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个人中心 | 智能问答 | 繁體 | 无障碍阅读 | 站群导航

“‘十四五’发展看聊城”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

  • 【时间】

    2025-07-31
  • 【嘉宾】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闫友亮,
  • 【主题】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聚焦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情况。交通是服务民生的重要保障,也是塑造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是我市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的战略举措。近五年来,我市聚焦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谋划并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的重大交通项目。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闫友亮同志,介绍我市“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工作有关情况。同时,我们邀请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闵杰同志,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于晓同志,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李新同志,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科负责人孔凡龙同志,市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科负责人王红星同志,回答记者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

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赵迪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聚焦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情况。交通是服务民生的重要保障,也是塑造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是我市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的战略举措。近五年来,我市聚焦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谋划并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的重大交通项目。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闫友亮同志,介绍我市“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工作有关情况。同时,我们邀请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闵杰同志,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于晓同志,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李新同志,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科负责人孔凡龙同志,市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科负责人王红星同志,回答记者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9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

首先,有请闫友亮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闫友亮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团结协作、砥砺奋进、实干担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形成

一是谋划了远近结合新蓝图。围绕服务国省重大战略,加强综合交通规划布局,坚持“打造大通道、建设大枢纽、发展大交通”工作思路,谋划了一批战略性、全局性重大交通项目。纵向上北融南接,加快建设雄商高铁,谋划推进临濮、高台高速等项目,畅通京港台大通道,向北融入京津冀,向南对接长三角、粤港澳;横向上东引西拓,持续放大济郑高铁带动效应,加快东阳、济东、济临高速建设,谋划推进聊邯长高铁、东聊高速以及济聊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完善沿黄达海大通道,向东融入省会经济圈、济南都市圈,向西深度对接中原经济区、西部大开发,为实现聊城全面崛起积蓄了新动能。

二是建成了内畅外联新通道。济郑高铁开通运营,我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从聊城西站可直达17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市大外环路建成通车,城市框架逐渐拉大,城区交通压力得到极大缓解;相继建成了‌东阿至东平黄河大桥、聊泰黄河公铁大桥两座黄河通道,跨黄瓶颈逐渐打破,加速聊城融入济南都市圈发展;聊城西互通改建工程提升了交通便捷性和安全性,实现了小工程撬动大民生;邯济铁路冠县站客运开通,结束了冠县“有铁路无客运”的历史。“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55项,通行条件显著提升,交通网络更加顺畅,群众出行更加便利;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2800余公里,临清、阳谷分别创建成了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三是开创了项目推进新局面。“十四五”以来,开工建设雄商高铁、京九铁路聊城北站上行线改建工程、冠州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信发铁路专用线改扩建工程等铁路项目4个,东阿至阳谷、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德州至高唐、济南至东阿、济南至临清等高速公路项目5个。其中雄商高铁进入无砟轨道铺设与接触网架设阶段,计划明年建成通车;东阳、德上临清连接线2条高速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此外,聊城机场项目获批立项,临清至濮阳高速、高唐至台前高速、东阿至聊城高速、济聊高速改扩建、东阿至梁山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高铁叠加、高速成网、飞机起降”的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加速形成。

二、交通运输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一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效。为精准满足群众快速通勤、旅游、枢纽集散等各类需求,持续优化升级公交线网,开通了环湖旅游公交、“夜享水城”公交、“红色之旅”公交,新开辟6条高铁公交专线,坚持“高铁不到站,公交不收车”,让每一位乘客感受到公交的便捷与温暖;连续5年实施秋冬季免费乘坐公交车便民政策;搭建了95128出租汽车约车平台,市民实现一键叫车直达服务;在主城区投放共享电单车2万辆,解决了群众关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多维度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覆盖面,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出行需求。

二是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统筹农村客运运力富余和农村寄递市场潜力需求,通过资源共享、客货兼顾、运邮结合、融合发展,切实解决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和邮政寄递“最后一公里”。茌平区获评全省第三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通过交邮融合,不仅实现了消费品从下乡到进村再到入户的全链条畅通,更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便捷通道,为农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拓宽了群众致富增收渠道。

三、交通行业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打造“无证明”政务服务,目前,道路运输证、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其他部门核发的8类证件纳入了免提交范围,让政务服务更轻、更快、更暖心。机动车经营维修备案、道路运输证配发、年度审验、注销等152项政务服务事项已经实现应进必进,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或“爱山东”平台实现线上查询、办理。积极推进“跨省通办”,优化高频业务办理流程,经营性普通货运资格证实现直接申领,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换发、补发、变更、注销等事项均可登录“道路运政一网通办”或“运政帮”微信小程序线上办理,实现“零跑腿”。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市委“6293”工作思路,继续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作风深化、实干争先,以“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基石,高质量谋划“十五五”交通发展蓝图,压茬推进高铁、高速、机场等交通重点项目实施,谋划储备一批支撑聊城长远发展的优质项目,让聊城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更强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就介绍这些。

赵迪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示意。

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成效显著。期间我们遇到哪些重大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又是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应对的呢?

闵杰

好!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市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工作的关心。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过程中虽然有很多政策和机遇,但实际推进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按照市委“作风深化 实干争先”要求,准确把握“开路先锋”使命任务,聚焦聚力改革攻坚,树立有解思维,全力破解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一、创新融资模式破解交通重大项目资金难题

面对重大项目资金压力这一突出难题,我们以改革思维拓宽融资渠道。一是抓牢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机遇,积极争取和充分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超长期国债等交通运输领域资金。二是做好政金企对接工作,深化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帮助项目争取低息贷款支持,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央企、国企、社会资本、民营企业等依法依规参与交通建设,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创新合作模式,为高质量建设聊城样板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二、创新推进机制破解项目前期流程烦琐难题

面对交通项目前期推进流程烦琐、时间周期长这一突出难题,我们创新模式,优化流程,通过机制创新提速项目前期推进,彰显“聊城速度”。以高速公路为例,涉及国家、省级层面部门近20个,审批手续达30余项。我们创新实施“流程优化、三线并行”模式,将多项程序合并为压茬推进的专业技术、行政审批和招商融资三条线,改“串联”为“并联”,大幅缩短了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创新成为可复制的“聊城方案”。

三、打破壁垒凝聚合力破解项目建设协调难题

面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协调困难这一突出难题,我们打破部门壁垒与区域界限,以系统思维凝聚推进合力。交通项目建设涉及多个部门以及沿线政府,有时还牵涉电力、通信等权属单位,各方权责交叉、利益诉求多元,协调工作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我们充分发挥聊城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机制牵头抓总作用,借助市要素保障指挥部的力量,凝聚发改、财政、资规、文旅、生态环境、水利等多部门合力,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针对德州至高唐高速、S248卫运河大桥、临清至濮阳高速、高唐至台前高速等跨地市交通重点项目,一方面,打破区域壁垒,我们主动对接德州、邯郸、邢台、濮阳、泰安等地市,突破行政区划对交通项目的限制,建立了跨地市项目协商机制;另一方面,强化协同效率,通过建立跨区域协商模式,将分散的地市资源、诉求整合到一起,保证项目进度一致,为项目从规划到落地的全流程提供了机制化保障。

这个问题,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十四五”以来,我们切实感受到,我市普通国省道的路更平了、行车更顺畅了、出行也更方便了,请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我市在养护工程实施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于晓

好的。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公路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在养护”。近年来,聊城市坚持“建养管并重”,大力实施养护工程,着力提升普通国省道通行能力。“十四五”期间,我市共实施G341黄海线东阿马安村至东阿阳谷界段大修工程、S323乐馆线临清柳坟桥至北关段修复养护工程、G240保台线德聊界至茌平东昌府界段修复养护工程等普通国省道养护工程55项824公里,占全市管养里程的74%。养护工程的大力实施,极大促进了我市普通国省道路面技术状况改善提升。根据统计,“十三五”末,我市普通国省道的优良路率(PQI)为86.6%,2025年上半年的优良路率为97.75%,提升了11.15个百分点。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进一步规范了养护管理工作。遵循科学决策、预防为主、可靠耐久、节能环保的原则,采取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养护需求分析、养护技术方案确定等流程开展前期决策工作,确保了养护目标设定科学、养护工程实施合理。利用山东省公路养护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决策,加大预防养护力度,保证预防养护里程不低于管养里程的5%,使我市国省道路面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路面技术状况不断提升。二是推进了养护工程管理精细化。以技术状况检测数据、道路衰变规律、养护效果预测为依据,分上下行、分车道制定养护方案,不搞“一刀切”,切实把好养护工程质量“进口”“出口”关,提升了养护工程设计专业化和质量控制规范化能力。在S242临商线高唐赵庄至高唐茌平界段、S242临商线高唐茌平界至茌平北胡庄段大修工程中分路段分上下行制定养护方案,既保证了养护效果,又节约了工程造价。三是强化了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国道309青兰线茌平段养护工程中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实现了旧沥青路面材料100%再生利用,不产生废料、不改变原路面标高,既节省了材料运输费用,又确保了施工、通车高效快捷。此外,还推广使用了GCA灌浆技术,进一步增加了路面强度的稳定性,提高了抗车辙和耐高温的性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2025年养护工程项目实施,计划今年年底前全部完工,确保“十四五”养护工程圆满收官。届时,我市普通国省道的通行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广大群众出行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将进一步提升。

这个问题,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大众网记者

农村公路是直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公益性基础设施。请问在“十四五”期间,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我市农村公路工作取得哪些成效?谢谢!

李新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市农村公路工作的关心关注!“十四五”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提高农村交通通达深度,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营以及示范创建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以建设为先,构建四通八达农村路网。“十四五”以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2812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万公里,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路网体系。

第二,以养护为要,树牢全生命周期理念。“十四五”以来,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预防性养护,累计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6200公里,有效延长公路服役期限,提高农村公路投资效益。

第三,以管理为纲,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突出安全通行保障,“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危桥改造32座,完成重要路段安防工程1279公里,农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显著提升。做好农村公路日常管护,深入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做好重要农村公路市场化日常保洁,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

第四,以运营为本,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全市积极做好农村公路+物流、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电商、农村公路+文旅等融合发展的大文章,以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激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交通运输保障。

第五,以示范创建为引领,带动农村公路工作提档升级。“十四五”期间,临清市、阳谷县先后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全省示范县。临清市推出“乐道临风”农村公路主题。阳谷县英雄大道旅游公路获评山东省首批精品旅游公路典型案例。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公布了2024年度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我市东阿县陈高路成功入选。

下一步,我们以贯彻落实《农村公路条例》为契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这个问题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山东商报记者

“十四五”期间,我市在运输保障领域取得了多方面进展,请介绍一下在多式联运体系建设、重点时段运输保障以及新能源货车推广应用这几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孔凡龙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市运输保障工作的关心关注。“十四五”期间,我市以试点引领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货运结构,加快推进公铁联运发展;聚焦重点时段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完善运力储备,确保“人享其行、货畅其流”;探索创新新能源货车在短途运输场景应用,推动运输结构“低碳化”转型。

一是多式联运从“试点探索”到“体系成型”。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打通联运通道、建强枢纽平台、创新运营模式”为抓手,推动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2021年,临清青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入选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获省级奖补300万元,探索“一次委托、一单到底”模式。2025年1月,鲁西国际陆港获批联合国“CNLCH”国际港口代码,成为国际港口,实现“本地报关、全球直达”,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今年上半年,鲁西国际陆港海铁联运累计开行707列,同比增长4.1%;发送集装箱7.6万标箱,同比增长3.3%;公铁联运开行266列,同比增长33.7%;“一单制”业务覆盖393票,集装箱量同比增长30%,联运效率居鲁西北前列。

各区县同步发力,我市多式联运体系日益成型。东昌府区依托海昌铁路货场,打造“青岛港-聊城-邯郸”公铁转运枢纽,铁矿石“铁路+新能源短驳”模式成熟运行;冠县推进冠州国际陆港建设,试运行至日照港班列,形成“海陆联动、多向辐射”网络。下一步,我市将大力推进鲁西国际陆港保税仓储功能落地,深化与天津港、青岛港“港港联动”,力争“十四五”期间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0%。

二是重点时段运输保障从“应急响应”到“机制化运行”。

“十四五”期间,我市聚焦春运、“五一”“十一”长假和“三夏”等重点时段,建立交通运输、公安、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协同机制,统一调度、部门协同,确保“人享其行、货畅其流”。2025年春运,全市投放营运车辆近5000辆,国铁聊城段图定列车129对,加开临客35对,发送旅客超78万人次;全市志愿者积极开展“暖冬行动”,服务旅客10余万人次;执法部门加大对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哄抬票价等行为,保障旅客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今年“三夏”期间,我市开通农机运输“绿色通道”,缩短农机运输车辆通行时间;12个高速服务区均设置服务台,发放暖心礼包;12328热线24小时响应,先后办结农机手求助157件,为夏粮丰收提速。

三是新能源货车从“局部试点”到“系统提升”

“十四五”以来,我市探索创新新能源货车在短途运输场景应用,推动运输结构“低碳化”转型。通过政策激励、完善配套设施和落实老旧货车报废补贴推动新能源货车推广,逐步解决入保难、充电难和运营场景少等问题。冠县、阳谷县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冠县规划“5公里充电服务圈”;新能源货车在钢管运输、铁路货场和源头企业货物周转等短途运输中获认可;各保险机构联合发力,人保等积极参与承保,做到了能投保、易投保。截至今年6月,辖区内运营的新能源货车超1000辆,逐步实现大宗货物短途运输“绿色全覆盖”。我市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提升”的新跨越。

这个问题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齐鲁晚报记者

请问在“十四五”期间,我市为推动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采取了哪些具体工作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红星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关心关注!城市公共交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和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做好“绿色公交”“便民公交”“智慧公交”三篇文章,加快推进公共交通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推广“绿色公交”,助力城市低碳化发展。我市城市公共交通车1723辆,其中新能源车辆,占比已达90%以上。我们借助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组织开展了全市城市公交企业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工作,截至目前,共更新新能源公交车50辆,动力电池936套圆满完成更新任务,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这一工作,助力公交绿色出行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持续优化“便民公交”布局,满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随着2023年底聊城高铁西站的启用,我们依据客流大数据,不断优化综合客运枢纽公交换乘线路,积极推进“零距离换乘”,以“常规公交线路”“快速公交线路”“高铁公交专线”三种方式为主,开通高1至高6六条高铁公交专线,延伸K23、K249两条常规公交线路,串联城区内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大型商超、旅游景点、汽车站、火车站等客流集中地,切实做好高铁公交接驳转运工作。在春运及重大节假日,我们加强与聊城高铁西站的信息常态化沟通,建立信息联络机制,坚持“高铁不到站,公交不收车”理念,增加应急运输车辆,保障乘客安全便捷出行。“十四五”期间,还新增红色之旅、快“6路”公交专线、开通运营“夜享水城”特色公交以及多种形式的定制公交服务线路,通过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和新增特色专线,让市民公交出行更便利。

三是探索创新“智慧公交”,实现“互联网+”深度融合。今年2月份,我市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正式接入DeepSeek,基于海量的交通数据,为乘客量身定制最优出行方案,引领智慧出行新纪元。通过置入DeepSeek,“水城通e行”手机查询APP实现了功能的全面升级,不仅可以查询到实时的公交车辆运营信息和公共自行车站点信息,还能享受到更加精准的导乘导航、周边服务推荐等智能化服务,一站式解决了我市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开启了智慧出行新篇章。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解决影响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贡献力量。

这个问题,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赵迪

好,记者提问环节进行到这里。感谢闫局长的介绍,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和各位发布领导的回答。在这里,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我市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聚焦综合枢纽打造、重大项目建设、智慧绿色交通等创新举措和亮点成果,共同助力聊城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