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打出“组合拳” 激活高技能人才“一池春水”
11371500MB28359259/2024-45587113
2024-12-30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专家解读:打出“组合拳” 激活高技能人才“一池春水”

字号:
时间:2024-12-30 15:28:11

/resources/public/20250104/6778e33d9f4b65d43d87ff5b.jpg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刘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近日,聊城市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以16条务实举措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为高技能人才搭建广阔舞台,强势点燃人才强市“新引擎”。

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据相关数据,我国目前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然而,面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铸就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紧迫任务,现存问题不容忽视:数量上的缺口、结构上的短板、供需之间的矛盾。在部分新兴产业前沿阵地,人才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产业进阶的瓶颈枷锁。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全力搭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厦,是全市上下必须攻克的重大课题。加速迈向现代化强市,亟需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以增强城市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与话语权。因此,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必然要求。

出台“技能兴聊16条”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文件聚焦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各环节,围绕难点堵点问题,分类施策、逐个攻破,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力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学校引进高技能人才兼任实习实训教师,健全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充分激发企业育才内生动力。在人才评价方面,实施“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制度,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贯通评价通道,建立人才破格评价机制,彻底打破学历、资历等传统藩篱,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人才激励方面,加大技能领军人才激励力度、青年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全面推广技能提升补贴,畅通晋升通道,落实竞赛奖励政策,选树先进典型,让高技能人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尊荣、职业发展有奔头,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这些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必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高技能领域,汇聚高技能人才强大合力。

确保“技能兴聊16条”落地见效需协同联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技能兴聊16条”的出台,对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部署,有机整合各领域人才政策,建立起组织部门指导、人社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打破了部门局限和思维局限,勾勒出全市人才工作 “一盘棋” 的蓬勃景象。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与社会携手共进。政府层面理应充分发挥主导引领职能,强化统筹协调;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主体,要积极承担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为人才成长营造广阔天地;职业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培育更多契合产业需求的高技能“种子选手”;社会各界也要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的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聊城市出台“技能兴聊16条”,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必将不断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铸就技能人才高地,为建设“六个新聊城”注入不竭动力,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聊城力量。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