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领导带头深入群众 无数榜样温暖民心

字号:
时间:2017-10-12 08:56:07

  9月19日,在全国社会综合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白云热线办公室主任念以新同志荣膺“全国社会综合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在此后的合影中,镜头把他和习近平总书记定格在了一起。

  “和总书记同框,我自豪!”载誉归来的念以新对此感慨万分。他说,以后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与人民同框、与百姓同心,为建设平安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十九大献礼!

  有句话说,“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各个时期都能够坚强有力、战无不胜、坚不可摧,关键就在于党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

  在聊城,这样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的生动例子,比比皆是。

  鱼水情深

  密切联系群众丝毫不能走过场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75年过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成为共产党人不能忘却的初心。

  在聊城,密切联系群众,就体现在这样一件件、一桩桩看似普通的小事中。

  “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答复,最短的时间解开了心里的‘疙瘩’,解决了发展的‘瓶颈’。”在一次企业工作日座谈会上,临清奥博特公司总经理刘占海一口气提出了引进人才等5个问题后,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人社局等部门迅速与企业联系,推进了问题解决。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从2015年7月起,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率先垂范下,我市启动实施星期六企业工作日制度,市领导同志、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听取和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此外,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星期六群众工作日”“金融工作日”“一对一联系孤儿”等制度,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问题出现在哪里,领导干部就要出现在哪里。”如今,聊城在各级干部中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各级干部重心下移,到基层一线和群众中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寻找对策,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能够真正贯彻到“末梢神经”。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到处活跃着广大干部察民情、化民怨、排民难、帮民富的身影。

  2015年10月,对莘县妹冢镇尿毒症患者程先生来说,可算是了结了一桩心事:在村镇两级相关负责人的关照下,在妹冢镇高庄管区第一书记赵勇的帮助下,小女儿涵涵的户口问题解决了。为了向一直关爱照顾自家的好心人致谢,程先生和妻子郑重为小女儿改了一个包含爱心和感恩的名字——程艾昕。

  “一个月下来能挣2000元,既能照顾老人,还不耽误送孩子上学。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日前,说起自己的工作,阳谷县金斗营镇刘堤村贫困户李荣华十分满意。该镇组织包村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个性化脱贫方案。在包村干部帮扶下,李荣华成为阳谷华欣针织有限公司的一名缝纫工。

  为民做主

  严管干部队伍 解决群众疾苦

  除了以实际行动与群众交心、和老百姓站在一起,密切联系群众还体现在整顿干部队伍,治庸官上。为此,聊城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从司空见惯的“小节”改起,从见怪不怪的“小事”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起,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阵阵清风,改变了各级干部的工作和生活。

  “农村困难群众办理低保手续,竟然还要交纳20元照相、复印的费用?”2016年8月,市委第八巡察组在所负责的某个乡镇巡察时,了解到这一问题线索,立即向当地党委反馈。很快,问题得到解决,20元的成本费被取消了。

  从2014年11月开始,聊城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在全省17市率先启动,逐步形成了符合聊城实际、具有聊城特点的巡察机制。截至今年9月,总计分9轮对96个单位开展巡察,发现问题1415个、问题线索1004个,督促有关部门整改问题1200多个、建章立制1300余项;共处理干部631人,给予党政纪处分408人。

  “以前下了班就是饭局,现在一个星期没一个酒场。从频繁的应酬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时间研究业务。”一位市直单位干部这样说。而一位企业主坦言:“以前办点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托关系、找路子。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是符合规定的事,不用请客喝酒照样办成,心里那叫痛快!”

  榜样在前

  这些模范典型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我是1989年参加工作的,一进东昌府区检察院,就和英模白云在一起,他手把手教我怎么办案子,怎么和群众打交道。”白云热线办公室主任念以新说,当一名白云式的模范检察官,一直是他的梦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事实是,在中国的不同发展时期,聊城都涌现过众多模范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既是榜样、标杆,也是生长在我们身边、对我们产生了实实在在影响的助推力量。

  “开国劳模”曾广福1942年当选农村会长,1943年创办互助组,1949年创“兑地丰产法”,当选为聊城专区和平原省劳动模范并参加开国大典。他的精神品格中,熔铸着对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精神的“劳动者”的推崇和尊重,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背景下聊城党员干部的微观缩影。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两次赴藏工作,其无私奉献、爱党爱国、忠于职守等精神的产生,成为改革深化期、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易发期,一位领导干部为人、为官、为事的标杆。

  以白云和念以新为代表的白云热线团队,则从一张网发展到遍及全省的民生服务热线。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上下大气力,使白云热线真正成为百姓的“贴心线”“平安线”“和谐线”。

  全国劳模张国忠,以教干部吃亏的精神,带群众致富,使茌平县小杨屯村拔穷根、栽富苗,实现了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一跃成为全国农村工作的一面旗帜。

  高唐县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杜立芝更是以满腔热情、专业技术,成为基层群众的贴心党员干部……

  在他们之外,对党忠诚、兢兢业业的聊城共产党人还有很多,他们在单位上勤勉敬业,回到家孝老爱亲,在社会上积极奉献爱心。也正是他们的敢于担当、干事创业、服务基层、创先争优,为聊城党员干部树立了勤奋为民务实、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凡是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就有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党领导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多年来,无论是打响脱贫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还是面对海河流域迎检、全国卫生城市复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大事难事,无论是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还是优化服务方便广大群众,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鼓足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精气神,密切联系群众,各项事业发展充满活力和动力。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有党员和群众如此紧密的血肉联系,聊城也必将在科学发展、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有力量。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