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聊城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
2023-05-18【嘉宾】
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李运军同志【主题】
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李运军同志;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吴杨同志;市无线电监测中心主任郝巧凤同志;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勇同志,解读《聊城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现场图片
文字实录
李晓娟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李运军同志;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吴杨同志;市无线电监测中心主任郝巧凤同志;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勇同志,解读《聊城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包括9家省驻聊及市属新闻媒体。
首先,请李运军书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李运军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首先,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今天就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方案与大家进行交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和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我市出台了《聊城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出台背景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新时代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整体设计,这是国家层面首次以“数字政府”命名的指导性文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要求数字政府建设要率先发力,发挥好引领驱动作用,带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加快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字强省、智慧山东”,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强化数据赋能,建设数字政府”,2023年1月,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国家和省文件的出台,为我们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八大部分,对2023年至2025年这段时期我市数字政府建设“干什么、怎么干”作了系统谋划和安排部署。
总的思路是,聚焦数字强市建设,坚持系统观念、改革创新、数据赋能、惠民便民、整体协同、安全可控,以数字化引领驱动政务服务模式、机关运行流程、政府治理方式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全面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为建设新时代数字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争取到2025年,全面建成高效协同的施政履职数字化工作体系,实现机关办公“一网协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府决策“一网支撑”。
《实施方案》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即加快建设“五大体系”和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政府履职服务数字化工作体系。提出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机关运行、政策服务等七个领域,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打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治理新模式。
二是加快建设集约先进的基础支撑体系。优化提升全市电子政务“一朵云”、“一张网”和政务数据“一平台”,不断丰富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区块链、视频资源、公共信用、地理信息等7个方面共性应用支撑。
三是加快建设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从完善数据管理机制、强化数据资源供给、提升数据共享水平和推动大数据创新应用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数字汇聚、治理、共享和应用体系。每年打造不少于40个大数据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2025年年底前,基本形成“一数一源、多源校核”等数据高效协同治理机制,数字赋能惠民利企水平达到全省领先。
四是加快建设立体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从强化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制度要求、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自主可控水平等四个维度,加快建设政务数据和网络安全体系。2023年年底前,建立数据运营监测体系,2025年年底前,建成“责任明晰、安全可控、能力完备、协同高效”的网络安全体系。
五是加快建设系统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依法依规推进技术应用、流程优化和制度创新;创新数字政府建设协同机制,不断加强管理机制创新;健全完善数字政府领域标准体系,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标准化水平。
六是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提高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数字惠民为主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惠民服务体系。深化公共数据开放,强化依法监管,积极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为保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实施方案》围绕加强党对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体系、强化考核评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任务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清单化”方式,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服务现代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六个新聊城”贡献力量!
李晓娟
感谢李书记的介绍。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鲁网记者
今年是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第一年,请问市大数据局,今年围绕数字政府建设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高勇
2023年,市大数据局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升网上办事、网上办公水平,持续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筑牢数字政府基础底座,助推数字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面筑牢数字政府底座
实施政务云提升工程,优化完善政务“一朵云”,逐步实现分布式存储、弹性服务等技术在政务云上的创新应用。探索推进政务云资源的统一监管,提供“按需分配,弹性伸缩”的可靠基础支撑。扩大基层政务外网的覆盖范围,搭建上下贯通、横向联通、泛在可及的新型电子政务“一张网”。实施政务外网骨干线路“一网多平面”优化升级,提升政务外网的承载能力和运维保障水平。建设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和县级节点,推动数据、算法、服务等共建共享共用,实现“数网”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打造公共数据管理总枢纽、流转总通道和服务总门户。年底前,建设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数据全流程追溯,问题数据线上反馈、线上整改。
着力深化数据创新应用
打通国家、省、市、县数据传输通道,申请国家、省级常用数据,实现数据返还、直达基层。持续强化水、气、热等公共数据汇聚治理水平,围绕数据“汇聚、治理、应用”建设数据资产“一张图”。提升电子证照支撑能力,推动“无证明”从政务服务领域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丰富“无证明”社会化应用。年底前,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00项电子证照证明在政务服务和社会生活场景中全面应用。围绕重大改革和重点任务,不断提升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水平,在生态、旅游、农业、医疗、教育、金融、交通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大数据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建设一批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加快构建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生态。
持续推进数字机关建设
推进“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建设,集成公文办理、视频会议、即时通讯、信息报送、督查督办、值班值守、个人事务等通用功能,实现办文、办会、办事功能全覆盖,做到机关工作人员“一人一号”、随时随地可在线办公。年底前,实现全市非涉密业务移动办公全覆盖,100个机关内部事项线上办理。
同时,充分发挥数字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解决数字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首席数据代表作用,以实施方案为统领,形成统筹有力、协调有力、支撑有力、推进有力的工作格局。
大众日报记者
为落实数字政府建设,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在政务服务领域做了哪些工作?
吴杨
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按照市委“三提三敢”新要求,以“聊·诚办”品牌建设为抓手,以政务服务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数字赋能”与“创新引领”为双轮驱动,聚焦企业和群众期盼,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新格局。
一是数据聚能,奠定大数据治理基石。为“城市大脑”、社会信用平台、企业信用平台、涉税共治平台提供全量实时结果数据,本年度累计推送信息2000余条。累计调用联合奖惩信息近13万余次,有力支撑了社会信用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
二是数据赋能,促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打造工程建设“云审批中心”,建设工程全流程审批事项由73项压缩至48项,减少申报材料62份,合并、精简审查环节33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链条网办深度达到90%以上;落实“无证明城市”工作,开发上线“一码用”功能模块,关联各类常用电子证照,实现相关表格、资质证照自动调用免提交。
三是聚焦集成,促政务服务周全便捷。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国办“5+8”个场景已全面落地,在此基础上持续拓展服务场景,目前已在全省主题集成服务专区上线了85个服务场景;有序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稳步推进75个标准型、62个标杆型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办好身边事。
四是探索创新,促政务服务迭代升级。开发上线“云导办”,覆盖在市县行政审批局282项政务事项,提供“一对一”远程视频导办服务,支撑政务服务“不见面、零跑腿、跨域办”。聚焦高频事项如“公共卫生许可证”进行“智能审、自助办”改造,实现事项“智助办、就近办”,目前“智能审批”服务范围已覆盖市县乡三级食药、涉农等多个领域140余个事项。开通“云聊政务”直播间,定期开展直播活动,宣传改革政策,累计推出27期政务直播,服务企业和群众万余次。
大众网记者
在加快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方面,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吴杨
下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依照《聊城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聚焦企业和群众期盼,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
一是打造现代化政务服务“综合体”。以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为契机,做好全省政务服务中心转型升级试点工作,瞄准政务服务“集成化、精准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和群众“个性化、便利化、温馨化”服务体验要求,推动政务服务大厅在功能布局、数据赋能、智慧服务、运行管理等方面规范提升。
二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办”。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审批事项集成、办理窗口集成、数据信息集成为抓手,推进更多高频关联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依托办理要素精细化、办事场景颗粒化、办事材料图表化、审查要点可视化的“一链办理”系统,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涉及的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三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聚焦政务服务便利化,延伸基层政务服务触角,全力打通基层政务服务脉络,针对与社会公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切实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结合县域特色,在产业园区、经济主体集中的地区创新开展“政务服务驿站”改革,持续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圈”,积极构建政务服务“就近办”模式。
聊城日报记者
请问聊城数字经济、数字产业目前发展形势如何?下一步有哪些措施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郝巧凤
近年来,我市把数字经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跑出了数字经济发展“加速度”。一是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全市建成开通5G基站7870个,主城区、县城区、乡镇驻地、重点工业园区等基本实现5G信号全覆盖。二是融合赋能加快推进。持续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1-4月份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5.6%,增幅居全省第3位。企业上云数量突破1.3万家,建成“一综一专”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16家。对950余家企业数字化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推广应用“小快轻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数字化转型落地成功率提高至70%。三是数字产业稳步发展。已逐步形成以光纤线缆产业为引领,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智能机器人产业稳步发展,5G集成电路芯片和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快速崛起的产业格局。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43.5%。
今年4月11日,我市高规格召开了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强调要凝聚发展数字经济的强大合力,开创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一年筑基、两年起势、三年突破、四年跨越”为目标,贯彻落实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大会精神,深入实施《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聊城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一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外部公共网络,提升重点区域5G覆盖质量,争创国家级“千兆城市”。面向轴承、纺织等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企业上标识、用标识。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大做强,加快推广应用,全面筑牢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
二是加快推进数实融合。以“千项技改”促“千企转型”,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聚焦轴承等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建设“产业大脑”“数字经济总部”。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70%,培育10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0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场景,打造一批“产业大脑+晨星工厂”等标杆企业。
三是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链,做专软件产业,壮大智能硬件,以高铁新区为重点,着力引进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推进鲁西大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开拓聊城数字经济“新高地”。以阳谷祥光经济开发区、临清轴承产业数字赋能产业园为重点,培育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吸引中小微企业入区入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优化市级技术改造奖补资金支持方向,重点扶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覆盖面。加快建设聊城技改服务产业园,整合培育一支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队伍,组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测评+问诊”,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体系。今后三年,每年推动10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李晓娟
好,记者提问到此为止。感谢领导们的介绍以及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