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冠县专场)
【时间】
2023-08-23【嘉宾】
冠县县委副书记张庆辉同志【主题】
本场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冠县专场。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冠县县委副书记张庆辉同志,冠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申延龙同志,冠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峰巍同志,冠县金融与企业服务中心政策研究科科长任然然同志,介绍冠县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李霖清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冠县专场。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冠县县委副书记张庆辉同志,冠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申延龙同志,冠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峰巍同志,冠县金融与企业服务中心政策研究科科长任然然同志,介绍冠县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包括9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
首先,有请张庆辉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张庆辉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冠县县委、县政府,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冠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冠县是全省2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近年来,冠县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坚持“1457”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先后荣获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灵芝生产强县、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两全两高”示范县等荣誉称号。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农村自建房管理、清洁取暖改造、链长制推进机制等经验做法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冠县乡村振兴的实力和潜力得到进一步彰显。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聚力产业振兴,乡村经济实现新发展。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28.5万亩,有效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3万亩以上,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亿斤以上。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产量稳居全市前列。农业稳产保供能力持续提升。培植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2家,其中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8家。培育农民合作社1935家,家庭农场263家,建设省市级农业产业园9个、省级产业强镇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31个,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21个、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商标5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品牌1个、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6个,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培育发展预制菜企业15家,开发品牌13个,注册商标28个,预制菜产业实现新突破。培优林果产业,突出冠县酥梨、鸭梨、大樱桃、油桃四大优质果品,现有果品面积16万亩,年产果品40万吨,占全市的55%。做强灵芝产业,冠县灵芝区域品牌价值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前三,入选2023年“好品山东”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二是聚力人才振兴,乡村发展激发新活力。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与李玉院士团队签订灵芝发展合作协议,建立工作站;加强与国科大、山大、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先后设立青岛、无锡、深圳驻外人才工作站,引进专家15名。着力推动人才下乡,优选19名高层次人才担任科技副乡(镇)长,选派89名技术骨干成为科技特派员,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合作项目8个。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培育乡村建筑工匠1117人、非遗文化传承人18人、乡村基层专业技术人员6311人、新型职业农民3408人。
三是聚力文化振兴,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370个,村史馆42个。打造“习语‘冠’通”宣讲品牌,常态化开展百姓巡回宣讲4000余场次。文化旅游稳步增长,现有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6处,常态化举办梨园文化观光节、灵芝文化节等10余个特色节庆文旅活动。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常年开展“ 一村一年一场戏”、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有序推进移风易俗,创作文艺作品20余部,开展巡演170余场。
四是聚力生态振兴,乡村环境展现新面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建设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8个,五星级“美丽庭院”示范户3.3万户。农村户厕基本实现应改尽改,建立健全了三个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污水管网改造比例达22.9%。新改建农村公路75公里,农村村内道路基本实现“户户通”。全力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电力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大力开展污染防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五是聚力组织振兴,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实施“头雁领航、消薄倍增、堡垒聚力”三大工程,28个“强基”村党组织得到全面整顿提升,35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显著提升。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765家,全面加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水平,全程托管面积17.96万亩,实现村集体增收1239万元。开展“双强共促·结对同行”帮扶活动,28个软弱涣散村得到整顿提升,34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46个村庄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打造“冠通人和·花开满冠”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建设县级和18个镇街矛调中心,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70.1%。高位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信用有价”的价值导向,持续擦亮了“诚信之冠·幸福之县”品牌。
下一步,冠县将按照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大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着力点,加强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全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动,有效盘活农村闲散房屋和宅基地,全力推进增减挂钩项目,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三是实施村级发展提升行动。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作用,拓宽农业社会化服务渠道,力争村集体收入不低于50万元。用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解决好群众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四是实施农民收入提升行动。鼓励大学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返乡创业。通过农民工就业服务驿站、零工驿站、以工代赈等形式,促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五是实施乡村文明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乡村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专项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
谢谢大家!
李霖清
感谢张书记的介绍。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冠县灵芝是聊城“新三宝”之一,请详细介绍下冠县在壮大灵芝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申延龙
首先感谢您对冠县灵芝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冠县灵芝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已成为我们冠县一张闪亮的名片。近几年来,冠县把灵芝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深入挖掘产业优势,统筹整合优势资源,全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今年以来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全力推进灵芝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高点定位、精准布局,在规划引领上下深功夫。按照灵芝产业发展实际和国内大健康行业市场需求,制定《冠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冠县灵芝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聚焦优化产业布局,巩固提升种植优势,培育壮大精深加工,扎实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动产业链重塑、供应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使“冠县灵芝”在产品定价、质量标准等方面逐步掌握更多市场话语权,为冠县产业振兴树立示范样板。
二是高位推动、凝聚合力,在协同发展上彰显新担当。成立以“链长制”为统领的灵芝产业链,深入实施灵芝产业“13321”系统工程,即:围绕打响“冠县灵芝冠九州”品牌,打造中国灵芝产业冠县新高地,推动中国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1个总目标,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3品”行动,建设科技研发、市场交易、园区化发展“3大平台”,深耕药用、食用2个领域,实现灵芝产业年产值突破1百个亿。加快打造灵芝产业加工集群促使灵芝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数字化程度有效提升,主体创新力、竞争力得到全面增强,产品质量、品牌附加值和效益明显提高,全要素保障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链条延伸势头更加强劲,争取利用3-5年时间,建成全国灵芝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擦亮“聊城新三宝”金字招牌。
三是高效落实、强力推进,在三产融合上做大做强。一产种植方面。发挥灵芝科技示范园区标准化、规模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广李玉院士工厂化种植模式,由一年一茬变为一年多茬。引进试种上海农科院灵芝新品种“沪农1号”20万棒, 品种更新步伐加快。二产深加工方面。开发灵芝破壁孢子粉、孢子油等健字号产品24个,灵芝茶、灵芝酒等食字号产品4个。目前正全力推进灵芝食品深加工,深度开发灵芝食品。三产融合方面。冠县灵芝被认定为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入选“好品山东”地理标志品牌,成为国内同行首家富硒灵芝产业基地,在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百强榜中位列第37位。今年灵芝孢子粉、子实体市场价格历史性上涨了30%,广大芝农依“芝”而富、“腰包”鼓起、收入增加。
下一步,冠县将加快完善灵芝产业标准化体系,推动栽培种植、食品安全标准申报进程,为开发灵芝食品深加工做好全方位准备工作。同时,加快建设华冠灵芝大健康产业集群,打造食品、保健品未来共享工厂,带动3000多户经营主体从事灵芝产加销。依托农融网,建成全国最大的灵芝交易集散中心,促进灵芝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数字化程度有效提升。加快冠县灵芝公共区域品牌logo和包装设计工作,实现“冠县灵芝”品牌价值和竞争力双提升,努力建设国家级灵芝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推动冠县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广播电台记者
林果是冠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冠县围绕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做了很多工作,请问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郭峰巍
首先感谢你对冠县林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将发展优质林果与助力乡村振兴一体化推进,着力强根本、强技术、强品种、强品质,丰富了百姓的“果盘子”、鼓起了百姓的“钱兜子”。
一、强根本,夯实林果发展基础。一是成立冠县大樱桃协会、梨产业协会,今年在引领果农适时采摘、提升品质方面发挥了很好作用。二是积极宣传推介冠县果品,在全省设施油桃现场观摩交流会上,冠县“黄金桃”获金奖。三是搞好市场带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清水出口导向型果品市场即将完工,正在研究启动韩路果品市场建设工作。四是抓好金融支持。和金融办等部门研究制定了“果香贷”等金融贷款优惠政策。
二、强技术,提升果农管理水平。一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山农大、省果科所、郑州果科所知名专家到冠县进行技术培训,组织果农就设施果品建设、管理外出学习,培训技术人员900余人次。二是积极做好新型肥试点工作。进行了微生物益生菌肥、叶面肥、生物菌肥试点,待试点成功后大力推广。三是印发《冠县果树管理技术手册》3000册,对果树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全面介绍。四是创建了大樱桃、油桃、梨等5个信息技术工作群,包括科研院所相关专家、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乡土专家、果农在内的800余人参加。
三、强品种,加快引进培育步伐。研究确定了4处新品种引进培育基地。一是山农酥梨选育示范园,以选育为主。示范园选育出的山农酥梨个大核小皮薄肉白、酥脆香甜多汁无渣,销售价格高,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发展到8000亩。二是山农酥梨推广示范园,以推广为主,今年进行新品种的成分测定,2025年推出山农酥梨、红肉苹果新品种。三是冠优农业高标准种植示范园,现有包括乌克兰、省果树所果品新品种30个以上。四是聊城农科院梨新品种示范园,现有梨品种61个。
四、强品质,增强群众增收能力。全县果品面积16万亩,占全市的一半以上,年产优质果品40万吨,年产值12.7亿元,是全市名副其实的“果盘子”。为进一步提升果品品质,我们大力发展设施果品,大棚樱桃2000亩以上,亩均收入5--8万元;大棚油桃2.1万亩,亩均收入2--3万元。我们还与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巴良院士、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团队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把原来的苹果、鸭梨、樱桃、油桃“四大金刚”,变为酥梨、富硒樱桃、新品葡萄(阳光玫瑰)、设施油桃新“四大金刚”,果品成为群众增收的“钱袋子”。以兰沃乡大曲村为例,现有2123人,发展设施油桃大棚760个,今年人均增收7065元。
下一步,冠县林业将按照市“三提三敢”工作要求和县“1457”工作思路,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作风,更硬的举措,不断开创林果工作新局面。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齐鲁晚报记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近两年冠县围绕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做了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请问具体有哪些措施和成效?
任然然
首先感谢您对冠县金融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冠县认真落实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把金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农业发展融资“难、贵、慢”等问题,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破解金融供给不足“卡脖子”难题,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曾赞荣批示肯定。去年以来,冠县金融支持“三农”主体、中小微企业3.5万户、191.8亿元,2022年贷款新增40.1亿元,创十年来历史新高;不良贷款率1.38%,为近十年最低;涉农类贷款平均利率4.66%,为全市最低,引导银行机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降低0.96个百分点,节约融资成本1.7亿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高站位聚合力,夯实有效供给新保障。研究确定“党建引领、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高位推动”16字金融工作方针,制定19项制度机制和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扎实推进。组织金融机构常态化开展“金融服务进企下乡”活动330余场,对接市场主体52.18万家(次),完成授信330.7亿元,到位资金237.5亿元。组建100名金融骨干的县级金融辅导团,选派了27名金融干部挂任金融副镇长,建立了1055人的村级“金融专员”队伍,并被省建行、市委组织部授予“乡村振兴金融专员先行县”称号。
二是建平台优服务,打造数字赋能新场景。创新研发全省首个县级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冠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搭台、银行“上货”,打造“线上任意选、下单随时点、银行快抢单”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适度竞争、优化服务、降费让利;建立“513”快速响应服务机制,5分钟银行电话回访、10分钟政府督导提醒、3个工作日完成贷前调查,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三资公开系统、产权交易系统、农业托管全产业链要素交易平台,实现了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乡村治理数据一体化,创新了数字乡村应用新场景。2022年7月5日上线以来,注册用户达到26.3万人,覆盖常住、适龄人口62%以上,线上申请贷款18103笔,发放贷款5929笔、19.4亿元,平均单笔贷款金额32.8万元。
三是拓渠道汇资源,开辟多元融资新路径。创新研发灵芝贷、樱桃贷、酥梨贷等信贷产品,助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县政府聘请24家市级银行行长担任金融顾问,与市人行出台加快推动冠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与省、市32家金融机构签订协议整县域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冠州国际陆港、灵芝大健康等项目融资,争取政策性银行授信30.04亿元,累计投放8.63亿元。
四是强合作增优势,注入融资担保新动能。深化“政银保担”合作机制,被省投融资担保集团授予聊城市首个“担保体系共建先行县”称号,成功争取省投融资担保集团和省农担公司50亿元、30亿元担保额度。上半年,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新增5.57亿元,“鲁担惠农贷”投放1.39亿元,均列全市第1。强化财政杠杆调控作用,县财政每年安排350万元专项资金,对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进行担保费补贴,县财政还每年拿出6.2亿元财政性存款,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银行进行激励。
五是重融合促发展,谱写乡村发展新篇章。开展“党建引领促发展·金融助力谋振兴”六大赋能行动,组建19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全县大力开展“党建引领 金融赋能 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活动”,“鲁担惠农贷-强村贷”在保余额3358万元,累计投放4144万元,均列全市第1。创新“信用+金融”模式,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三信评定”和“诚信企业”“诚信个人”“乡村振兴样板银行”评选,6月30日落地全市首笔诚信积分与金融信用相结合的“美德积分贷”,实现了“信用有价”。
服务乡村振兴,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提供更多“金融活水”,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李霖清
好,记者提问到此为止。感谢领导们的介绍以及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