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爱妇女儿童十件实事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3-04-13【嘉宾】
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丁洁清同志【主题】
妇女儿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丁洁清同志,市检察院党组成员、专职检委蒋文利同志,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广琳同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哈立敏同志,介绍《2023年关爱妇女儿童十件实事》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李晓娟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妇女儿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丁洁清同志,市检察院党组成员、专职检委蒋文利同志,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广琳同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哈立敏同志,介绍《2023年关爱妇女儿童十件实事》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包括9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
首先,请丁洁清主席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丁洁清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就《2023年关爱妇女儿童十件实事》有关情况和大家交流。首先,我代表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新闻界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妇女进步发展、儿童健康成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连续10年下发为妇女儿童办实事文件,内容涉及妇女合法权益维护、妇女创业就业、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和救助、妇女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和关爱、未成年人保护、家庭教育等各方面,推动我市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同步发展,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广大妇女儿童的关怀,为做好新时代妇女儿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落实市委“三提三敢”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的关键之年。市妇儿工委办公室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围绕市“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点指标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面向各成员单位、特邀单位征集2023年为妇女儿童办实事计划。各成员单位围绕自身职责,从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科学谋划关爱妇女儿童实事30余件。经过逐项筛选、优中选优,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2023年关爱妇女儿童十件实事,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于4月8日正式印发。
下面,我介绍一下《2023年关爱妇女儿童十件实事》的主要内容。
2023年关爱妇女儿童十件实事涉及妇女儿童健康、妇女就业、女职工权益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困难儿童关爱、未成年人保护、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儿童教育等方面,参与单位有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医保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市科协等15个单位,较以往相比,内容更全面、更具体,覆盖更广泛。具体内容为:
一是持续实施妇儿健康“六大免费项目”。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90%;实施农村育龄妇女孕前及孕早期补服叶酸项目,补服率达到90%;实施免费产前筛查项目,免费产前筛查率达到85%;实施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免费筛查项目,免费新筛率达到99%;实施农村和城镇低收入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项目,覆盖率达到85%;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项目,完成手术60例。
二是实现“工会妈妈小屋”在公共场所和有需求的单位全覆盖。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工会妈妈小屋”在大型商场、车站、公园、医院等公共场所和育龄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建尽建”。对已建成的610个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工会妈妈小屋”,全部配齐基本设施,将公共场所“工会妈妈小屋”纳入“齐鲁工惠”APP导航图。
三是开展妇女素质提升培训和家教公益课堂。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农村妇女10000余人。在市妇女创新创业培训基地举办抖音电商、形体仪态、瑜伽等公益课程60场。持续深化“水城巾帼美-聊城市家教公益课堂”品牌,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沙龙、读书分享会、微课堂、亲子实践活动等110场。
四是选取试点开展妇女生育津贴联网申领工作。以聊城市妇幼保健院、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为试点,对医保业务系统和医院结算系统进行改造,实现生育津贴申领“不见面、零跑腿”联网申领办理,生育职工津贴9个工作日内拨付到位。
五是规范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及配套政策,为符合条件的12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肢残矫治手术等基本康复服务。
六是提高困难儿童救助标准。机构养育孤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178元,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42元。
七是强化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开展“法治进乡村进职校”及“法治文化基层行”宣讲活动120场。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对全市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群体免费采集特定位点的基因信息,为儿童建立“基因标签”。建立“水城润禾”未成年人权益协同保护工作站。
八是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建设儿童友好型图书馆阅读空间,打造具备儿童阅读功能的城市书房20所。规划建设1处儿童专类公园(聊城森林儿童乐园)。优化儿童上学路径,规划绘制儿童友好爱心斑马线20条。
九是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利用市规划展览馆、市科技馆等资源,开展儿童科普、“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主题活动。线下采用基础知识讲座、示范观摩、演出欣赏、学员成果展示等方式,开展戏曲、杂技进校园大型活动27场。线上采用微课录制、上传下载、直播指导等方式,将戏曲、杂技等文化送到各级各类学校,覆盖全市中小学。开展“科普报告行”走进学校活动20场。
十是推动学前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级财政下达资金8.6亿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足额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改扩建幼儿园11所,新增公办园学位2550个,新改建中小学12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万个。
下一步,市妇儿办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牵头揽总作用,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紧紧压实责任,加强督导协调,每季度分析汇总并通报实事进展和落实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实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推动我市妇女儿童民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也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宣传我市妇女儿童工作,鸣锣开道,营造全社会为妇女儿童办实事的良好氛围,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贡献更大力量!
李晓娟
感谢丁主席的介绍。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山东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围绕“关爱妇女儿童十件实事”,检察机关有哪些工作计划和安排?
蒋文利
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积极参与市妇联“关爱妇女儿童十件实事”工作部署。今年,检察机关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做优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一是持续优化“全面保护”,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大依法惩治力度,有效遏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推进“一站式”办案机制建设,加强未成年被害人关爱救助工作。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严重恶性犯罪依法追诉,做到“宽容不纵容”。
二是不断强化综合保护,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质效。持续深化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加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用好大数据,积极探索更加契合涉未成年人案件特点的多维度、集成式履职方式。
三是同心助推“六大保护”,增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注重检察履职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的有机衔接,做到内外联动、相互协调,以“我管”促“都管”。携手妇联、民政、教育、共青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切实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聊城日报记者
请问在生育保险方面,对女职工有哪些保障政策和便民利民措施?
吴广琳
生育保险是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聊城市医保局积极落实生育保险各项制度,高效开展生育保险服务。一是加强保障水平。截止2022年底,聊城市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人数约58万人,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20122人次,生育保险费用支出12113.09万元,其中生育医疗费用14119人次,支付3487.72万元;生育津贴费用6003人次,支付8625.37万元。二是积极支持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将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享受与生育一孩、二孩同等待遇,自2021年5月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女职工三孩生育590余人,领取生育津贴待遇约616万元。三是扩大生育保障范围。将参保女职工产前检查费用纳入报销范围。参保女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产前检查费用,可以直接联网报销,年度内最高报销800元。截止2022年底,共支付5412人次的产前检查费用429万元。四是强化灵活就业人员生育待遇保障。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意愿,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生育待遇享受范围,截至2022年底,全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2957人,享受生育津贴待遇180人,基金支付212万元。
近年来,聊城市医保局积极推动生育保险经办改革,制定了一批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提高医保经办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是推进生育保险“全市通办”。按照“市县同权、市域一体”的原则,打破参保职工参保地或注册地限制,在全市任何一个医保服务大厅都可以办理生育保险费用支付及生育津贴领取等业务,极大方便参保群众。二是拓展线上办理渠道。将生育津贴申领等业务纳入“掌办、网办”范围,参保群众登录聊城市医保网上办事大厅或“聊城医保”小程序,即可自助办理生育业务,提高了群众的办事效率。三是全面推行“承诺制”。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于无法现场提供生育服务手册和医学出生证明等材料的群众,签署一份承诺书即可办理相关业务,精简办事材料,增强了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四是试点探索生育津贴发放“不见面、零跑腿”服务。参保职工在医院报销生育医疗费的同时,由医院将生育信息同步上传到医保部门,医保部门审核后及时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发放生育津贴,参保人在产假期间足不出户“零办理”手续即可享受生育津贴待遇。这项工作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推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人口发展战略,优化生育保险政策,进一步提高职工生育报销水平,持续构建生育友好环境,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众网记者
今年关爱妇女儿童十件实事里有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这一项,请问我市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有哪些?
哈立敏
2019年,我市建立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将0-17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孤独症残疾儿童康复纳入了康复救助范围,救助内容主要有四大类: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残疾儿童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和肢体残疾儿童肢残矫治手术。
聊城市0-17岁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都可以申请康复救助,7岁以上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7岁以下可持有符合规定的残疾诊断证明。除了具有聊城本地户籍的残疾儿童可以申请外,持有聊城本地居住证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也可以申请康复救助:1.纳税一年以上;2.缴纳社会保险一年以上;3.持有聊城本地居住证连续三年以上。
申请康复训练或者辅助器具适配的,由残疾儿童监护人持残疾儿童残疾人证或残疾诊断证明、残疾儿童户口本和监护人身份证,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进行申请。申请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和肢残矫治手术的,残疾儿童监护人可直接登录山东省残疾人服务网或者联系山东省项目办公室进行申请。
近年来,聊城市残联完善儿童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体系,坚持“救早救小”和“应救尽救”的原则,持续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三年来,共免费救助各类残疾儿童4853名,切实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负担,改善了残疾儿童的身体功能状况,增强了他们的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晓娟
好,记者提问到此为止。感谢领导们的介绍以及记者朋友们的提问。2023年关爱妇女儿童十件实事已正式发布,欢迎各位记者共同关注、积极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