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 智能问答 | 繁體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介绍聊城市推广“清单制”“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有关情况

  • 【时间】

    2023-12-19
  • 【嘉宾】

    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军同志
  • 【主题】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军同志,介绍聊城市推广“清单制”“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有关情况。同时,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周忠伟同志;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志国同志;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国强同志,围绕聊城市乡村治理模式建设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关注的问题。

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姜灿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基石。近年来,我市把乡村治理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事要事来抓,积极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供向上向善的内生力量。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建军同志,介绍聊城市推广“清单制”“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有关情况。同时,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周忠伟同志;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志国同志;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国强同志,围绕聊城市乡村治理模式建设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关注的问题。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9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

首先,有请张建军副市长介绍有关情况。

张建军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近年来,聊城市聚焦乡村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化改革思维,创新治理方式,不断推动扩大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运用覆盖面,总结推广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做法,全面提升了全市乡村治理水平。

一、坚持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实现乡村治理扩面提效

一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组织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遴选2-3个党委政府重视、改革创新意识较强、乡村治理基础相对扎实的乡镇(街道),并在其中选择2-3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新村积极探索,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治理模式,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全域提升。从实际进展来看,各乡镇、各村庄积极性都很高,对积分制、清单制乡村治理方式高度认可,不少村庄主动申请参与试点,一些县(市、区)乡镇参与比例达到了100%,真正实现了扩面、提效。

二是探索创新治理手段。推广积分制、清单制乡村治理,重点是结合村级党组织建设、志愿服务、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基层治理重点难点工作,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合理设置农村信用信息内容、健全信用信息采集方式、强化信用信息应用,逐步构建农村信用制度体系,因地制宜把“信用+”手段嵌入日常管理工作,找准“信用+乡村治理”的切入点联动点,推动乡村治理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治理手段不断丰富,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基层行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是强化信用激励约束。在乡村治理改革创新中,聊城市支持和鼓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探索中的经验做法,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信用激励约束办法,通过公开表扬、发放喜报、兑现信用激励资金、发放实物、享受优惠、优先推荐评先树优、金融支持等方式,对守信行为进行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等正向激励;通过取消信用激励资金或有关实物奖励、取消评先选优资格等方式,对失信行为进行社会约束、物质约束等适当约束。通过奖惩机制,倡导文明新风,约束不良行为,真正使农村信用管理成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

二、坚持深化改革、示范引领,推动乡村治理创新提质

以东昌府区、临清市承担全省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为契机,组织2个县(市、区)在各涉农乡镇(街道)遴选2-3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新村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有效模式路径,全域推进乡村治理工作。

东昌府区建立健全信义信息平台,打造全区42.1万余名基层群众、2041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信义积分数据库,设置信息录入、积分审核、联合奖惩、工作考核等多个功能模块,动态归集信义积分信息,为每个群众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生成唯一的诚信二维码,同步上线网站、小程序、信用报告查询一体机,实时查询信义积分和信用等级,实现了与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细致梳理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美丽庭院创建等乡村治理领域,将185种具体行为逐一列出清单并量化赋分,通过加减分予以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制定“信用管理办法—广泛宣传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信用信息采集—积分认定公示—积分兑换应用”工作流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临清市选取覆盖所有镇街的37个村开展试点,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农民群众的信息积分情况录入平台,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美德信息指标体系,采集录入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统一管理、统一应用。现已引导152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驻平台,在帮助企业提高社会形象,规避信用风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试点村结合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信用档案,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探索出积分超市、信用联盟、爱心食堂券等应用场景。

三、坚持周密组织、强化保障,确保乡村治理行稳致远

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聊城市把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统筹各部门力量,调动县乡村积极性,凝聚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合力。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党委农办和农业农村局切实发挥出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全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里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试点示范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通知》,各县(市、区)在充分调查研判的基础上,针对乡村治理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在全省率先承办2022年度“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培训班。组织召开全市乡村治理工作会议,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鼓励先行先试、主动探索,形成一批有特色、可复制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好办法新路径,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经验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三是积极争创试点示范。注重加强对各试点镇村的跟踪指导服务和督导检查,确保乡村治理优质高效推进。今年争创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阳谷县侨润街道国庄村、莘县十八里铺镇苏堂村、高唐县琉璃寺镇营马新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东昌府区堂邑镇、阳谷县侨润街道国庄村、莘县十八里铺镇苏堂村、高唐县琉璃寺镇营马新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下一步,聊城市将认真总结信用制、清单制乡村治理改革创新经验,进一步深化拓展改革成果,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成效,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造平原特色乡村振兴样板提供坚实支撑。

姜灿

感谢张市长的介绍。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近年来,聊城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推行“信用+”乡村治理模式,取得积极成效,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周忠伟

感谢记者朋友对聊城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信用+”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探索推进“信用+人居环境”治理模式,通过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积分制管理办法,引导农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广大群众从“观众”成为“主  角”,推动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今年我市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双百行动”,全力打好垃圾清除、污水清理、杆线整顿、改厕管护、路域环境“六大战役”,全覆盖、拉网式整治问题,全面消除存量问题,动态清零增量问题,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结合“信用+人居环境”积分机制,对自愿参加卫生整治、清理村内沟渠等进行信用加分;对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随意倾倒垃圾、损坏公共设施等扣减信用分,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农村群众累计参与20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0万余吨,农业生产废弃物16万余吨,治理坑塘9000口、沟渠6000余公里,拔除、更换线杆4165根,整理“三线”68万余米,整改农村庭院问题2956个,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从“点上净”到“全域净”的大幅提升。

二是坚持示范引领,积极打造平原特色和美乡村。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村片为基本单元,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争取了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和149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名额。我们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推广“信用+”等管护制度,以积分发动群众参与,开展项目建设,自觉维护管护,确保基础设施常用常新。鼓励村庄通过与现有超市合作或由村委会自建等方式,探索设立信用超市,用村集体收入、企业捐助资金购买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等种类丰富的奖品,群众可凭信用积分到超市兑换相应奖品。有的村庄积极创新方式,信用积分除兑换相应奖品外,还可兑换网红免费直播带货服务、民俗体验卡、团购优惠券。在群众的踊跃参与下,我市已累计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14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600个、县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600个,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是坚持协同治理,切实凝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妇联、财政、交通、住建、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紧密协同,定期召开协商会议,联合组织督导行动,构建“市督导、县推动、乡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纳入县(市、区)领导班子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实行“蓝黄红”全过程考核,连续组织2轮次督导考核,督导村庄2000余个,反馈整改问题2万余处,形成“督导-考核-反馈-整改”的闭环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在市电视台开设《问政进行时——农村人居环境锐观察》专题栏目,曝光问题,督促整改。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继续探索推进“信用+人居环境”治理体系,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整治和管护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营造和美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示范片区+沿线村庄”为双轮驱动,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片区,集中攻坚村容村貌“基础薄弱村”,连片打造人居环境“示范样板村”,切实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同时,以创建和美乡村示范村为抓手,推动百村示范创建、千村整治提升,构建“百村示范、千村达标”的和美乡村新格局,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聊城样板。

大众网记者

村民自治是群众有序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聊城市在推进村级议事协商规范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景志国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同时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基层稳,则社会稳。开展村级议事协商,是村级组织落实基层群众自治要求、加强村民自我管理、提升基层自治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凝聚民心、促进自治和激发活力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市民政局按照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村民自治全过程,全面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2166个行政村和244个城市社区,通过“新新向党”“智慧社区”、微信群等协商平台,开展各类议事协商活动21050场,收集问题及建议32000余条,解决问题16000余个,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了乡村振兴、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村级议事协商工作机制。2021年,我市圆满完成村(居)“两委”换届工作,产生村委会成员1.48万人,居委会成员1478人。全市216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民议事协商委员会,设置议事场所,制定议事规则,做好议事协商记录,形成“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起“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格局,激发了村民的自治活力。

二、完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市民政局研究制定了《聊城市村(社区)协商指导目录》,确定三类54项协商事项,印发《聊城市村(社区)议事协商规范手册》,进一步规范协商程序、丰富协商形式、强化协商结果运用。各县(市、区)均制定《村(社区)协商目录》,进一步明确了村民议事协商委员会工作职责,村级议事协商议题范围、工作流程、议事协商工作规则等内容,奠定了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

三、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践。我市建立了市级村(社区)议事协商示范点137个,试点注重从“小切口”入手,形成具有聊城特色的村(社区)议事协商模式和品牌。比如,在城市网格,选配民情书记、网格员,创建“城市会客厅”,推动形成小事家中解、难事网格调、大事社区谈的治理格局;在农村设立村民接待室,创建“农村话事院”,开展“两个到户”活动,及时了解村民意愿要求;在企业集中区创建“企业圆桌派”,按照就近原则,在楼宇、钢管市场、各企业片区建立“10分钟”楼宇协商议事圈;在商业街面创建“街区流动站”,实践以服务群众“零距离”为理念的“2+2”街访工作法。2022年,经济开发区蒋官屯街道和临清市金郝庄镇石集联合村被确定为省级基层治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今年9月顺利通过验收。今年东昌府区“政校社”基层治理新路径、临清市“1+4+4”议事协商机制等典型经验,获省政府主要领导签批推广。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加强党的领导,积极畅通参与渠道,激发参与活力、使群众真正从乡村治理过程中获得更多地幸福感。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齐鲁晚报记者

乡村治理离不开法治建设,请问我市在乡村法治建设中开展了哪些活动?

杨国强

法治兴,则乡村兴。近年来,聊城市司法局全面履行“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积极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推进法治资源持续向基层延伸,向乡村下沉,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法治力量。

一是“法律服务”提标扩面,织密群众身边的公共法律服务网。在市、县、乡、村四级全部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持续抓好“一乡镇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基层法律全覆盖工程,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全部配备法律顾问,采取“定期坐班+长期在线”的服务模式,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帮助解决法律问题。今年以来,法律顾问累计向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咨询2万余次,参与人民调解6000余件,协助基层党委政府和村居起草、审核制发的公文、签订的合同等事项3000余件次,让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矛盾化解”提质增效,打造群众信赖的“有事来聊”人民调解品牌。积极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服务流程标准化、调解程序规范化、解纷效果最大化的目标,倾力打造“有事来聊”人民调解品牌,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民调解新路子。截至目前,市、县、乡三级调解中心均建立“有事来聊”人民调解工作室;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达到126个,“警调室”117个,个人品牌调解室86个,人民调解员11136人,形成了以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个人品牌调解室为补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网络集群和调解队伍。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纠纷16158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7159件,调解成功26892件,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疑难矛盾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相关经验做法被《法治日报》《山东法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是“普治并举”提速进位,走出一条群众认可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组织开展“大篷车送法下乡”“法治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下乡活动3200余场次。积极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把法治融入乡村治理各环节,不断激活乡村治理“法治细胞”,截至目前,全市有98%的村庄建有法治文化阵地,培育“法治带头人”2395名,“法律明白人”6942名,为全市所有民主法治示范村全部配备“乡村法治通”,以科技赋能法治乡村建设,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逐步成为基层群众的自觉行为,有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姜灿

好,记者提问到此为止。感谢张市长的介绍和各位发布领导的回答,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我们也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聊城市推广“清单制”“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的新进展、新成效,作好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

本场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