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智慧之花—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回眸

字号:
时间:2010-09-09 08:48:00

       截至2009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45所,在校生86.57万人,教职工6.01万人,专任教师5.3万人。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已成为全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成功典型,几年来,来校参观学习者不下50万人次……

       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各类人才,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前不久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市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加强软硬件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朵绚烂的“智慧之花”正在水城大地绽放。


让教育成果惠及全民

       9月3日,全市第五批农村义务教育实习支教“双提高”工程正式启动,由聊城大学数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美术学院的594名学生组成的支教队伍,分别赴东昌府区、临清、莘县和开发区的136个支教点参加顶岗支教实习。

       公益性和普惠性,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出发点。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我市农村教育发展大大滞后于城市,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我市大力推进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以有效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发展差距。

       从2006年起,我市启动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工程,截至去年年底已完成231个农村中小学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亿元,新建校舍总面积37万平方米;今年,又安排校舍安全工程重(新)建项目70个,以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在城区,我市实施了中小学改扩建工程。2005年以来,聊城市区投资3000多万元,共新建小学1处、改建小学1处、新建教学综合楼9栋,公办小学规模由原来的322个教学班增加到目前的530个教学班。


让学生全面发展

       妙趣横生的演讲比赛,佳作迭出的作品征文……几年来,我市坚持开展了“热爱祖国、唱响和谐”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通过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充实心灵、砥砺意志的精神之旅。

       教育要培养的不是眼高手低的人,而是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市坚持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大力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中,要求各学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立正确的学段培养目标,不断调整学段教学内容;同时摒弃“时间+汗水”教学方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努力创建激情活力高效课堂。为增强学生体质,以阳光体育和体育课为依托,启动了“4312艺体普及活动”,力争在三年内全面普及四操、三球、一跑、二艺。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塑造。”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8年起,我市按照“硬性启动、扎实推进,营造和谐”的原则,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并先后在东昌府区和临清市召开现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让教师最受尊重

       每年教师节前夕,走访慰问一线教职工已经成为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一项“老传统”。而随着各级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尊师重教的氛围在全市日益浓厚,教师也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为维护广大教师权益,我市以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了工资发放、职称评聘制度,深入开展“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社会评教育、基层评机关、教师评干部”活动,健全教师考核、评价、监督、奖惩机制, 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有效提高了教师待遇,改善了教师工作环境。

       而围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我市每年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教师教育网、送教下乡、校本培训等,培训教育干部、教师5万多人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14个主要学科,立足全国聘请近20名国家级名师来聊城带徒。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名师、名校长已达492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49%、91.69%和97.43%。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