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 智能问答 | 繁體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作风深化 改革创新”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鲁医健康说”健康体重管理专场

  • 【时间】

    2025-04-30
  • 【嘉宾】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月莲
  • 【主题】

    本场发布会是“作风深化 改革创新”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4场。倡导健康体重管理,既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更是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自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启动“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以来,聊城市积极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体重管理体系。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月莲同志,介绍全市推进健康体重管理相关举措及阶段成效。同时,我们邀请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海峰同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主任医师谷右天同志,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部长,主任医师张朝燕同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所长刘莉同志,回答记者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

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李晓娟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作风深化 改革创新”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4场。倡导健康体重管理,既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更是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自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启动“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以来,聊城市积极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体重管理体系。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月莲同志,介绍全市推进健康体重管理相关举措及阶段成效。同时,我们邀请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海峰同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主任医师谷右天同志,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部长,主任医师张朝燕同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所长刘莉同志,回答记者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9家省驻聊及市属的新闻媒体记者朋友。

首先,请张月莲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张月莲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支持!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变化,肥胖已成为威胁群众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数据显示,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启动了“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结合我市实际,卫健、教育、工信、民政等13部门制定了工作方案,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体重管理体系。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推进措施及阶段成效。

一、系统谋划,构建多维协同机制

制定《聊城市体重管理年实施方案(2024—2026年)》,发挥教体、工信等部门职能优势,将健康体重管理融入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明确健康单位工间操覆盖率达60%,二级以上医院肥胖症诊疗服务覆盖率100%,成人、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2018-2023年基线基础上下降10%等量化目标,面向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职业人群、老年人四类重点群体,实施差异化干预。针对学生群体,实施“预防小胖墩”专项行动,寒暑假家校联动,记录减重历程,促进吃动平衡;针对孕产妇,实施助产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开设孕期营养咨询门诊,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生育友好医院建设;针对职业人群,实施工间操推广普及行动,将活动纳入健康单位评选;针对老年人,实施银龄健康体重行动,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指导,预防肌肉减少与肥胖。

二、强化支撑,打造专业服务体系

聚焦资源整合、智力支撑和模式创新,推动体重管理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一是构建工作网络。整合营养、内分泌、外科、运动康复、中医、心理等相关专业资源,打造以三级综合医院为引领、多学科协作诊疗为特色的工作网络,实现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疗机构减重门诊全覆盖,配备营养、内分泌、中医、运动康复等专业人员。目前,累计接诊3600余人次,经干预,患者尿酸、血脂等代谢指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二是组建专家智库。遴选84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营养学、运动康复学、中医学等相关领域专家,成立聊城市健康体重管理专家库,为制定管理策略、完善技术规范、开展科普宣教提供专业支撑。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中医药减重体验、“三减”食品进商超等特色活动,并纳入健康体重管理实施计划,推动体重管理与慢病防控、健康促进深度融合。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建立居民体重管理电子档案,加快实现健康数据动态监测。

三、全域推进,营造健康支持环境

围绕全生命周期和生活全场景,深化“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一评”:健康评估,“二控”:控烟、控酒,“三减”:减盐、减油、减糖,“四健”:健康心理、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健康促进专项行动。一是打造健康赋能空间。统筹推进社会化健康场景建设,比如,在公共场所增加健身器材、健康步道,打造“15分钟健身圈”;在学校推行营养午餐,保障学生膳食均衡;在企业设立健康小屋、无烟办公区,营造绿色健康工作环境。二是深化全民健身实践。以传统养生文化为依托,将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健身项目纳入社区文化服务清单,组织开展进社区、进广场、进商超等公益活动。持续打造“万步有约”健走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团队竞赛等形式,带动形成全民健走热潮。三是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依托“聊健康”宣讲团、健康科普专家资源库等专家资源,围绕体重管理、慢性病预防等主题举办讲座;依托政务新媒体矩阵开设“健康云课堂”,发布科普短视频、图文解读;依托“健康达人”推介活动,以身边案例分享带动公众参与,凝聚体重管理社会共识,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健康体重管理需要全民参与、久久为功。在这里提几点健康体重管理的注意事项,比如,科学饮食“管住嘴”,坚持运动“迈开腿”,规律作息“睡好觉”,循序渐进“心态好”。我市将以国家行动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力构建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社会协同的健康管理新格局,为健康聊城建设增添亮丽底色。

谢谢大家!

李晓娟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示意。

齐鲁晚报记者

作为市级综合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开设减重门诊。请问居民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超重肥胖人员呢?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来保持健康体重?

刘海峰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慢性代谢病,现阶段,我国超过50%成人超重/肥胖,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19.0%,而且与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生相关,甚至影响寿命,此外,体型和运动能力的变化也会产生自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那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超重肥胖人员呢?

判断是否超重肥胖可通过以下指标:

首先是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中国成年人BMI≥24为超重,≥28即为肥胖;

其次是腰围测量,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医学减重,就是“在医学的监督下实现安全有效的减重”,医生针对不同类型的肥胖者从医学、营养及运动评估、生活方式调查、疾病史调查等方面入手,为减重者量身定制科学、安全、有效的个体化健康减重方案。在日常生活中要想保持健康体重,生化方式干预非常重要,主要包括饮食与运动。特别提醒避免极端节食、滥用减肥药物等危险方式。饮食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隔日禁食法(每24小时轮流禁食)、5+2轻断食等等,这种断食方式经常被很多明星作为常规的体重控制模式,操作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比如“5+2轻断食”是指5天相对正常吃饭,2天轻断食,一般来说是不连续的两天,比如周一和周四或者周二和周五,这两天的饮食也是相对简单固定的食谱,比如早餐1个鸡蛋+1杯脱脂奶+1粒复合维生素,午餐1个拳头大水果,晚餐半拳主食+半斤水煮菜+蛋白质食物50g,配合全天饮水达2500ml。

运动方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配合每周2次抗阻训练(深蹲、平板支撑等)效果更佳。

对于BMI≥28的肥胖人群或BMI≥24且合并代谢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的群体,只有确诊为单纯性肥胖的人群才可以制定相应的减重方案,因此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比如聊城市人民医院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针对超重及肥胖患者群体,已于2018年率先设立鲁西地区专业减重门诊,几年来已为近万名肥胖患者制定系统化体重管理方案,并将于2025年5月13日正式成立一站式体重管理中心,整合内分泌科、营养科、康复科、中西医结合科等多学科资源,通过为肥胖人群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动态营养处方、设计个性化运动方案等,系统性解决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问题。

鲁网记者

中医在体重管理中强调“辨证施治”,针对痰湿体质、气虚体质等不同人群,中医有哪些特色诊疗方案?如何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体重管理,为亚健康人群提供非药物干预建议?

谷右天

气虚痰湿,是中医对肥胖体质辨证的经典概括。针对肥胖体质,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干预,取得较好疗效。

痰湿体质,主要表现为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身体沉重,困倦乏力,易汗出粘腻,口黏口苦,大便稀溏或粘滞,舌胖大有齿痕,苔白厚。治疗原则以健脾祛湿、化痰利水为主,在饮食方面首先要控制饮食,做到七分饱,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节食,饮食要清淡,减少油脂的摄入,少食高糖、油腻食物,如蛋糕、肥肉等,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豆、薏米、冬瓜、白萝卜等,平时也可以熬制山药薏米赤小豆粥、冬瓜薏米汤食用,还可以使用茯苓、荷叶、陈皮、山楂、薏米等代茶饮用。还要保持情绪平和,避免焦虑、思虑过度,防止因肝气郁滞影响脾胃的运化,加重痰湿。另外,应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建议22:30前入睡,避免熬夜伤脾,加重湿气。在运动上可以慢跑、跳绳、游泳,打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强身健体的功法,促进机体的气血运行,利于痰湿的代谢。

气虚体质,其特点为形体肌肉松软不实,面色萎黄,易疲劳,精神不振,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怕风易感冒,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胖,苔薄白。治疗原则以补气健脾为主,建议多食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红枣、山药、莲子、小米等,避免生冷、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品,可以熬制如红枣小米粥、黄芪山药粥、黄芪当归炖鸡汤等食用,也可以使用黄芪、党参、大枣、薏米等代茶饮用。平时可以散步、站桩、打太极拳、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微汗为宜,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针对肥胖体质的人群,除了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调养外,选用中药、膏方进行药物调理,还可采用中医特色疗法进行干预,如减脂针(选用特定的穴位如阿胖穴、足三里、公孙、梁丘、大横、滑肉门等进行针刺)、穴位埋线、挑络疗法、耳穴压豆、各种灸法、摇罐、走罐、拔罐、穴位贴敷、中药熏蒸等。针对不同体质的肥胖者,通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采用不同的中医特色疗法进行干预,例如痰湿体质的,可选用穴位针刺、挑络,走罐拔罐,中药熏蒸等方法进行干预。气虚体质的可以采用灸法(如关元灸、河洛太极灸、八髎灸、督灸)、温针法进行干预。同时,市中医院还推出针对不同体质的肥胖人群的系列中药代茶饮——祛湿纤体饮、山楂减肥饮等,可有效改善体质、祛除痰湿,减轻体重。

《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为主”的核心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部分,强调在疾病未发或初现时进行干预。其原理是基于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协调的整体观,通过体质辨识、饮食调理、情志调节、合理运动、健康干预等手段,调理纠正人体亚健康状态,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具体到肥胖来说,应用治未病思想可以对亚健康人群实施三级预防:即未胖先防、将胖早控、已胖防变。针对易胖体质如痰湿、气虚质人群,通过饮食、作息调整、适当运动、健康干预等方式进行体质调理,调节脏腑功能,调畅气机,促进机体的运化代谢,改善体质、祛除痰湿,预防、降低体重。

针对亚健康人群,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保持情绪舒畅,日常可以通过耳部穴位按压(神门、胃、脾、大肠、饥点、内分泌等)、艾灸(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关元、大横、脾俞、天枢等)、足浴祛湿等方式改善体质、预防肥胖。

大众网记者

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和儿童肥胖是妇幼健康的两大重点问题,站在妇女儿童保健的角度,请介绍一下在孕妇体重管理和儿童肥胖干预方面有哪些建议。

张朝燕

孕妇和儿童是两个关注度比较高的群体,孕妇的体重管理关系“宝宝”的顺利出生分娩,儿童的肥胖干预关系孩子健康成长,所以说,做好孕妇体重管理和儿童肥胖干预,事关人口素质的提高,为此我就从妇幼保健的角度谈一谈这两个群体的体重管理。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指南》,我国孕产妇超重率达36.2%,科学管理体重已成为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环节。

这里用三个关键数字帮助大家建立认知框架:首先是增重目标值,单胎孕妇应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确定增重范围。例如,BMI正常者(18.5-23.9)建议增重8-14公斤,早孕三个月总增重不超过2kg,孕中晚期每月约增重1.5公斤。其次是膳食配比,孕早期孕妇摄入热量和孕前保持一致,孕中晚期建议每日增加能量摄入300-500千卡,约等于1个鸡蛋+200毫升牛奶+50克瘦肉+半碗杂粮饭的组合。第三是运动时长,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孕妇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孕妇操等。

我们建议孕妇体重采取“三阶梯管理法”:第一阶梯是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使用标准体重秤每周固定时间测量,将周增重控制在0.5公斤以内。第二阶梯构建“红黄绿灯”饮食体系,绿灯食物天天吃,如深色蔬菜、低糖水果可足量摄入,黄灯食物偶尔吃,如全谷物需定量,红灯食物尽量少吃,如油炸食品严格限食。第三阶梯实施运动处方,推荐“3+2”模式:每天3次10分钟碎片运动(如拉伸操)+每周2次系统训练(如孕期瑜伽)。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要破除“一人吃两人补”的传统误区。中国营养学会研究显示,孕中晚期每天仅需增加15-20克蛋白质,有助于胎儿发育和孕妇分娩。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采取“分餐制”,将三餐拆分为5-6次进食,配合餐后散步,能有效控制血糖波动。我们建议孕产妇定期参加妇幼保健院组织的孕妇学校课程,用科学方法守护母婴健康。

然后,咱们再聊一个让很多家长揪心的问题——儿童肥胖。先给大家看组数据:我国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20%,相当于每5个孩子里就有1个“小胖墩”。它不仅影响孩子现在的健康,还可能给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得全家总动员、社会齐参与,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好保护伞”。我给大家出“两招”,帮助做好儿童肥胖防控。

‌第一招:守好“吃”的第一道防线。‌现在很多孩子早餐啃面包配奶茶,午餐吃炸鸡汉堡,放学还得塞包薯片。这么吃下去,能不胖吗?咱们得给孩子的餐桌“调调色”——每天至少吃够一斤蔬菜,把果汁换成苹果,把膨化食品换成坚果。学校食堂也得“卷起来”,像北京部分小学推出的“红绿灯食谱”,绿灯菜占比超60%,炸鸡腿这种红灯菜每周最多出现一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定个“零食日”,比如每周六才能吃块小蛋糕,平时用酸奶、水果解馋。

‌第二招:让运动“好玩儿”起来。‌现在孩子回家不是写作业就是刷手机,运动量严重“欠费”。学校得把课间操玩出花样,像上海有些学校带着孩子跳“本草纲目”毽子操,连最不爱动的孩子都跟着蹦跶。或者给孩子买运动手环,设定每天8000步的“闯关任务”,攒够了步数换半小时游戏时间,比唠叨一百遍都管用。

谢谢大家!

山东商报记者

请问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有哪些特殊性,在运动和膳食方面有哪些好的建议?

刘莉

在判断体重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时,通常使用的指标是体质指数,又称BMI,是通过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来计算。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 正常范围为18.5kg/m2≤BMI<24.0kg/m2,BMI值<18.5kg/m2为体重过低,24.0kg/m2≤BMI<28.0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超重和肥胖的判定范围不同于成年人,应适当上调。研究表明,对于65-79岁的一般老年人,建议BMI适宜范围为20~26.9kg/m2,对于 80 岁以上高龄老人,建议BMI适宜范围为22.0~26.9kg/m2。

老年人的体重管理不同于年轻人,随着年龄增加,尤其是超过65岁,衰老特征比较明显,代谢能力下降,心肺功能衰退,普遍面临肌肉衰减、骨密度降低以及代谢紊乱等多重健康问题。体重管理对于老年人来说直接关系到健康和生活质量,这里所说的体重管理,并不仅仅指超重肥胖,体重过低的老年人应均衡营养膳食、增强免疫力,同时注意肌肉的增加,降低骨质疏松患病风险。肥胖超重的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重管理不仅有助于减轻关节负担、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病风险,还会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因此,老年人的体重管理需要重视,更需要个体化、多方面地综合考虑。

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健康体重,减少骨量丢失,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延缓功能衰退。

合理膳食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基础,老年人对能量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对大多数营养素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对某些重要营养素,比如蛋白质和钙的需求反而增加。在饮食方面,更要注意食物丰富多样,合理搭配,口味清淡,减少高糖、高油、高盐食物摄入;做到餐餐有蔬菜,多摄入叶菜类、菜花、西兰花等十字花科及香菇、金针菇、海带、紫菜等菌藻类蔬菜,其中深色蔬菜不少于一半;天天有水果,每种吃的量少一些,品种多一些,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保持食用大豆制品的饮食习惯;基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食物的烹饪方式宜易消化、易吸收,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烤、炸等方式。身体活动方面,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运动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度有氧,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脂肪代谢,‌游泳能够减少关节压力,增强心肺功能,适合超重或关节疼痛人群;坚持抗阻运动,强化肌肉,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哑铃/弹力带、健身器械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防止肌肉流失;加强平衡训练,可以每周2-3次太极拳、瑜伽练习,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空腹锻炼,运动前要对自己身体的活动承受能力有一定的了解,避免过度运动损伤关节,运动中及时补水,运动前后注意拉伸。高龄老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要在医生咨询和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活动。老年人还要注意改善睡眠。建议每天保持7小时睡眠时间,午睡时长控制在1小时以内。睡眠质量差或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要及时就医。另外保持乐观心态,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多参与户外活动,也是老年人做好健康体重管理,提高健康水平的一大法宝。

李晓娟

好,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到此为止。感谢张主任的介绍,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以及发布领导的回答。在这里,诚挚地邀请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我市在推进“健康体重管理年”方面的有效做法,做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推广,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