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跃田解读《聊城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字号:
大 中 小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我市数字政府建设,规范政务数据资源的管理,市政府印发了《聊城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7月2号上午,聊城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跃田针对该文件的出台背景、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等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跃田指出,市大数据局在参照国务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的基础上,起草了《聊城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该《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落实《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的分工方案》(鲁政办发(2019)29号)、《聊城市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落实工作方案》(聊政办字(2019)30号)等文件的需要。
二是推动我市政务数据资源归集共享、规范管理、支撑应用等工作的需要。在我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实际工作中,急需制定规范的流程,以提高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工作效率,明确各自的职责,消除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制度障碍,划清相关边界,确立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制度规范。
三是推动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的需要。在改善营商环境十二个一级指标中,有八项是以政务数据共享应用为推动因素,并且在“互联网+政务”“市场监管”和“不动产登记”的提升指标中是基础性推动因素。
四是构建数字政府,实现政务服务便捷化、政府治理标准化的迫切需要。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政务服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在政务服务领域,政务数据已经成为行政审批的主要依据;在统计、环保、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交通秩序、自然资源、交通建设等领域,政务数据已经成为施政决策的重要参考;在干部监督、侦查破案、审判公证等领域,政务数据也即将成为重要的司法依据。
该《办法》的起草,贯彻了国务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发改委、山东省政府关于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充分结合了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借鉴了杭州市、福州市、广州市、贵阳市、宁波市和苏州市等先进地市的经验,并且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起草完成后征求了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驻聊通信运营商以及部分大数据企业的意见建议,对相关条文进行了研究修正,最终形成了《办法》。
《办法》分为八个部分,共四十条:
(一)总则。共八条。主要内容是:说明起草本《办法》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解释了《办法》中用到的概念定义,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权力和政务数据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规划建设。共六条。主要内容是:政务数据发展规划、支撑平台建设原则、服务门户和数据应用体系的建设原则、数据管理标准的形成方式。
(三)目录管理。共四条。主要内容是:目录生成原则、重复目录处理原则、目录生成和动态化更新原则。
(四)整合共享。共四条。主要内容是:数据采集、归集、共享的原则、途径、方式、程序和更新要求。
(五)开放应用。共六条。主要内容是:数据开放原则、途径、范围、条件和鼓励条款。
(六)安全保障。共七条。主要内容是:数据安全职责划分、平台安全保障原则、用户安全保障原则、主体权益保护、应急措施和第三方监督责任。
(七)法律责任。共三条。主要内容是重申主管部门和数据生产部门的法律责任,对可能引起重大事件进行处理的指引原则。
(八)附则。共二条。主要内容是明确公共数据管理原则和施行日期。
问题一:在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市大数据局做了哪些工作?
李跃田: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统筹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有:
1.建设完成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工程。部署机柜237个,完成25个市直单位机房迁移整合,存储能力达10PB,所有政务数据资源都可以存储在云平台上。
2.推动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拆除“数据烟囱”,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立用数据说话、决策、管理、创新的机制,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市归集288个部门目录28551条,注册库表数据2553类,占比8.9%,注册文件1723类,占比6.2%,总数据量在3亿条左右。
3.推动数据资源采集汇聚,促进政务、民生、产业领域各类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与共享开放。建设了人口、法人单位、电子证照、空间地理、公共信用和宏观经济6大基础信息资源库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医疗健康、社会保障、交通出行等12个主题信息资源库,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不断完善,数据管理及服务机制逐步健全,同时积极开展政务数据资源协作应用,实现数据“聚、通、用”。
问题二:请介绍一下我市在应用政务数据资源、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跃田:我市围绕政务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打造出了一批典型应用和实践案例。率先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使建筑工程申办、经营业务变更、经营行为许可等90多个审批事项不再需要纸质营业执照,“一次办好”事项全流程数据支撑率已达81%,55个事项可实现“不见面审批”。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省第二个成功对接“一张蓝图”,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获得电力审批”改革、优化不动产登记、个人住房公积金提取提供政务数据支撑。打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我的聊城”APP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初步构建全市一体化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汇聚50多类民生服务事项,实名注册用户数达45万人,累计接受公积金查询1200万次、医保查询1180万次、社保查询1200万次。
问题三:接下来,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使用上,市大数据局将做哪些主要工作?
李跃田:统筹推动部门内部系统整合,实现业务与数据的深度融合。开展历史数据抢救挖掘,推进房产交易、城市规划等领域历史数据电子化。推进监管业务数据汇聚共享,扩大监管专题数据库覆盖范围,助力监管业务应用成效提升。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共享,优先满足流程再造应用需求,助推相关业务从“全市通办”到“跨市通办”,探索“全省通办”。健全公共数据开放机制,提升数据开放平台服务支撑能力。实现社会关切、需求较大的公共信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数据深度开放;建立数据主体“授权使用”的公共数据依申请开放模式,实现公共企事业单位“应接尽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