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
【时间】
2025-01-02【嘉宾】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博【主题】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政策例行吹风会。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青年兴聊”工程,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今天,我们来到聊城市技师学院,召开“惠企利民政策在身边”主题现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技师学院、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政策内容和实施举措,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关注的问题。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姜灿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政策例行吹风会。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青年兴聊”工程,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今天,我们来到聊城市技师学院,召开“惠企利民政策在身边”主题现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技师学院、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政策内容和实施举措,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关注的问题。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8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
首先,我们邀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博同志,介绍政策有关内容。
刘博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今天的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人社工作和技能人才工作的关心支持。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青年兴聊”工程,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近期,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技能兴聊16条”),聚焦高技能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发力,提出了16条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下面,我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一、文件出台背景
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联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院校招生人数稳步增长,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参加技能竞赛屡创佳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我市高技能人才数量相对较少,政策竞争力相对不强,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好技能兴聊工作,制定出台更加完善、更富活力、更具含金量的扶持政策。
在此背景下,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技工院校、重点企业和人才代表的意见建议,会同14个职能部门研究起草了“技能兴聊16条”文件。近期,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文件正式印发实施。
二、文件主要内容
文件共4个部分16条。
第一部分,打造多元协同培养模式。坚持需求导向,从院校培养、企业培育、竞赛引领、技能培训4个方面协同发力,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激发企业育才活力、鼓励开展自主评价,发挥竞赛引领作用、健全奖励激励措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培训供给体系,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
第二部分,实施强基赋能重点工程。聚焦服务发展,做优做强“人才+产业”文章,实施产教融合提质工程、技能助企服务工程、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3项工程,助力制造业强市等重大战略,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互促共赢。
第三部分,构建引育留用良好生态。突出改革创新,围绕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建立人才破格评价机制、支持技能人才载体建设4个方面,让技能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比如,实施“八级工”制度,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贯通评价通道,优秀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对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等平台的单位给予奖补。
第四部分,营造技能成才浓厚氛围。鼓励建功立业,从加大领军人才激励力度、发挥优秀人才示范引领作用、优化技能青年就业创业环境、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凝聚技能人才工作强大合力5个方面,真正让高技能人才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待遇、社会上有地位。
三、主要创新举措
文件聚焦企业、产业、院校、人才所需所盼,重点在5个方面制定创新措施:
一是激发企业育才积极性。发挥企业育才用才主体作用,大力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激励备案企业常态化开展自主评价,根据自主评价数量和质量,给予1-3万元一次性奖励。定期开展绩效评估,督促备案企业不断提升自主评价水平和规模。
二是办好技能竞赛树品牌。充分考虑技能竞赛承办成本,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职业技能竞赛,根据级别、工种和规模分级分类给予补助。其中,对承办聊城市职业技能大赛、市级一类行业技能竞赛的单位,每个项目给予1—3万元补助;对承办国家级、省级一类行业技能竞赛的单位,每个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三是开创产才融合新局面。聚焦发挥院校作用,重点做大做强“聊城市技工教育产教集团”“聊城市第一职教集团”,实施校校联动、校企联动、校地联动“三个联动”,引领各类职业联盟、产教联合体创新发展。聚焦企业技术技能需求,实施“技能助企服务”和“劳模工匠入企宣讲”行动。聚焦制造业发展需求,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助力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
四是提升引才政策开放度。对各类院校,简化公开招聘程序,鼓励引进技能型教师;对文化艺术、体育等行业,放宽公开招聘条件限制,鼓励引进急需紧缺技能型人才;对技工院校毕业生,重申享受同等待遇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人员也可以报名参加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鼓励技工院校学生努力学习、技能成才。
五是做优高端人才软服务。把产业技能人才纳入市级人才工程,每年开展“产业技能项目”评选,每次选拔不超过20人。为技能领军人才发放“聊城市人才服务金卡”,按规定提供子女入学、父母养老、休假疗养、健康查体、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保障服务。
技能兴则产业兴,技能强则城市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企业所需、人才所盼,及时兑现各类政策,不断优化服务生态,着力办好身边“小事”,鼓励引导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我们也诚挚邀请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技能人才工作中来,凝聚“技能兴聊”的强大合力;期待广大技能劳动者扎根聊城,在聊城这片热土上就业创业、建功立业、安居乐业,共同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
姜灿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示意。
齐鲁晚报记者
近年来,聊城市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介绍一下总体工作情况。
许国卫
好的。近年来,聊城市坚持把人才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支撑制造业强市“根基工程”,做优做强技工教育、技能评价、技能竞赛、技能平台等工作,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4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3.19万人,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目标;截至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4万人,比“十三五”末增长7.62万人、增幅达112.4%。
一是扩大技工院校培养规模。充分发挥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指导技工院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全市11所技工院校今年累计招生1万余人、十年来首次突破万人大关,在校生总人数达到2.4万人,为全市培育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是激发企业自主育才活力。发挥企业育才用才主体作用,大力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基本实现规上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重点企业全覆盖,目前备案企业数量达到624家,共有5万余人通过自主评价取得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畅通企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在31家骨干企业试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备案特级技师评价工种52个,已评价特级技师5人。
三是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充分发挥“以赛促训”作用,连续举办六届“技行天下—聊城市职业技能大赛”,创新举办“根基工程杯”制造业技能大赛,打响了聊城特色竞赛品牌。今年先后组织开展先进制造、乡村振兴、养老护理等行业性技能竞赛30余项,参赛人数2400余人,带动岗位练兵3万余人次,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强化技能人才平台建设。聊城市技师学院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第二批技工教育优质校建设单位,获上级奖补资金1200万元。建成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9家,在开展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推广等方面发挥了标杆引领作用。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山东台记者
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请问聊城市技师学院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徐洪祥
大家好!
聊城市技师学院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母校,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高级工相当于大学专科学历,预备技师相当于本科学历,人社部官网可查询。享受同等待遇,能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社局的坚强领导下,我院扎根鲁西大地,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通过政校合作、产教集团、产教联合体等多种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径,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产业打造优势专业群。办学就是办专业。立足制造业强市战略,对接轴承、汽车零部件等聊城重点产业链用人需求,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建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四大专业群,现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焊接加工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3个。
二是“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必由之路。我院先后与10个县(市、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牵头成立的聊城市技工教育产教联盟被人社部评为国家级产教集团。建立“六个一”调研机制,班子成员定期带队赴企业走访,推进产教融合。实施“1+N”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信发产业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目前已与中通客车、日发纺机等135家市内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博源模具等59个订单班,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努力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三是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通过师带徒方式,推进“课堂革命”,将企业工作任务、新技术、新工艺等及时融入日常教学。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学院利用债券资金1.25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实训条件,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水平。2018年以来,学院师生共获得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奖项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97项、省级480项,优秀教师刘亚杰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四、坚持高质量就业创业,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牢牢把握促进就业的宗旨,成立专门就业创业工作机构,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指导等就业服务,增强学生就业能力。2024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02%,在本市就业的占直接就业人数的78.22%,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2.24%。近年来,累计获得各类创业大赛奖项30余项,其中在第六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因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学院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启动建设高新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进聊城市技工教育产教联盟实体化运作,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聊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谢谢大家!
大众网记者
企业是技能人才的使用主体,技能人才成长在企业,发挥作用也在企业。请介绍一下中通客车在技能人才培育、使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小刚
好的。技能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通客车作为我市的汽车整装龙头企业,随着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多年以来,公司始终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健全使用激励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2016年,公司与聊城市技师学院签约成立了中通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师资培养,开展了冠名班、订单班人才培养;2019年,与聊城市技师学院共同申报了山东省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同时,公司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了先进的培训体系,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企业自主评价等多种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让技能人才能获得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2022年以来,公司积极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共认定高技能人才459人,其中技师23人、高级技师31人、高级工405人;今年11月,在市人社局的支持指导下,我们又开展了特级技师评审工作,新增钳工特级技师1人、焊工特级技师1人。
二是合理配置人才,有力发挥示范引领效能。让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大展身手是实现人才价值的关键。公司建立人才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以质量、绩效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建立机动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对人才进行分类管理,搭建展所长、尽其能的干事创业平台。目前,公司建有山东省技师工作站、齐鲁特色技能大师工作室、齐鲁工匠工作室,拥有齐鲁工匠2名,齐鲁首席技师9名,山东省技术能手4名,聊城市首席技师15名,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多次在市级、省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是坚持多措并举,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生态。公司注重精神激励和情感关怀,定期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座谈会、各类文体活动;建立了完善的员工关怀体系,包括定期的员工健康检查、家庭日活动等;对技师、高级技师提供岗位技能补贴,激励员工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这些措施切实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了公司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中通客车将持续抓好技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不断深化人才自主评价、领军人才培育、人才激励使用等工作,努力打造人才成长进步、企业发展壮大的“双赢共促”良好局面,为促进聊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友提问
“技能兴聊16条”中有多条创新性举措,企业和技能人才比较关心具体有哪些利好、相关政策如何申领,请简要介绍一下。
许国卫
好的。企业是培育、评价、使用技能人才的主力军。“技能兴聊16条”重点从激发企业育才积极性上下功夫,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对当年通过自主评价新增高技能人才30—50人、51—100人、100人以上的,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山东省技师工作站,在国家、省支持资金基础上,市级财政部门分别给予20万元、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配套建设补贴经费。
同时,我们鼓励企业在职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对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根据等级发放2000元—8000元的一次性技能提升补贴。这里说的“企业在职职工”,指的是依法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1个月以上且处于正常缴费状态的企业在职职工。其中,符合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的,也就是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及以上、取得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工,可在证书核发之日起12个月内,向参保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补贴,具体可通过“爱山东”APP或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官网--服务大厅--技能提升补贴申请版块(http://117.73.253.202:8089/skillsUpgrading/skillsUpgradingApply.jsp)提交申请。取得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资格的职工,以及不符合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的高级工,可在证书核发之日起12个月内,向参保地人社部门职业能力建设机构申领补贴,具体可通过“聊城市政策快享服务平台”(https://zckx.liaocheng.gov.cn)提交申请,也可以提交纸质材料现场申请。由于资金来源不同、申领人数规模不同,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每月审核发放一次,财政资金拨付的技能提升补贴每半年发放一次。具体问题,大家可咨询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电话0635-2189125;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失业保险科,电话0635-2189650。
姜灿
好,记者提问到此为止。感谢刘局长的介绍,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以及各位发布领导的回答。在这里也诚挚地邀请各位记者朋友持续关注关心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做好政策的宣讲和解读,让更多的市民朋友知晓、了解、申领和享受相关利好政策。今天的政策例行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