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企业家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一)聊城轻工纺织产业链专场
【时间】
2025-07-29【嘉宾】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子峰【主题】
聊城轻工纺织产业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逐步实现了“小产品撬动大市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子峰同志,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李召峰同志,临清市智卓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欢同志,临清市德汇纺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道冰同志。欢迎各位的到来!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赵迪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产业链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品牌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近年来,聊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技术领先、市场认可、特色鲜明的“山东好品牌”。为讲好我市建强产业链、打造好品牌的故事,市政府新闻办策划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企业家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今天是这个系列的第一场,介绍我市轻工纺织产业链相关情况。
聊城轻工纺织产业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逐步实现了“小产品撬动大市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子峰同志,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李召峰同志,临清市智卓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欢同志,临清市德汇纺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道冰同志。欢迎各位的到来!
下面请4位分别作简要的介绍。首先有请冯子峰局长。
冯子峰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是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子峰。
近年来,市商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制造业强市”“产业链链长制”等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市轻工纺织产业链牵头部门作用,着力推进造纸印刷、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
我市造纸印刷产业形成了以银河瑞雪纸业、金蔡伦纸业、泉林纸业等企业为龙头,涵盖轻型印刷纸、瓦楞纸箱、高档双胶纸、特色文化印刷用纸及数字印刷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我们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建立项目推进机制,推动腾丰纸制品新型包装材料生产项目、金蔡伦纸业有限公司纸机节能升级改造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为全市造纸印刷产业发展储备了发展动力。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以三和集团、冠星集团、金号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完备产业体系,涵盖色织、印染、棉纺织、家纺、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及纺织机械装备等多个领域,广泛满足了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中,东昌府区国风棉服年产量达5500万件,年产值达20亿元,带动就业23000余人,以侯营镇为代表的秋冬轻质棉服产量占全国市场70%以上,已成为以棉服加工为主的全国生产、销售集散中心。
李召峰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是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李召峰。
三和集团成立于1988年,目前形成了以纺织服装为主业,现代畜牧、特色文旅、新型能源等融合发展的集团公司。纺织服装主业拥有65万纱锭、各类织布机3000余台及配套的印花和服装生产线,是全球最大的印花面料生产基地。公司产品分为印花面料、色织面料、坯布、棉纱、服装等五大类,其中“三和牌”棉纱、印花面料以及“鲁绅”牌家纺服装产品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主导产品纯棉真蜡印花布全部出口非洲,市场占有率达30%,连续列国内对非洲纺织品出口排名首位。
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4项技术列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节能减排技术暨创新应用推荐目录,“双幅烧毛机单幅断布越位停车技术”获得全国印染行业协会绿色环保技术奖;公司拥有国家专利46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公司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首批“好品山东”、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山东省质量标杆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欢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是临清市智卓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欢。
临清市智卓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是一家集棉花收购加工、棉纺织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公司固定资产9000余万元,棉纱年产能达7000吨,年销售收入约1.5亿元。
我们专注生产16支至32支纯精梳紧密赛络纺棉纱,精紧赛21支、26支、32支等产品畅销山东潍坊、青岛、烟台及江浙地区的张家港、南通、绍兴等市场。
技术优势是我们发展的核心:引进瑞士立达精梳机、意大利萨维奥自动络筒机及德国特吕茨勒清梳联设备,率先应用德国T-DATE智能系统实现对前纺工序的实时监控与质量追踪;通过粗细联自动化输送和国产高端细纱长车,显著提升纺纱效率。
未来,智卓纺织愿与各界伙伴深化合作,秉承“诚信协作、质量第一、以人为本”的宗旨,共创产业链共赢新局面!
张道冰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是临清市德汇纺织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张道冰。
临清市德汇纺织有限公司始建于2013年1月,扎根于山东省临清市金郝庄镇肖北村,注册资本3350万元。公司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是一家集棉花收购、纺纱生产、纺织品购销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经过十年发展,公司已形成10万锭纺纱规模,拥有精梳棉纱年产能9000吨。我们专注生产高端精梳赛络纺、紧密纺棉纱,产品具备“包漂包染”品质,因质量精准匹配市场需求,畅销广东、浙江、江苏等纺织业核心区域。
技术装备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现有清梳联设备4套、精梳机17套、并条机9台、粗纱机18台、细纱机154台及络筒机19台,构建了高效完整的生产链条。公司始终践行“安全第一、质量为上、诚信经营”理念,全面通过环评、安评及消防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国家政策要求。
未来,德汇纺织将持续推进生产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深化与南方高端市场合作,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山东纺织产业链升级贡献价值!
赵迪
感谢四位的介绍。三家企业进入轻工纺织产业赛道短者仅9年,长者不过30余年,从三和集团的非洲市场“蜡印花布之王”,到智卓纺织的智能化标杆实践,再到德汇纺织的精梳纱技术突破,我们看到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相信现场的记者朋友们有很多问题想和他们交流,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示意。
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您好,李总。作为聊城市轻工纺织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三和集团是如何发挥模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
李召峰
好的,感谢记者提问。按照市产业链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安排,三和集团被列为我市轻工纺织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始终致力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我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贯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加快设备更新,打造智能高效的行业标杆。近年来,公司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先后实施了涡流纺智能工厂、织布车间迭代改造、数字印花升级、用能设备更新和光伏发电等项目,率先引进日本村田涡流纺机、东申印花机、日发新型织机等国际领先的智能化、数字化纺织设备,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万锭用工12人,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我们积极组织本地上下游企业参观交流,将设备更新的经验、选型建议和效益分析进行分享,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
二是搭建创新平台,赋能产业链协同发展。我们深知,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三和集团牵头创建了聊城市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聚焦产业政策研究、技术研发推广、纺织后备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联合科研院所及骨干企业共同参与,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难题。与聊城日发纺织机械共同研发了新型节能喷气织机,单位产品能耗下降30%以上;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联合,组织我市16家企业、87名管理技术骨干完成了系统性培训,显著提升了纺织产业的人才队伍素养。
三是主动担当责任,畅通沟通桥梁,共促产业生态优化。作为链主企业,我们主动担当政府、协会与产业链企业间的“联络员”。每年都邀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专家学者来我市调研指导,反馈产业链运行情况;在我们的呼吁下,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被山东省列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了政策、要素保障。
总之,纺织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不仅要发展好自己的企业,更要践行链主企业的责任担当,努力打造聊城纺织产业的国际品牌,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齐鲁晚报记者
您好,刘欢总经理。我们注意到智卓纺织在棉纱质量和技术升级上表现突出,请问面对当前纺织行业智能化趋势,智卓纺织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保持竞争优势?下一步的重点布局是什么?
刘欢
好的,感谢记者提问。面对行业智能化浪潮,智卓的核心策略是“智能装备+精益管理”双轮驱动,这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和产品优势。
首先,智能化装备筑牢质量根基。我们率先应用了德国特吕茨勒T-DATE智能系统于前纺工序。这套系统如同“工业医生”,能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精准预警故障、全程追踪棉条质量。效率提升超40%,次品率大幅降低。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其次,自动化升级提升效率与品质。我们引入粗细联(Linking)技术:粗纱机配备全自动落纱,并通过智能轨道(ROBOrail)无缝对接细纱工序。这不仅减少约30%人工干预(尤其夜班和重体力环节),更彻底消除了人工搬运导致的纱线损伤和污染风险,保障了粗纱到细纱过渡的稳定性。结合国产高端经纬细纱长车,整体纺纱效率提升了20%以上。
关于未来布局,我们聚焦三大方向:
1.深化智能融合:投入建设“数字化纺纱云平台”,整合生产全流程数据(设备、质量、能源、订单),实现可视化、智能决策与远程诊断,提升管理效率与敏捷性。
2.强化绿色生产:推进节能改造(变频、余热回收);扩大再生棉/BCI棉应用。
3.拓展高端市场:利用云平台大数据指导研发,缩短新品周期,提升成功率,并依托智能化保障的稳定高品质,深化南方高端面料市场的渗透,提升“智卓”品牌价值。
虽然在消费端,看不到我们的产品,但是日常生活中,大家购买到的袜子、短袖、内衣、T恤等等,很多是由我们生产的纺纱制作的。
总结来说,智卓的目标清晰:立足临清棉花资源,通过持续的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从优质纱厂升级为华北智能化棉纺标杆,探索传统产业升级路径,不断优化提升精梳紧密赛络纺等产品品牌影响力,与伙伴共创多赢!谢谢大家!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山东台记者
您好,张道冰同志。德汇纺织在精梳纱领域已形成规模化产能,面对纺织行业绿色转型趋势,德汇纺织如何平衡产能扩张与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技术升级方向是什么?
张道冰
感谢您的提问!德汇的可持续发展始终以技术驱动绿色转型为核心,我结合具体实践分享三点:
一、绿色生产基础:以除尘技术守护生态底线
我们投入7套全流程除尘系统,覆盖清梳联到络筒全工序,使车间粉尘浓度低于国标30%。2024年通过省级“绿色工厂”初审,年减排颗粒物超50吨。精梳赛络纺产品成为转型关键——通过优化气流纺纱工艺,减少上浆工序污染,助下游客户节省染整耗水20%,这类“环境友好型纱线”已占我司销量的60%。
二、技术升级路径:自动化改造提升效能
以高端紧密纺40支纱为例:
原络筒工序需12人三班倒,引入智能电清系统后,实现自动捻接与疵点剔除,人工减至4人,万锭小时耗电下降15%;
通过利达并条机工艺升级,棉条CV值(条干不匀率)稳定在1.8%以内,达到乌斯特公报5%水平,促成浙江某高端牛仔布厂商连续3年复购。
目前智能化改造已覆盖70%产线,吨纱综合能耗同比降低18%。
三、市场协同战略:品质故事赢得长期信任
去年江苏某面料商紧急订购32支包漂包染精梳纱,要求72小时交付。我们依托全流程质量追踪系统:
1.清梳联实时监控短绒率,确保原料一致性;
2.粗纱机加装牵伸自调装置,减少断头率;
3.络筒工序光电检测杂质,正品率达99.9%。
最终提前6小时交货,客户反馈“染色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8%”,次年订单量翻番。这类合作印证了:质量稳定性就是最有效的低碳实践——减少返工等于减少产业链碳足迹。
德汇的目标很明确:做鲁西纺织绿色转型的引擎,未来三年将扩建5万锭低能耗赛络纺产线,用技术让每根棉纱都承载生态责任!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大众网记者
刚才,3位企业家在分享中都展现出对产业发展极高的热情和对未来极强的信心,请问冯局长,针对企业发展所需,市商务局下一步推动轻工纺织产业发展有哪些具体举措?
冯子峰
好的,感谢记者提问。刚才,听了几位企业家的发言,很受触动。轻工纺织是聊城传统的优势产业,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全市轻工纺织产业链的牵头部门,市商务局将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所需,全力推动全市轻工纺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塑强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并购、资本合作等方式提升竞争力,从单纯生产型企业向设计、研发、品牌打造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引导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力度,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产业链价值。
(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打造知名品牌。鼓励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提供优质服务等手段,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知名展会,进一步提升三和、金号、泉林、银河等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培育一批在国内、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品牌。支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代理等渠道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三)加力人才引育留用,夯实产业支撑。紧盯企业自身发展和产业前沿动向,吸引管理和创新型人才。引导高校开设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专业人才。支持企业与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深化合作,既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又定向培育技能工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加强政策激励扶持,改善发展环境。为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助力作用,市商务局会同市财政局组织23家银行机构出台了44种针对棉服产业的普惠及专属金融产品,有相关资金需求的企业可与市商务局联系。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全市金融机构持续丰富产品供给,对经营良好、暂时出现资金短缺的中小微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缓贷;同时,还将统筹做好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简化审批流程、政策免申即享、诉求及时解决等工作,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赵迪
感谢冯局长的回答。从三和集团深耕非洲市场,到智卓纺织实现智能化跨越,再到德汇纺织打造精梳纱标杆,我们看到了聊城轻工纺织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也看到了政府与企业同心协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在此,诚挚邀请各媒体朋友持续关注、深入报道我市在产业链升级、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新突破、新成果,共同讲好“山东好品牌”的聊城故事。
今天的记者见面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