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聚传专访

字号:
时间:2012-02-07 17:14:41
来自:电子政务办公室

“高端访谈——十二五开局谈提升”——访聊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聚传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知识和人才保障。“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形势下,“十二五”时期教育工作又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近日,我们采访了聊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聚传。

  记者: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在这期间,聊城教育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什么样的?

  张聚传:思路决定出路,思路越科学、实践越精彩。近年来,从教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上,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两个为本”,即:在教学上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办学上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加强师德教育和专业成长,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遵循“三大规律”,即:遵循人的身心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段学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确定教育工作的重点;遵循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调整促进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立足“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人文性、公平性;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持续性、科学性。做好“四个统筹”,即: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协调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从总体工作思路上讲,全面实施了“1338”工作计划。

  “1”即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这一根本要求;

  第一个“3”是主攻“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协调发展”三大目标;

  第二个“3”是开展“教师大培训、教育示范乡镇创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三项活动;

  “8”是做好八项重点工作: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提升幼教和职教发展水平;切实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深化教育引导,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扎实搞好教育督导,提升教育行风建设水平;大力开展体制、机制和措施创新,提升教育整体工作水平;实施多项安全稳定措施,提升教育系统安全保障水平。

  每年根据变化的形势和任务,赋予“1338”计划更丰富的内容。

  记者:实践证明,这个工作思路符合聊城实际,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促进了教育工作的发展。那么,在这个思路的正确指导下,“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呢?

  张聚传:一是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至2010年底,全市有幼儿园1560处,政府办园和集体办园占52.8%,在园幼儿达17万人,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8.9%,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5%,比2006年提高11个百分点。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连年保持在99%以上,初中在校生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高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高中段入学率达到86.7%全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高、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普教、职教相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市职业学校29所,开设专业60多个,在校生6.2万人。

  二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深入贯彻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热爱祖国、唱响和谐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在省比赛中取得了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统一了作息时间,落实了学生双休,全面规范了高考补习学校管理工作。深化课程改革,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大力推广杜郎口中学、聊城一中教学改革经验,强化体艺教学,广泛开展4312艺体普及活动。扎实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是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农村中小学建设项目363个,累计投入资金4.08亿元,新建校舍51.7万平方米。实施211工程(热水热饭、取暖、改厕)项目499个。学校内部配套设施得到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远程教育网,覆盖全市1254所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开展了“绿色班班通”试点工作,实现“班班通”的学校达到75所。实施农村中小学仪器更新工程,采购仪器设备价值4062万元。全市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39所,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47所。

  四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明确提出每年充实教师的数量不低于自然减员数量,并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实施了大学生顶岗支教双提高工程,聊城大学有五批共2641名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每期半年。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抓好专题活动、暑期培训和常规学习,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和师德水平的有效提高。全面实施名师带徒、高级研修、送教下乡和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全员培训工程,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49%、91.69%97.43%,市级名师、名校长达94人,县级名师、名校长达253人。

  五是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惠民政策全部落实。2007年上半年开始农村中小学免杂费,下年半开始城市中小学免杂费,2008年开始农村中小学免课本费,初中、小学家庭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从2006年的每生每年300元提高到初中750元、小学500元。高中贫困生平均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中职学生每人每年资助1500元。到2010年,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到500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达到700元,分别是2006年的16倍和17倍。从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知识和人才保障。“十二五”时期教育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如何看待新时期我市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张聚传:为应对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国家作出了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对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有力可行的措施。特别是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等新的发展理念的全面确立,必将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教育,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浓厚,为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目前,我市正在全面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在进一步扩张总量的基础上,提升存量、优化结构、打造特色,努力在产业规模、产业投资、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上实现新的突破。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东引西拓“桥头堡”战略地位的进一步凸显,必将对我市人力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教育事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居民收入逐年增长,消费水平进入更高层次,家庭的教育消费更加受到重视,对教育的消费预期和支付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步构建,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接受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必将对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巨大动力。

  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已经解决了上学的问题,进入到让孩子们上好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现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农村校舍及内部配套设施条件较差;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大班额现象突出;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英语、音体美等小学科教师缺乏;教育结构不协调,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对滞后;校长、教师思想观念落后,管理及教学能力、方法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深化,评价体系需要完善,推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记者:“十二五”时期,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将有哪些新政策、新举措去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呢?

  张聚传:继国家、省教育工作大会召开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 3月30日,我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印发了《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为我市教育未来十年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育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优惠政策。如:从2011年起,市县两级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作为教育专项经费全部用于教育;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5%、彩票公益金地方分成部分的6%要用于教育;将城市基础设施综合配套费中的中小学(幼儿园)配套费提高到20/平方米、将城市开发项目片内基础设施配套费中的中小学(幼儿园)配套费提高到20/平方米;着力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开展聊城城区中小学建设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等。这些优惠政策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实施意见》中明确了2011年-2015年“十二项”重点工程:学前教育体系建设工程;中小学布局规划工程;城区中小学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教学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教师配备标准化建设工程;规范化学校创建工程;农村中小学“211”工程;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高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教育示范乡镇和教育示范县创建工程。通过实施重点工程,促进全市教育特色发展、全面发展。

  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教育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是什么?

  张聚传: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之年,同时也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继续提升年”。全市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市委提出的“继续提升年”活动为主线,全面实施“1338”工作计划,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1年教育工作的要点主要体现在八个大的方面。一、以均衡发展为落脚点,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二、以发展公办幼儿园为重点,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三、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四、以充实培训为载体,切实搞好教师队伍建设;五、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六、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七、扎实搞好教育督导和教育行风建设;八、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同时,着力推进聊城教育六大特色活动深入实施:一是“4312”艺体普及活动;二是教师大培训活动;三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活动;四是教育示范乡镇创建活动;五是任课教师“人手一机”活动;六是绿色班班通活动。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