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聊城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关情况
【时间】
2023-12-27【嘉宾】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周忠伟同志【主题】
本场发布会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周忠伟同志,介绍聊城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情况。同时,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江川同志,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古希良同志,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陈鸿雁同志,回答记者提问。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李晓娟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聊城市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不断做大做优做强乡村产业市场,实现“产业振兴”,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方面行稳致远。
本场发布会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周忠伟同志,介绍聊城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情况。同时,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江川同志,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古希良同志,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陈鸿雁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包括9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
首先有请周忠伟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周忠伟
感谢媒体朋友们对聊城“三农”工作的关心关注。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聊城市充分发挥乡村产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动乡村产业特色化、科技化、品牌化,努力蹚出一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聊城路径”。
一、突出特色化培育,促进产业百花齐放
按照“一县一园、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在重点发展精品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林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等产业集群基础上,坚持宜粮种粮、宜菜种菜、宜果种果,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东昌府葫芦、临清桑黄、茌平大枣、莘县蔬菜、阳谷肉鸡、冠县灵芝等20多个在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富民特色产业。全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达到47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特色农产品30个,实现了农业产业百花齐放。比如,冠县灵芝产业。自1987年起,冠县店子镇就开始栽培灵芝,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培育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灵芝生产经营集散地。灵芝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带动3000余户、上万人实现发家致富。比如,临清桑黄产业。临清市依托2500余亩古桑树群,强化与高层次专家人才对接合作,全力打造桑黄培育、种植、研发、入市的全产业链条,被评为“中国桑黄之都”,“临清桑黄”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二、突出科技化引领,赋能产业迭代升级
科技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一是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展“两全两高”农机化建设,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和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66%,累计创建国家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6个,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4个;省级“两全两高”农机示范县6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8个。二是强化产学研合作。对接农业科研院所,成立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研究院和畜禽、黑头羊、蔬菜、果品四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优质品种示范推广,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研究院,积极建设设施农业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基层农技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训、科技人员下乡服务等为抓手,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年培训指导农民20多万人次,涌现出了以“齐鲁时代楷模”杜立芝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基层农技专家。通过点对点、现场指导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目前,我们正在全市范围规范建设“杜站长工作室”,进一步推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结出累累硕果。
三、突出品牌化提升,增加产业质量效益
农业品牌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标志。我们主动求新求变,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打造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品牌形象。一是聚力打造农业品牌。出台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3项政策文件,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建立跨部门品牌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质量监管、品牌管理、品牌传播、品牌营销4个体系,工作经验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报告。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品牌,对“三品一标”认证主体给予1到10万元的财政奖励,全市“三品一标”累计达到1300多个,认证基地面积保持在500万亩左右,绿色食品总量居全省首位。全方位构建正向宣传体系,打造“聊·胜一筹!”“莘县蔬菜”“礼遇高唐”3个区域公用品牌,创建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37个。其中“聊·胜一筹!”标识授权企业112家,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同业前列。策划推出阿胶、桑黄、灵芝“聊城新三宝”,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二是聚力提升产品质量。以国家和省农安县创建为载体,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企业农产品首席质量官、“43311”监管工作法、“163”智慧监管模式、村级监管员队伍管理等4项机制创新,在解决生产监管难、散户监管难等问题上发挥出显著作用。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市级平台1个、县级平台11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提高质量检测能力,乡镇监管机构实现速测设备全覆盖,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一标”产品基地实现检测室全覆盖。目前,聊城已实现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聚力发展农村电商。实施农村电商突破行动,出台《聊城市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文件,从顶层设计、资金奖励、就业保障、人才培养等领域全方位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目前,已成功培育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个,山东省电商小镇1个,3镇19村入围“中国淘宝镇”“中国淘宝村”名单,今年1到11月份,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6.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把乡村特色产业摆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重要位置,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大力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增产、增值、增效、增收,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特色兴农之路。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李晓娟
感谢周局长的介绍。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我市在推动全市乡村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方面,有哪些成效?
王江川
感谢您的提问!聊城农业特色资源丰富,产业种类齐全,为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成效,近年来,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切实推进特色产业抱团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带农增收作用,产业园区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发挥“聚”的效应,立足区域特色梯次打造。强化产业谋划,引导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围绕当地1-2个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栽培技术升级、标准化设施提档、新品种研发推广等,推进特色产业由分散经营、传统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集聚发展,东阿黑毛驴、莘县蔬菜、阳谷家禽、高唐锦鲤、冠县灵芝、临清桑黄、东昌府葫芦、茌平鲈鱼等作为主导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实现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县(市、区)全覆盖,累计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2.2亿元,产业园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0个,先后认定四批60个,落实市级财政奖补资金3000万元。形成了国家产业园引领、省级产业园示范、市级产业园带动的梯次发展格局。
二是发挥“延”的功能,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点,是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全链条开发,全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东阿阿胶、凤祥集团、清源正本等180余家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建设,推进粮油加工、畜禽屠宰加工、预制菜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预计今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将突破1000亿元。推进“聊城新三宝”“礼遇高唐”等特色品牌打造,产业链条韧性不断增强,增值效益日益显著。
三是发挥“联”的作用,多渠道带动农民群众增收。将为农、惠农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更多农民共享产业园发展成果。通过推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产品溢价收购、生产托管服务等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入园创业就业,把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当地、留给农民。全市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农民就业34万余人,园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以上,均超过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产业发展红利持续释放。
下一步,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由扩规模向提质量转变,探索评价管理机制,切实提升建设成效、发展质量和增收效益,持续推进项目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集聚化发展,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振兴“领头羊”作用。
我就简要回答这些,谢谢。
大众网记者
聊城市作为传统畜牧大市,养殖品种多、分布广,生猪家禽等养殖体量居全省前列,那么在推动特色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了哪些优势,取得了哪些经验?
古希良
感谢记者的提问。特色畜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聊城市高度重视特色畜牧业发展,持续推动特色畜牧业做精做优、错位发展,打造了“三黑两白一黄”(指:黑头羊、黑毛驴、运河黑牛、白兔、白鸽、鲁西黄牛)特色畜牧产业矩阵,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优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特色畜牧业产值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近20%,成为拉动一产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是培优做强黑毛驴产业。新建改扩建一批规模养驴场,建设国家级原种场3处、国家级保种场1处,规模养驴场65家,存栏毛驴达到1.5万多头。
二是突出发展黑头羊产业。以临清润林牧业、东昌府区兴堂牧业、阳谷鸿运牧业3家鲁西黑头羊原种场为核心,建成核心育种群、联合育种群、扩繁群三级繁育体系,目前全市存栏鲁西黑头羊近20万只,种羊远销新疆、内蒙、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
三是打造运河黑牛新产业。建设全省首家纯血和牛原种场,大力培育“运河黑牛”改良系,打造从牧场-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君博模式”,自繁自产自销高端牛肉,直营餐饮店走进“北上广深”以及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形成了运河黑牛新产业。目前,存栏运河黑牛7000余头,雪花牛肉畅销全国40余个城市,供应直营餐饮店17家。
四是持续壮大兔产业。依托“汇富农牧”、“双运獭兔”等产业龙头,建立全国首个兔文化博物馆,建成国内最大的独栋连体养殖基地,探索创新“摸黑养兔”养殖模式。目前,全市存栏500只以上的养兔场30余家,兔存栏35万只,年出栏120余万只。
五是挖掘开发鸽产业。据不完全统计,聊城市鸽存栏常年稳定在200万只以上。依托“华宝肉鸽”、“范家烧鸽”等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积极推进鸽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做大做强肉鸽特色产业,目前鸽蛋6元/枚,乳鸽售价27元/只。“华宝肉鸽”实现了从“饲料-食品”蜕变,确保从养殖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吸引省内外美食家来聊品尝。
六是加大鲁西黄牛保护开发力度。作为我国第一批被保护的重要畜禽遗传资源之一,鲁西黄牛数数量持续减少;在此背景下,聊城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市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管理办法,将鲁西黄牛纳入市级保种场,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余万元,支持建设了冠县穆森鲁西黄牛保种场,积极指导培育山东牧丰和农场有限公司申报鲁西黄牛原种场,全力做好鲁西黄牛保护开发工作。
在发展畜牧特色产业的过程中,我市按照抓科技、筑平台、树品牌、建模式的总体思路,积极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特色畜牧业发展新优势。
一是狠抓科技创新。依托山东农业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院所科研优势,建成驴产业研究院、兔产业研究院,制定地方、团体标准20余项,建成全球领先的毛驴冻精生产实验室。联合省农科院历时18年成功培育鲁西黑头羊新品种,是我国北方农区第一个肉羊专门化品种,扭转了我国肉用绵羊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二是夯实发展基础。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基层乡镇兽医站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稳定基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全链条防控体系全面构建,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稳定可控。加强饲料兽药行业和牛羊屠宰监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效提升畜产品供给质量,筑牢特色畜牧业发展基础。
三是树牢品牌优势。突出抓好高唐驴肉、君博黑牛、范家烧鸽等品牌建设,纳入“齐鲁农超”及“聊·胜一筹!”公用品牌运营平台,跑出了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四是建立共富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发挥以大带小作用,探索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与群众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临清君博通过该模式带动12家合作社、30家家庭牧场、1000多农户养殖运河黑牛,增加产业产值2亿元。依托“汇富农牧”、“双运獭兔”等产业龙头,推广“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兔场”模式,带动农民增收3300余万元。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齐鲁晚报记者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请介绍一下在发展设施种植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以及下一步的思路举措?
陈鸿雁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聊城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市”,瓜菜菌年产量过千万吨,占到全省10%,其中设施蔬菜占蔬菜产量70%。设施蔬菜相对露地种植,能够打破季节限制,实现蔬菜的周年生产。我市设施种植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现有蔬菜大棚102.1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6万亩,大中拱棚53.9万亩,小拱棚2.2万亩,种植的蔬菜瓜果品种有11大类、800余个品种。经过30年蓬勃发展,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早春香瓜、豆角、秋延迟黄瓜等季节性优势品种,建立了莘县、阳谷县、东昌府区、冠县等大宗常规菜,莘县甜瓜、阳谷西葫、冠县黄瓜、许营西瓜等特色蔬菜基地。
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稳产能抓改造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发展设施种植。一是改造提升老旧蔬菜基地。强化示范带动,树立表率之杆,6月下旬,由我市设施蔬菜主产区莘县率先启动老旧大棚改造提升工作,积极探索“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全市蔬菜设施提档升级。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采取整体新建、多户联建、单户挖潜等不同方式进行片区化或分散式推进。目前已完成20年以上老旧大棚“棚改”超1万亩。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紧跟政策导向,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向上对接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今年以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500万元用于高效特色设施农业提升,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提升改造一批老旧棚,推广高标准设施农业建设及物联网应用。同时,抓好省厅新出台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政策的贯彻落实,支持设施蔬菜新建、扩建生产设施装备。加强设施种植业机械补贴力度,今年共使用购置补贴资金637.5万元补贴微耕机1942台,温室大棚骨架成套设施115套。三是加强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棚体的加长、加宽和加高为宜机化种植创造条件,开展了微耕机、喷滴灌、卷帘机、放风机、水肥一体机等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加强设施蔬菜关键环节指导、关键主体培训、关键技术示范,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培训完成3000余人次。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三个方面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聚焦蔬菜产量提升,促进蔬菜生产提质增效。结合推进防灾减灾、集约化育苗、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综合治理等任务,保障蔬菜周年均衡供给,瓜菜菌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二是着力种植品种改善,推进种植结构优化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特色为重点,扩大山药、黄花菜、羊肚菌等优质特色品种的种植比例,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引导蔬菜产业向集约高效种植模式发展。三是开展老旧大棚改造,助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总结莘县设施蔬菜老旧大棚改建提升的经验做法,全面启动全市老旧大棚改建提升行动,引导农户成方连片进行老旧设施提升改造。2024年力争改造完成4万多亩老旧大棚。
我就简要回答这些,谢谢。
李晓娟
好,记者提问到此为止。感谢周局长的介绍和各位发布领导的回答,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诚挚的邀请各媒体持续关注我市乡村特色产业有关情况,做好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报道。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