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中秋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巧合的是,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也是中国城市无车日。然而,记者在聊城城区看到,大街小巷车辆川流不息,高峰时段,车辆拥堵情况时常上演。在学校、车站、医院附近,私家车成堆,与往日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记者调查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并不知道“无车日”。
记者了解到,“无车日”已经推行了七个年头,要名副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市民支持。
调查
多数市民不知“无车日”
“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9月22日,记者在东昌路与柳园路路口、聊城汽车总站、香江一期附近等进行随机采访。
面对记者的采访,多数市民表示不知道9月22日是什么日子,有部分市民告诉记者,9月22日是三天中秋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只有极少数市民知道9月22日是“无车日”。
9月22日上午9点左右,聊城汽车总站附近格外拥堵,记者看到,汽车总站附近不仅停放有不少出租车,还有一些三轮车和大客车,有不少交警在现场指挥交通。记者在汽车总站随机采访,多数市民表示不知道“无车日”一说。
在东昌路与柳园路交叉口,据附近的交警介绍,“无车日”当天,车辆情况与往日没区别,不见私家车减少。上午11点半左右,正逢小学放学,记者看到,小学门口聚集了不少私家车,有不少家长因为车辆太多,将车停在远处,步行到校门口接孩子。
9月22日,记者在聊城城区多个繁华路段进行随机调查采访,绝大多数市民表示不知道“无车日”,还有一些市民感觉“无车日”与自己无关。在公交车站牌处,不少等公交的市民同样表示,不知道“无车日”。
现象
自行车运动逐渐流行
记者在聊城城区街头随机采访,尽管多数人并不知道“无车日”,然而,环保出行的观念却早已深入人心。
聊城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席庞凤鸣告诉聊城晚报记者,近年来,自行车运动在聊城发展得红红火火,从2007年到现在有两万多人选择骑车。其中,能固定每天骑车晨练的有一千多人。
庞凤鸣表示,自行车运动门槛低,可以随时锻炼,三五个人一起结伴出行,因此备受大家喜爱。随着自行车运动的开展,绿色节能环保出行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
庞凤鸣介绍,绝大多数“骑友”家中都有私家车,有的甚至有两辆车。然而,由于停车难、交通拥堵、不能锻炼身体等原因,不少人选择骑车出行。
“久而久之对自行车产生依赖,就不想开车了,骑车既锻炼身体又节能环保。”庞凤鸣说,现在有不少市民选择上下班骑车,汽车成为生活的一种补充品。
说法
参与“无车日”不只为这一天
殷志强是山东万航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他告诉聊城晚报记者,平日里,只要是情况允许,他都会骑车上下班。
殷志强介绍,有时他会早上五点起床,到滨河大道上骑车,六点多回去洗漱吃饭,再去上班。殷志强说:“如果没有急事,我都会骑车上下班。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锻炼了身体。”
9月22日“无车日”当天,殷志强下班后继续选择骑自行车回家。他告诉记者,参与“无车日”不能只是为这一天,“无车日”不应该成为一场走秀。在他看来,“无车日”传递出的是一种绿色环保出行的理念。只要这一观念深入人心,一有条件,就让自己的车“歇两天”,选择绿色环保方式出行即可,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骑自行车、步行或者坐公交车都可以。
此外,殷志强也告诉记者,上下班高峰时段,城区不少道路都很拥堵。“为什么堵车?你争我抢,互不相让,甚至挤占对方车道。一辆车过不来,大家都堵在那里。有时十分钟前进不了十米,近半小时过不了一个路口。”在这种情况下,骑自行车出行却能减少自己的堵车烦恼,节省时间。大家尽量采取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式出行,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值得提倡。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