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攻坚看进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专场
【时间】
2024-08-02【嘉宾】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学勇【主题】
本场是“聚力攻坚看进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专场。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学勇同志介绍2024年以来聊城市科技局围绕制造业强市科技创新工作有关情况。同时,邀请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于得华同志、市科技局科技计划科科长郭菲同志、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产业化科科长范磊同志,回答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李霖清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聚力攻坚看进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专场。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学勇同志介绍2024年以来聊城市科技局围绕制造业强市科技创新工作有关情况。同时,邀请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于得华同志、市科技局科技计划科科长郭菲同志、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产业化科科长范磊同志,回答记者关心关注的问题。
参加发布会的包括9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记者朋友。
首先,请和学勇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和学勇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聊城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年上半年聊城科技创新赋能聚力攻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6293”工作思路和“聚力攻坚突破年”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供给,加快集聚优质创新资源,不断壮大创新主体队伍,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取得新提升。
一是聚力培强创新主体,科创企业规模加快壮大。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组建490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组织有关专家围绕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高企认定要素开展精准辅导。争取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资金1920万元,惠及企业187家;山东产研强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获得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支持。协助中通客车等企业申请新能源汽车推广补助资金2.83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纳统企业由去年的591家增加到723家。制定聊城市《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办法》、《社会中介机构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实施办法》等政策,激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二是聚力突破技术瓶颈,研发项目广泛实施。围绕产业链技术瓶颈,征集一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课题。推荐申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3项、省科学技术奖5项、省竞争性平台项目4项。2项省股权投资引导资金项目完成金融机构现场考察。7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结转经费2100余万元。常态化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征集工作,向省科技厅推荐重大科技成果29项,中色奥博特“5G用高精度压延铜箔技术”入选2024年“山东好成果”。华润昂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新药获得省创新药物奖补资金支持1039万元,单个项目奖补经费列全省首位。
三是聚力培育创新平台,科创体系更加完善。持续发挥各类创新平台的支撑引领作用。东阿阿胶“山东省胶类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等5家实验室在第一批省重点实验室重组中获批,跻身全省“1313”实验室体系。“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确定6个特色科研方向,组建3个科研团队。东阿阿胶、阳谷华泰两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通过了省科技厅绩效评价。组织开展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平台认定工作。加快“一链一院”建设,举办聊城市“一链一院”建设暨集中签约仪式,全市12条产业链链主企业均联合高校院所建设了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各类孵化载体和园区建设,聊城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获得国家级科技孵化器评价良好等次,上半年新引进企业13家,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活动20余次。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交流,引进落地科技项目20余项。
四是聚力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资源高效集聚。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实施“百企联百校”行动,与中科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对接。完善“科技副总”机制,对任期内103名“科技副总”进行年度考核,征集企业“科技副总”需求122项,组织申报“科技副总”协同创新项目24项。组织开展申报人才项目68个,其中申报国家级海外人才工程37人,泰山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平台类31人。东阿阿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获得期满评估优秀等次,可获100万元奖励。切实用好海外智力资源,引进外国专家28人,其中外国高端人才4人。6名外国专家入选省“海外工程师”支持计划,“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2个项目入选省“外专双百计划”揭榜制项目。举办2024中国·聊城海外人才交流会暨高层次外国专家齐鲁行活动,10余个国家的20余位专家同我市企业开展对接,取得了丰硕成果。
五是聚力完善服务体系,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出台《关于加强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聊城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及贴息管理办法》,同24家银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合作关系,为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54笔、2.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贷款,34家企业获得省财政贷款贴息补助245.5万元。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训技术经纪人60余名。强化科研服务,完成科技查新报告96篇,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到2700人,文献使用量超过12万篇。举办2024年聊城市科技活动周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集中开展了科技成果展示和科技政策宣讲,在全市营造了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李霖清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大众报业聊城融媒体中心记者
今年聊城市政府启动了“一链一院”建设,目前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
于得华
产业研究院一头连着科研,一头连着市场,是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市场逻辑、平台思维、体系布局,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一链一院”行动,全力打造平台支撑创新发展、科技和产业互促双强的聊城模式。截至目前,12条产业链已组建20余家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示范效应。“一链一院”建设的总体思路就是坚持统筹推进,强化“三个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链长+链主+链创”融合机制,推动平台与企业、平台与部门、平台与县区协同联动,加快提升创新生态聚合力。成立“一链一院”建设工作专班,科技、工信、各产业链牵头部门定期会商产业研究院推进情况。充分发挥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引领作用,常态化对接服务各产业链研究院,着力打造全市研究院创新合力。强化服务保障,市科技局定期摸排产业研究院人才、技术、资金等需求和困难,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帮扶,助力“一链一院”行稳致远。二是强化绩效考核。对标“一链一院”建设目标,建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动态管理机制,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和任务清单。绩效评价采用基础性指标评价与开拓性指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设置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平台建设、项目落地等指标体系,力争发挥产业研究院最大效能。坚持把运行绩效作为支持研究院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推动“一链一院”早见成效、多出成果,全力当好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三是强化政策支持。结合产业研究院类别、投入规模、建设进度,按照分类、分级、分批支持的原则,统筹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予以支持,激励“一链一院”提能增效。对符合条件的产业研究院认定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对发挥显著作用的优先给予市级科技项目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各类国家、省级科技人才项目。近期,市科技局牵头推动东阿阿胶、时风集团、鲁西化工、润林牧业等4家链主企业的实验室在全省第一批重点实验室重组中成功获批。推动10家链主企业组建了12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有力提升了“一链一院”运行效能。
科技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一链一院”是塑造发展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实施“一链一院”行动,聚力打造聊城制造业提质升级的“新引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标杆”,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模式”,推动聊城制造业科创体系向更高层级迈进。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我市在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
郭菲
这位记者朋友您好,首先感谢您对科技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不断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一是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政策。2019年,我市出台了《聊城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管理办法》,政策实施以来,为全市3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到437笔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贷款备案金额17.3亿元。在省科技厅出台贷款贴息政策后,我市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政策实施以来,落实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597.35万元。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贴息机制,分散银行信贷风险,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促进了全市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为加强科技金融政策的落实,市科技局每年组织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会议,举办银企对接会议30余次,加大政策宣传,组织银行机构推介支持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产品。积极参与省科技厅“鲁科融”科创融资路演行动,举办了“鲁科融”聊城专场路演活动,现场7家科创企业开展了融资需求路演,1家路演企业获得投融资机构600万元资金支持。梳理全市有融资需求科技型企业情况,指导企业纳入“省科融信平台”管理,100余家企业进行了风采展示,49家有融资需求企业提报了融资项目,2家企业获得了金融支持。
三是打造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亟需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近期,我市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丰富科技金融支持模式、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健全政策服务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强化顶层设计,立足全市科技、经济发展大局,建立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引导多元化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
近期,省科技厅出台了“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科技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省级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实施细则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全面推动科技金融工作,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践行市委“6293”工作思路,以“聚力攻坚突破年”活动为抓手,积极推动《若干措施》政策的落实,助力科技型企业融资,推动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努力实现资本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请介绍一下我市当前科技惠企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主要有哪些。
范磊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惠企政策,有力激发了制造业企业创新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国家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我市建立了科技型企业“多投多奖”研发投入补助机制,对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且达到一定条件的企业,给予省级研发补助资金同等额度支持,着力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二是激励企业争创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所得税税率可由25%降低到15%;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为鼓励企业争创高企,对首次通过高企认定的企业,省财政给10万元补助,市财政也给10 万。对首次申报但没有通过认定的,市财政给3万元补助。对复审通过的,市财政给予5万元补助。三是激励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我市对企业牵头建设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院士工作站分别给予50万元奖励。对备案为新型研发机构后并评价为优秀的,在省财政给予最高100万元基础上市财政给予1:1配套支持。对绩效评估合格的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择优给予2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根据市级重点实验室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优先给予优秀等次重点实验室实施竞争性平台项目。四是激励企业实施研发项目。对承担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的企业,给予上年省拨经费30%单个项目最高100万元的配套奖励。鼓励企业申报实施市级重点研发计划,每个项目支持强度不高于500万元。设立了产学研合作引导资金,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难题攻关,每个项目支持不低于合同实际支付金额的20%,支持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获得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分别给予特等奖100万元、一等奖50万元、二等奖30万元奖励。五是激励企业招引科技人才。对入选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创新类),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给予每名全职入选者补助30万元、科研经费70万元,给予每名兼职入选者补助15万元、科研经费35万元;(创业类),省财政给予50万元补助。对入选的泰山领域人才项目,市级财政均再给予 1:1 配套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人才,对被认定为“人才飞地”的孵化器、研发机构、人才工作站,我市分别给予100万、50万、30万元的奖励资金。
近期我市组织开展了2024年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制定了《聊城市科技助力中小企业攀登计划实施办法》,省、市同步开展,省市两级财政资金对每个项目的支持强度均不高于50万元,旨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项目。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李霖清
好,记者提问到此为止。感谢和局长的介绍和各位发布领导的回答,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诚挚地邀请各媒体持续关注我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加大对亮点工作、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