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礼拜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古城区东、京杭运河西、东关街北,保护范围约60公顷。大礼拜寺又称清真西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小礼拜寺即清真东寺,始建于明代。这一带的街巷布列在运河西岸,随坡就势,依河而建,大小街衢皆与运河相通,形成放射状骨架,通过区域中间的铃铛湖使东昌湖与古运河相互连接。街区内4条主要历史街巷依然保持着原有名称、走向、宽度和历史铺装。街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米市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古城区东、京杭运河西、东关街南,保护范围约63公顷。该街区是漕运兴盛以来聊城最早的粮食集散地。清末民初,米市街上的买卖开始呈现多样化,除了还存在一部分粮店外,陆续出现了各类店铺或作坊。米市街又是一条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街道,抗日战争爆发后,米市街的优秀青年王笃元、蒋东岭、刘文奎等投身范筑先将军领导的抗日队伍中。新中国成立后,米市街上陆续驻有粉末冶金厂、鞋厂、家具厂、县豫剧团、二轻供销科等企事业单位。街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历史建筑1处。街区内3条主要历史街巷保留了历史上的街巷肌理尺度,对研究聊城的漕运文化和商业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市古城内共有历史建筑7处,两处历史文化街区内有传统风貌建筑2852幢。两街区保留了聊城原汁原味的市井气息与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对研究聊城的宗教发展、繁荣与和谐相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山东省人民政府2014年底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中,米市街街区、大小礼拜寺街街区入选。然而,由于由于历史原因和被动保护等因素影响,两街区内建筑破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给水排污、热力燃气等设施缺乏,居住空间拥挤、环境卫生恶劣、路面破损难行,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欠缺,消防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极大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以来,不少市民、网友在意见建议征集时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问题。就市民关心的基础设施缺乏、房屋年久失修等问题,我市正式启动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整治工作,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完成《米市街、大小礼拜寺街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与建筑设计》编制工作;10月底前制定米市街、大小礼拜寺街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实施方案。对街区内历史建筑、公共建筑及其环境进行保护性修缮,完成几户住房改造试点工作,按照《米市街、大小礼拜寺街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对普通民房进行分类保护和整治。6月30日前完成大礼拜寺街、米市街、羊使君街、双街四条路的道路和给排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兼顾了恢复历史风貌和方便居民使用,对给水入户、排水雨污分流、燃气和消防进行了综合考虑。街区整治完成后,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将得到大幅改善。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