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山东省“三个十大”2022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依托省级以上高新区等创新载体,新建一批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近期,省科技厅出台《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鼓励按照“产业+学科”模式建设大学科技园,为我市大学科技园建设带来了新机遇。
一是在建设理念上,我市以建设开放式大学科技园为目标,坚持主体开放、模式开放、合作开放、要素开放,聚焦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集聚培养青年人才等功能,力争建设成为高校成果转化的“首站”、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和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二是在规划布局上,园区选址在聊城高新区,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按照“一核+三园+多区”的规划进行建设,构建区域开放共享空间布局。其中“一核”为科技创新MALL,“三园”为新兴产研服产业园、中鲲未来科技产业园和政产学研综合体,是科技园产业企业加速区;“多区”主要包括高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研基地、合华电子信息科技园等特色园区,是科技园产业企业承接区。
三是在建设模式上,按照“1(政府)+5(产业领域)+2X(多家高校、多家企业)”的模式协力推进,其中,“1”是指以聊城高新区为建设主体;“5”是指围绕聊城市“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五大产业;“2X”是指以山东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聊城大学等与聊城市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高校院所为依托,以运营公司、投资管理企业等参与共建单位为支撑,共同打造开放式创新创业载体。
四是在工作进展上,聊城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了大学科技园发展服务中心,作为日常管理服务机构。目前已完成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同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余家共建高校院所进行了对接,同8家知名大学科技园进行了合作。近期,正在市科技局的指导下,联合相关部门围绕成果转化、创新创业起草聊城市人民政府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山东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的支持下,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进度,有效融通集聚“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类创新要素,着力打造学科特色鲜明、技术优势明显、创新要素集聚、服务功能完善的高水平开放式大学科技园,为全市打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贡献科创力量。
李晓娟
好,记者提问到此为止。感谢领导们的介绍以及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